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華宮的燈籠燃得正旺,燭火在籠內絹面后躍動,將周遭照得一片透亮。
承瑾接過綢緞,只見上面用金線繡著一只鳳凰,翅膀上的云紋,竟和她在龍德宮繡的一模一樣。
“孟娘娘……可安好?”她驚道。
其實,承瑾認為深宮內的爾虞我詐是她無力招架的。
離開深宮才是上上策。
但是孟氏都以法號沖真在瑤華宮為尼了,卻還是有人不肯放過她。
老道點了點頭,眉頭深鎖道:“當年她被廢黜后位,搬入瑤華宮隱居,有人要害她,是老衲救下了她。如今宮里又有人想借染坊案害她,只能請小娘子幫忙了。”
該如何幫忙?承瑾握緊手里的綢緞,愣住。
“道長,奴家只是一介繡娘。如何能幫上忙?”承瑾懵了。
“聽聞姜小娘子救過太上皇后的命,更重要的是姜小娘子得圣躬迎。”老道起身,手捋嘴唇上的長須繼續說道,“可見姜小娘子能得圣上天恩,親迎入宮,更曾于太上皇后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救駕有功,自此蒙太上皇后青眼,百般庇佑。這般際遇,尋常女子豈能企及?分明是天定不凡之人。”
這老道對承瑾一通浮夸,承瑾聽得耳根發燙,“道長,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奴家如今在宮中僅此是……”
老道打斷承瑾,忽眼睛一亮,幾步迎上去,聲音洪亮得驚飛了檐下宿鳥:“貧道觀小娘子這面相,端的是龍鳳繞額、紫氣纏身啊!”
承瑾聽聞,頓覺老道有些口無遮攔,面紅耳赤,可老道卻越說越起勁,拂塵一甩,活像戲文里的半仙:“小娘子指尖有金絲纏紋,定是繡過九天云錦的手。方才貧道望氣,見小娘子頭頂隱有紅光,合該是受過大貴之人庇佑的。莫說尋常繡娘,便是宮里的娘娘,恐是也沒這般天相!”
老道卻湊近兩步,壓低聲音:“小娘子日后繡得出江山社稷圖,也描得定禍福吉兇兆,將來必有奇遇,不是封侯拜爵的命,也得是被仙人請去繡瑤池幡子的造化!貧道敢斷言,姑娘他日后必定是風光無限!”
“道長快別說了。”
承瑾聽得心里發怵,只當他是道觀里混飯吃——滿嘴胡言,承瑾低頭快步要走,老道還在身后喊:“小娘子信貧道一言!你這可不是凡胎,是織女下凡來渡劫的!”
“道長,您大概是忘了奴家來此的要緊事吧?”承瑾著實是聽不下去了,欲要離開。
老道這才從懷里掏出一個錦盒:“這里面是當年符水案的真相,你把它交予太上皇后,她自會明白。”
承瑾好奇地想見一見孟氏,朝幽深清冷的殿內張望了一眼,作罷。
太上皇后早知孟氏是被人謀害,是另有隱情?
還有趙桓把自己送到龍德宮,算是軟禁了嗎?
而劉姑姑,恐怕是趙桓安插的人,那根銀線,是在暗示她繼續繡下去嗎?
承瑾接過老道手中的錦盒,惶惶不安地想著。
正準備離開,忽然聽見身后傳來腳步聲。
回頭一看,只見劉姑姑站在月光下,手里拿著一盞宮燈。
“姜繡娘,該回去了。”劉姑姑說道,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暖意。
承瑾忐忑不安地向老道望去,老道朝她揮手:“小娘子回吧,雖說來日方長,但后會許是無期——別不信貧道之言。”
承瑾怎可能信老道的一番說辭,匆匆告辭離開瑤華宮。
劉姑姑一路無語,承瑾也不言語,這夜半偷偷溜出宮,雖說有太上皇后的令牌,通行無阻,但她總感覺惶惶不安。
回到龍德宮時,天已經快亮了。承瑾剛把錦盒藏好,就聽見外面傳來消息,說瑤華宮走水了,老道葬身火海。她心里一緊,知道這是有人在殺人滅口。
僅一面之緣的老道。“雖說來日方長,但后會許是無期——別不信貧道之言。”……
承瑾難過地淚流滿面,回憶老道說的那些她不信的話,“小娘子日后繡得……”
真的是后會無期。
“太上皇后娘娘。”承瑾的聲音低啞,斗膽道:“瑤華宮的道長說是孟娘娘囑托他,此盒里的東西,關乎二十年前那碗符水的來龍去脈。當年是誰遞的符,誰換的水,誰在官家面前嚼的舌根,里頭一筆一劃,寫得分明。”
太后執念珠的手頓了頓,深陷的雙眼眼底掠過一絲波瀾。
承瑾將錦盒舉過頭頂,錦盒輕輕顫動:“奴婢不敢妄言,只知這真相埋了二十年,早該見天日了。娘娘是聰明人,打開一看,自然就懂了。”
承瑾光潔的額頭抵著青磚,聲汗珠順著額頭滾落在青磚上:“這盒子,只有娘娘該看,也只有娘娘能看懂。”
幾日后,太上皇后讓承瑾把繡好的鳳凰圖拿給趙桓看。承瑾捧著繡品來到紫宸殿,只見趙桓正和幾位大臣議事,桌上放著一份奏折,正是關于瑤華宮火災的。
“這鳳凰繡得不錯。”趙桓看著繡品,忽然道,“只是這云紋,怎么看著有些眼熟?”
承瑾垂首道:“奴婢是照著福壽安康屏風上的云紋繡的。”
趙桓的目光落在鳳凰翅膀上的云紋上,忽然笑了:“這云紋里,好像還藏著別的東西?”
承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見趙桓用手指點了點云紋的一處,那里正是她用七絲銀線繡的暗記——一個小小的“仁”字。
“皇上好眼力,”承瑾定了定神,“奴婢想著皇上仁政愛民,便斗膽繡了這個字。”
趙桓的臉色變了變,沒再說話。
不知覺間又是幾日后,宮里傳來消息,說孟氏僥幸活著,她的染坊案查清楚了,是有人故意栽贓,已經平反了。而李靜娥姑姑,也被查出是受人指使,并非主謀,被從輕發落,貶到了浣衣局。
承瑾站在福壽安康屏風前,看著上面的蜘蛛和云紋,忽然明白過來。太上皇后用一幅鳳凰圖,既保住了孟氏,也保住了龍德宮。而她繡的那些暗記,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龍德宮廊下的黃菊依舊開得燦爛,承瑾伸手摘下一朵,放在鼻尖輕嗅,忽然覺得這宮里的煙火氣,似乎也沒那么難聞了。
承瑾回想本是想借機入宮為了接近韋賢妃來探尋真相,初入宮時,滿心滿眼皆是惶恐與不安,頓感這宮墻之內處處是算計,每一寸空氣都彌漫著壓抑的氣息。
太上皇后被下毒,她生辰時發生的離奇事件,那些在龍德宮刺繡的日子里,雖有太上皇后的庇佑,可暗潮洶涌從未停歇,瑤華宮之行更是險象環生,老道的離奇死亡,讓她深刻體會到宮廷斗爭的殘酷。
如今,孟氏的染坊案得以平反,真相終于大白于天下。這看似簡單的結果,背后是多數人在權力漩渦中的博弈。
她一介小小繡娘,竟也陰差陽錯地卷入其中,還在不經意間成為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