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塵和蘇瑤兒帶著地藏王菩薩的大愿與智慧,繼續他們意義非凡的濟世之旅。他們聽聞在遙遠的東方海域,有一座神秘的靈幻島,島上有一座名為妙覺庵的修行之地。據說,妙覺庵蘊含著對“非空非色”這一高深佛法奧義的獨特領悟,吸引著眾多修行者前往探尋智慧的真諦。懷著對佛法更深層次的追求,二人毅然決定前往靈幻島。
他們一路向東,歷經了繁華的城鎮與廣袤的平原,最終來到了海邊。遼闊的海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海浪有節奏地拍打著岸邊的礁石,發出清脆的聲響。君逸塵和蘇瑤兒在港口尋得一艘經驗豐富的老船夫,向他打聽前往靈幻島的路徑。老船夫聽聞他們要去靈幻島,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擔憂,勸說道:“靈幻島遠在茫茫東海深處,周圍時常有奇異的天象和變幻莫測的海流,船只靠近極其危險,許多人一去便再無音訊,二位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吧。”
君逸塵和蘇瑤兒對視一眼,眼中堅定的神色并未因老船夫的話而有絲毫動搖。君逸塵誠懇地說道:“老人家,我們心意已決,此去靈幻島是為了尋求更高的智慧,以更好地幫助世間眾生,還望您能為我們指引方向。”老船夫見他們態度堅決,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既然你們執意要去,那我就告訴你們。沿著正東方向航行,途中會遇到一片迷霧海域,那迷霧極為詭異,進入后便容易迷失方向。只有找到隱藏在迷霧中的一座形似臥虎的礁石,以特定的方式繞過去,才能繼續前行。再航行一段距離,便能看到靈幻島。但這一路危機四伏,你們一定要小心。”
君逸塵和蘇瑤兒謝過老船夫,登上一艘堅固的小船,朝著正東方向駛去。隨著小船逐漸遠離陸地,海面變得愈發開闊,海風也越發強勁。君逸塵穩穩地握著船舵,蘇瑤兒則在一旁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
幾個時辰后,他們果然來到了那片迷霧海域。濃濃的霧氣彌漫在海面之上,仿佛一層厚重的紗幕,將一切都籠罩在其中,能見度極低。君逸塵放慢船速,小心翼翼地前行。蘇瑤兒運用敏銳的感知力,努力在迷霧中尋找那座形似臥虎的礁石。
突然,蘇瑤兒指著前方喊道:“君逸塵,你看那邊,好像有個黑影!”君逸塵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隱約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他們緩緩靠近,發現正是那座臥虎礁石。按照老船夫所說,君逸塵熟練地操控著小船,以特定的角度繞開了礁石。
穿過迷霧海域后,海面恢復了平靜,陽光重新灑在船上。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航行,一座若隱若現的島嶼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島嶼四周環繞著五彩的光暈,仿佛夢幻中的仙境。君逸塵和蘇瑤兒興奮不已,加快了船速,朝著靈幻島駛去。
當他們登上靈幻島時,發現島上風景絕美。翠綠的樹木郁郁蔥蔥,奇花異草遍地開放,散發出陣陣迷人的香氣。一條清澈的溪流從島中央潺潺流過,溪水中游動著五彩斑斕的魚兒。沿著溪流前行,不遠處便看到了妙覺庵。
妙覺庵的建筑風格簡約而不失典雅,白色的墻壁與青色的瓦片相得益彰,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庵門半掩著,門口兩側各擺放著一尊小巧的石獅子,憨態可掬。君逸塵和蘇瑤兒輕輕推開庵門,走進庵內。
庵內庭院中,幾位尼姑正在清掃落葉,看到君逸塵和蘇瑤兒進來,紛紛露出友善的笑容。君逸塵和蘇瑤兒表明來意后,一位年長的尼姑熱情地將他們帶到了一間禪房。禪房布置簡單,中間擺放著一張方桌和幾把椅子,墻壁上掛著一幅書法作品,上書“非空非色”四個大字。
君逸塵和蘇瑤兒剛坐下,一位面容慈祥、氣質超凡的老尼緩緩走了進來。老尼微笑著說道:“歡迎二位前來妙覺庵,想必你們是為‘非空非色’的奧義而來。”君逸塵和蘇瑤兒趕忙起身,恭敬地說道:“大師,我們在修行和守護世間的過程中,深感對佛法的領悟尚淺,聽聞妙覺庵對‘非空非色’有獨特見解,特來請教,還望大師不吝賜教。”
老尼示意他們坐下,緩緩說道:“‘非空非色’,乃是佛法中的高深境界。世人常執著于‘空’與‘色’的表象,卻未能領悟其內在的真諦。所謂‘色’,不僅僅是指世間萬物的外在形態,更是我們所感知到的一切現象;而‘空’,并非一無所有,而是指事物的本質沒有永恒不變的實體。”
君逸塵疑惑地問道:“大師,既然事物本質‘空’無實體,那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包括守護世間的種種行動,是否都是虛幻不實的呢?”
