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軍事會議定戰略
長安城的議事廳內,燭火搖曳,將眾人的身影投射在墻壁上,仿佛一幅凝重的水墨畫卷。太宗皇帝端坐在主位,目光掃過下方神色嚴峻的大臣與將領,殿內鴉雀無聲,唯有案頭星遙帶回的破損飛行器的殘骸在燭火下泛著冷光,無聲訴說著邊境的危急。
“諸位,吐蕃與大食聯手,新式火炮已成氣候,”太宗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今日召你們前來,便是商議破敵之策。玄璟,你先說說前線的局勢。”
趙玄璟向前一步,鎧甲在燈光下閃爍著寒光:“陛下,吐蕃已將火炮部署至離我軍防線十里之處,其射程遠超投石機。據星遙帶回的情報,這些火炮可將三十斤重的火油罐投射五里之遠,若發動攻擊,我軍營地與器械將首當其沖。更棘手的是,他們還在制造移動炮臺,一旦完成,攻勢將更加靈活迅猛。”
林小滿輕展手中圖紙,上面詳細繪制著吐蕃火炮的構造與發射原理:“此火炮以青銅鑄造炮管,利用火藥爆炸產生的推力發射彈藥。要破解其威力,需從兩方面著手——要么削弱其射程與殺傷力,要么增強我軍的防御與反擊能力。”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位老將軍忍不住開口,“我軍現有的盾牌與城墻,如何抵擋得住那火油罐的灼燒與沖擊?”
星遙從屏風后走出,她的肩上還纏著繃帶,卻目光堅定:“回將軍,我們可改良盾牌,在牛皮與木板之間加入三層特制材料。第一層為浸過石漆的厚麻布,可防火;第二層嵌入薄鐵片,增強抗沖擊性;第三層填充羊毛與蘆葦,緩沖爆炸沖擊力。同時,可在盾牌表面加裝小型蒸汽噴射裝置,當火油罐飛來時,噴射出的蒸汽能改變其軌跡。”
眾人聞言,紛紛露出驚訝之色。太宗皇帝饒有興趣地打量著星遙:“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巧思!但吐蕃火炮數量眾多,即便盾牌改良,也難以長久抵御。”
“陛下圣明,所以我們還需主動出擊。”趙玄璟接過話頭,展開一幅西域地形圖,“吐蕃的火炮營地位于月牙谷,兩側是陡峭山壁,后方糧草需經盤龍道運輸。我們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吸引敵軍主力;一路繞道盤龍道,截斷其糧草;最后一路,由精銳騎兵攜帶星遙研制的‘霹靂彈’,從山壁攀爬而下,炸毀火炮。”
“且慢,”林小滿皺眉道,“月牙谷地勢險要,騎兵攀爬山壁風險極大,稍有不慎便會暴露行蹤。不如用飛行器空投‘霹靂彈’,既安全又能精準打擊。”
“不可,”趙玄璟搖頭,“吐蕃已吃過飛行器的虧,如今營地四周布滿防高空的網羅與箭矢。若用飛行器,不但難以接近,反而會打草驚蛇。”
殿內眾人爭論不休,氣氛愈發緊張。星遙突然想起在實驗室的一次意外發現:“父親,娘親,我們或許可利用‘虹吸原理’。月牙谷中有一條暗河,若能將河水引入特制的竹筒,再通過蒸汽動力加壓,使其從高處噴射而下,既能澆滅火油罐,又能形成水幕屏障。”
此言一出,眾人眼前一亮。太宗皇帝撫掌大笑:“好!就依此計!玄璟,你即刻著手籌備,務必在十日內完成部署。林小滿,你帶領工匠改良盾牌與水攻器械;星遙,繼續完善‘霹靂彈’,確保一擊即中。”
散會后,趙玄璟與林小滿并肩走在回宮的路上。夜色深沉,唯有漫天繁星閃爍。“這次戰事兇險,”林小滿輕聲道,“尤其是攀爬山壁的那支奇兵,幾乎是九死一生。”
趙玄璟握住妻子的手:“我已挑選出最精銳的死士,他們都是跟隨我多年的兄弟,個個身懷絕技。況且有星遙的‘霹靂彈’,成功的把握能增加幾分。”
回到鴻文書院,工坊內已是燈火通明。工匠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打造改良后的盾牌,敲擊聲與蒸汽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星遙正在調試“霹靂彈”,這種由火藥、硫磺與碎鐵混合而成的炸彈,外殼采用了中空設計,爆炸時能產生更大的殺傷力。
“父親,娘親,”星遙舉起一枚“霹靂彈”,“我在引信處加裝了定時裝置,可根據需要調整爆炸時間。這樣一來,即便投擲后被敵軍發現,也能確保在合適的時機爆炸。”
趙玄璟仔細檢查著“霹靂彈”,點頭稱贊:“好!不過仍需多次試驗,確保萬無一失。”
接下來的十日,整個鴻文書院都沉浸在緊張的工作中。星遙帶著學徒們反復測試水攻器械,在護城河模擬月牙谷的地形;林小滿親自監督盾牌的制作,每一塊都要經過高溫灼燒與重物撞擊的雙重檢驗;趙玄璟則在校場訓練三路大軍,講解戰術細節,鼓舞士氣。
第十日清晨,出征的號角響徹長安城。趙玄璟身披玄甲,騎在高頭大馬上,身后是整裝待發的三萬大軍。林小滿與星遙站在城墻上,望著漸漸遠去的隊伍,心中滿是擔憂與期待。
“娘親,父親一定會勝利歸來的,對嗎?”星遙握緊母親的手。
林小滿將女兒摟入懷中:“一定會的。他們帶著我們的智慧與希望,帶著大唐的榮耀,這場仗,我們必勝!”
與此同時,吐蕃軍營內,贊普正對著新鑄造的火炮志得意滿:“明日一早,便向唐軍發起總攻!我倒要看看,他們如何抵擋我這‘西域火龍’!”大食使者在一旁諂媚地笑著,眼中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他深知,唐軍此次的應對之策絕不簡單。
夜幕再次降臨,月牙谷中靜謐得可怕,唯有風吹過巖壁的嗚咽聲。趙玄璟的三路大軍已悄悄抵達預定位置,等待著破曉時分的到來。一場決定大唐命運的生死之戰,即將拉開帷幕,而鴻文書院的智慧結晶,能否在戰場上綻放光芒?眾人心中的忐忑與期待,如同緊繃的弓弦,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