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科技興國展宏圖
當林小滿與趙玄璟在云端俯瞰山河時,長安城內的“大唐航空協會”正召開著一場關乎未來的重要會議。雕花木窗透進細碎陽光,將懸掛在墻壁上的大幅航空地圖染成金色,二十余名來自工坊、書院與朝廷的代表圍坐圓桌,案頭堆滿了最新的氣象數據與飛行器改良圖紙。
“諸位,如今我們的航線已覆蓋中原九道,但邊疆州府的通航仍困難重重。”林小滿展開一卷西域地形圖,指尖劃過羅布泊的沙海標記,“且不說極端氣候與地形挑戰,單是飛行器續航問題,就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話音剛落,冶金大師陳青巖便舉起一塊薄如蟬翼的金屬板:“這是新煉制的‘玄鐵合金’,強度是普通鋼材的五倍,重量卻減輕了三分之二,或許能用于改良機翼骨架。”
會議持續至深夜,最終敲定了“天路計劃”。鴻文書院的學子們被分成多個小組,帶著自制的氣象觀測儀奔赴邊疆。在敦煌的烽火臺上,學生們搭建起簡易的觀測站,將每日的風向、氣壓、沙塵濃度等數據通過飛鴿傳書傳回長安,再由計算機進行匯總分析。三個月后,一份詳盡的《大唐邊疆空域環境圖譜》誕生,為后續的飛行器改造提供了關鍵依據。
與此同時,動力系統的革新進入攻堅階段。凌云研造會的工坊內,機械師們圍繞著一臺全新設計的“渦旋式蒸汽發動機”爭論不休。這臺發動機摒棄了傳統的活塞結構,采用環形氣道與葉片渦輪,理論上能將蒸汽利用率提升至70%。但在首次試運行時,高溫蒸汽導致的金屬疲勞問題頻發,渦輪葉片在運轉三日后便出現裂痕。
“或許我們可以借鑒水車的原理。”老工匠王福突然開口,布滿老繭的手指在沙盤上劃出螺旋紋路,“將渦輪葉片設計成曲面,讓蒸汽像水流沖擊水車般推動,既能分散壓力,又能增加接觸面積。”這個靈感讓團隊豁然開朗,經過二十余次模型試驗,新型葉片終于成型。當改良后的發動機在風洞中連續運轉三日未現異常時,工坊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隨著技術突破,新型遠程客機“大鵬號”應運而生。這架長達十丈的飛行器擁有雙層機翼與可伸縮起落架,客艙內不僅設有軟墊座椅,還配備了小型供氧裝置以應對高空稀薄空氣。為確保飛行安全,團隊在機翼內暗藏了備用氣囊系統,一旦遭遇突發狀況,氣囊將迅速充氣形成臨時滑翔翼。
首航儀式選在開元二十年春分日。長安天樞港張燈結彩,太宗皇帝親自題寫的“直上青云”匾額高懸于航站樓之上。當“大鵬號”轟鳴著沖向天際,機上搭載的不僅是五十名乘客,還有象征大唐科技實力的絲綢、瓷器與活字印刷樣本——這些貨物將經由西域航線,送往波斯、大食等國。
航空技術的飛躍,徹底重塑了大唐的經濟版圖。以往需數月跋涉的絲路商路,如今十日可達。揚州的絲綢商人通過航空貨運,將當季新款服飾搶先送至長安;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能在采摘后三日便冰鎮在長安酒肆的冰鑒中。為規范空中貿易,朝廷設立“云商署”,制定了《空中商運律法》,對貨物重量、尺寸、押運方式等作出詳細規定。
在軍事領域,航空力量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天鷹衛的偵查范圍已擴展至漠北草原深處,他們帶回的三維地形沙盤,讓兵部制定作戰計劃的效率提升數倍。更令人矚目的是,團隊成功研發出“雷火連弩”——一種可掛載于飛行器上的連發式火藥武器。在漠北之戰中,三架改裝后的戰機從高空傾瀉火矢,瞬間摧毀敵軍二十座營帳,這場戰役被載入史冊,史稱“天火破陣”。
科技的發展也催生了新的社會階層。“空商”成為炙手可熱的職業,他們穿梭于各天樞港之間,掌握著最新的市場行情;“飛醫”團隊乘坐醫療專用飛行器,為偏遠地區送去救治;甚至出現了“空詩會”,文人墨客在云端飲酒賦詩,開創了“飛天文學”流派。鴻文書院順應潮流,開設“航空經濟學”“空中律法”等新興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
然而,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嚴峻。天樞港周邊的農田因飛行器噪音導致作物減產,百姓聯名上書請愿;而大量使用的煤油燃料,讓長安上空時常籠罩著刺鼻煙霧。林小滿再次召集團隊,這一次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
“諸位可還記得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林小滿展示著一幅古籍插圖,“雖為人力驅動,但其能量轉化的精巧設計值得借鑒。”經過反復試驗,團隊研制出“風力-蒸汽混合動力系統”——在飛行器頂部加裝可折疊風車,利用高空強風帶動蒸汽壓縮機,減少燃料消耗。同時,他們改良煤油配方,加入西域進貢的龍腦香,使燃燒產生的煙霧帶有淡淡清香。
為解決噪音問題,聲學專家李墨運用編鐘共振原理,在飛行器螺旋槳邊緣鑲嵌特制銅片。當這些銅片在旋轉時產生特定頻率的震動,竟意外形成悅耳的鳴響,百姓戲稱其為“天音螺旋槳”。
十年后的上元夜,林小滿與趙玄璟登上新落成的“凌霄閣”。這座高達百丈的塔樓,既是天文觀測臺,也是航空指揮中樞。俯瞰全城,無數孔明燈與飛行器交相輝映,宛如星河倒懸。遠處,一艘巨型飛艇正緩緩升空,其腹部鐫刻的“科技興國”四個鎏金大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輝。
“明姝,你看那艘飛艇。”趙玄璟指著天際,“聽說它將搭載科考隊前往極北之地,探尋傳說中的極光奧秘。”林小滿微笑頷首,手中摩挲著最新的研發方案——那是關于熱氣球改造的計劃,目標直指萬米高空。在她心中,航空事業不僅是對天空的征服,更是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而這條道路,正由無數科技探索者的智慧與汗水,一寸寸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