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那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
那是一個漫長絢爛的故事。
——王家村
時節至初夏,天剛蒙蒙亮,清晨的溫度剛剛好,昨夜里下過雨,村口牌匾下的不知名野花被露珠壓的直不起腰。
白色的野花在村里遍地都是,被雨水洗過了,分外干凈。左鄰右舍的人紛紛清醒,飼養的家畜早就精神抖擻,太陽升起,公雞鼓足了氣,用這一天里最響亮的鳴叫聲把沉睡的村莊叫醒了。
自打樊羽來到這個村里,自由行動后,每天醒來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喂雞、喂豬、喂牛。然后等家中長輩打水,洗漱。無他,怪她起得早。
樊羽的母親是位繡娘,父親則是個書生,平日里母親繡些帕子,父親幫村里人寫信,每天早上搭周大生的牛車去鎮上的學堂教書,順便把娘繡好的帕子拿到鎮上去賣,換些銀兩,為今年秋收做準備。
從被撿到的那天算起,樊羽來到這個村里已有六年整,剛好六歲,兩年前樊羽借著羨慕別人家有小雞崽為由鬧著要養“小動物”。到現在養了兩年,家里的收入又多了一些,逢年過節也能殺豬吃肉了。
這個村里的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地,哪怕樊羽的爹娘是后來的,建好了房子后也分配到了一片地,但依樊羽這幾年的相處能感受到她的父母并不擅長勞作,平日里積攢的銀兩總要在春耕和秋收的時候花個干凈。
剛到這個家的時候樊羽明顯察覺她的爹娘在努力學習村里人一年四季的行為動機,直到現在終于融入成為了合格的村里人。當然,就這一點來講,樊羽也一樣,只可惜受到外貌、體質、思維等限制,很難和村里的孩子打成一片。
“爹、娘,上周說好的,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去鎮上。”樊羽吃完早飯對許升和陸靜嫻說道。
陸靜嫻把手中的帕子放下,看著樊羽微微笑道:“不會把你忘了的,吃完了收拾收拾,今天帶你到鎮上逛一逛。”
許升聽到屋子里母女倆的對話,撩起門簾子從外面走進來說:“等到了鎮上,我要去學堂,你呢?就和你娘好好兒逛一逛,順便帶你去林家府上認認人。你前兩天說要把咱家雞下的蛋賣了,賣給他們家就正合適。”
“是呀,這林家是咱們鎮上走商的,你爹平日里教的學生就是他們家的小少爺,你想賣雞蛋,賣到他們府上就行。”陸靜嫻收拾好繡完的帕子,起身向著門外走去,和許升一起出了門,回過身來對樊羽說道:“走吧。”
這是樊羽來到這里后第一次離開王家村,雖然她自出生就以“人”的樣子生活,但是骨子里仍然有些許獸類的本能。這是一個和她腦子里的“傳承”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她在這個村子里,就要努力學會做一個“村里人”。她需要知道她生活的地盤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危險的存在,否則她會本能的不安。
村里去鎮上的路線是固定的,沒有什么風險,也沒什么風景,只有經年累月的車痕連同周邊的雜草在日光下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