第一百二十五章:電話通訊連千里
當燈泡照亮大唐的長夜,電力帶來的變革浪潮仍在奔涌向前。林小滿在處理“惠民坊”各地分店事務時,常常因信息傳遞遲緩而錯失商機。飛鴿傳書受天氣影響極大,快馬驛站雖穩定卻耗時良久,就連緊急軍情的八百里加急,從邊疆到長安也需數日。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等待回復的信件,她心中萌生了一個更大膽的構想——利用電力實現遠距離即時通訊,讓信息能夠“翻山越嶺”,瞬息即達。
“玄璟,你看這些信件。”林小滿將一摞標注著不同地區郵戳的信函攤開,“江南分店急需調配新式紡織機零件,可等消息傳到長安,再將零件送去,至少要十天半月。若能有一種方式,讓相隔千里的人瞬間對話,該有多好。”趙玄璟皺眉思索,隨即目光一亮:“明姝,你是說用電力傳遞聲音?可聲音無形無質,該如何借助電力傳輸?”
林小滿早有籌謀。她召集了鴻文書院聲學、電學領域的頂尖學子,以及精通機關術的能工巧匠,組建“千里傳音”研發小組。在首次研討會上,她展示了一個簡單的裝置:通過振動薄膜連接一根炭棒,當人對著薄膜說話時,炭棒因壓力變化導致電阻改變,而這正是電話通訊的雛形思路。“聲音本質是振動,”林小滿指著裝置解釋道,“我們只要想辦法將振動轉化為電信號,再通過導線傳輸,最后還原成聲音,就能實現遠距離通話。”
研發初期,團隊面臨諸多難題。如何將聲音清晰地轉化為電信號?普通炭棒的電阻變化微弱,傳輸后的聲音模糊不清。學子們嘗試用不同材料制作感應元件,從金屬合金到特殊礦石,反復測試其對聲音振動的敏感度。經過上百次實驗,終于發現將細碎的碳粒密封在金屬盒中,配合彈性膜片,能有效將聲音振動轉化為穩定的電信號變化。
信號傳輸同樣困難重重。當時的導線材質電阻較大,信號傳輸距離稍遠就會衰減殆盡。林小滿帶領團隊改良導線工藝,采用純度更高的銅絲,并借鑒造紙術中的包裹技術,用絕緣性能良好的蠶絲纖維纏繞導線。同時,他們在沿途設置“信號中繼站”,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對衰減的信號進行放大,如同在信息長河中設立一座座燈塔,確保信號能夠長距離穩定傳輸。
還原聲音的環節更是關鍵。團隊仿照人耳構造,設計出帶有振動膜和永磁體的聽筒。當電信號通過線圈時,會產生變化的磁場,吸引振動膜隨之振動,從而還原出聲音。但最初的聽筒聲音微弱,只能貼近耳朵才能勉強聽清。林小滿從樂器共鳴箱中獲得靈感,將聽筒外殼設計成中空的圓錐狀,有效放大了聲音響度,讓通話變得清晰可聞。
經過兩年多的日夜攻關,第一部實用化電話終于誕生。林小滿將其命名為“千里傳音筒”,并在長安的“惠民坊”總部與洛陽分店之間進行首次測試。當洛陽分店掌柜顫抖著拿起聽筒,聽到林小滿清晰的聲音從聽筒中傳來:“王掌柜,近日絲綢銷量如何?”對方激動得幾乎說不出話:“陸掌柜!真的是您!這……這簡直是神仙手段!”
但電話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百姓對這種“隔空對話”的神奇裝置充滿恐懼,謠言四起:“這是攝魂奪魄的妖器”“使用后會遭天譴”。林小滿再次施展她的商業智慧與宣傳才能。她在長安最繁華的廣場搭建“通訊體驗館”,邀請百姓親自體驗電話通話。人們對著話筒與百米外的人交談,親眼見證聲音如何通過導線傳遞,疑慮逐漸消散。同時,“惠民坊”推出“政務優先”“商戶特惠”政策,首先為官府衙門、大型商戶安裝電話,憑借這些權威群體的示范效應,迅速打開市場。
電話的普及深刻改變了社會運轉模式。朝廷設立“通政電衙”,將電話用于軍情傳遞與政務溝通,以往需要數日才能傳達的軍令,如今瞬間可達。邊疆將領通過電話向皇帝實時匯報戰況,極大提升了軍事決策效率。“惠民坊”更是借助電話構建起全國商業網絡,各地分店可隨時與總部溝通庫存、調配貨物,商業反應速度提升數十倍。
隨著電話用戶增多,線路管理成為新挑戰。林小滿借鑒數學中的編碼原理,為每個用戶分配專屬號碼,并設計出復雜的交換機系統。天機閣的工匠們打造出巨大的齒輪聯動裝置,通過人工操作接線,實現不同線路間的聯通。同時,她建立專業的電話維護隊伍,編寫《電話使用與維護大全》,培訓技術人員保障網絡穩定運行。
電話技術還催生了新興行業。“電話傳信館”在各地興起,為沒有安裝電話的百姓提供代打電話、記錄口信的服務;“電話報時臺”定時向用戶播報時辰、天氣;甚至出現了“電話說書”“電話戲班”,藝人們通過電話為聽眾表演,開創娛樂新形式。
然而,電話網絡的擴張也引發了隱私與安全問題。有人惡意偷聽他人通話,還有不法之徒破壞線路。林小滿推動朝廷頒布《通訊保密律》,嚴厲懲處竊聽、破壞行為;同時在技術上進行改進,研發加密通話裝置,通過改變電信號頻率實現信息保密傳輸。
在電話技術成熟后,林小滿并未滿足。她帶領團隊研發“移動傳音匣”,嘗試將電話設備小型化,雖然受限于電池技術未能完全成功,但為后續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她還推動電話網絡向周邊國家延伸,與吐蕃、新羅等國建立跨境通訊線路,促進了國際交流與貿易往來。
一日黃昏,林小滿與趙玄璟漫步在灞河之畔,聽著遠處傳來的電話交換機齒輪轉動聲,宛如時代的脈搏。趙玄璟握著她的手感慨道:“明姝,你讓大唐的距離不再遙遠,千里之外如同近在咫尺。”林小滿望著漫天晚霞,眼中滿是憧憬:“玄璟,這只是通訊革命的開始。未來,我還要讓信息傳遞更快、更遠,讓世界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電話的發明,如同架設在大唐土地上的無形橋梁,打破了空間的桎梏,加速了信息、思想與情感的流動。而林小滿,這位永遠追逐創新的奇女子,仍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改變時代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