老尼微笑著回答:“并非如此。雖本質為空,但現象卻是真實存在的。就如同你們守護世間,所面對的眾生苦難、邪惡勢力,這些都是‘色’的體現。而你們以慈悲和智慧去應對,這一過程便是在‘空’的本質上,賦予了有意義的‘色’。你們的行動雖基于虛幻的本質,卻能為眾生帶來真實的幫助和改變。”
蘇瑤兒接著問道:“大師,那如何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去體悟這‘非空非色’的境界呢?”
老尼說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不執著于事物的表象。當面對順境時,不驕傲自滿,因為順境并非永恒不變;當面對逆境時,不氣餒沮喪,明白逆境同樣是虛幻無常的。修行時,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刻意追求空或色,而是在每一個當下,覺察自己的內心,洞察事物的本質與現象之間的關系。”
老尼繼續深入講解:“比如,當你們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這是‘色’的呈現。但花的美麗并非永恒,它會隨著時間凋謝,這便是‘空’的體現。然而,花在綻放時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受,以及它所象征的生命之美,這些真實的體驗和意義,又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空無。這就是‘非空非色’,它超越了對空與色的片面認知。”
君逸塵和蘇瑤兒聆聽著老尼的講解,心中豁然開朗。他們繼續向老尼請教了許多關于“非空非色”的問題,老尼都一一耐心解答。
在妙覺庵停留的日子里,君逸塵和蘇瑤兒與庵中的尼姑們一同修行,深入體悟“非空非色”的奧義。他們每天清晨早起,跟隨尼姑們一起誦經、坐禪,感受內心的寧靜與平和。在坐禪過程中,君逸塵努力覺察自己的念頭,不被雜念所左右,體會念頭的生起與消逝,如同虛幻的泡影,這便是對“空”的一種體悟。而當他睜開眼睛,看到庵內的一草一木,感受到微風拂面,這些真實的感受又讓他明白“色”的存在。
蘇瑤兒則在幫助尼姑們勞作的過程中,領悟“非空非色”。她看到自己雙手播種的種子,慢慢發芽、生長,這是實實在在的現象,即“色”。但她也明白,這些植物的生長并非孤立存在,它們依賴于陽光、雨露、土壤等各種條件,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自我”,這便是“空”。而她參與勞作,期待收獲,為庵中增添生機的這份心意和行動,便是在“非空非色”之間找到了平衡。
隨著對“非空非色”理解的加深,君逸塵和蘇瑤兒決定離開妙覺庵,將這份智慧運用到守護世間的實踐中。他們告別了妙覺庵的尼姑們,踏上了歸程。
回到陸地后,他們來到了一個繁華的都城。都城內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慶典,但在慶典的背后,卻隱藏著復雜的矛盾。都城的貴族們為了爭奪更多的權力和財富,與平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貴族們生活奢靡,對平民征收高額賦稅,導致許多平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君逸塵和蘇瑤兒決定運用“非空非色”的智慧來化解這場矛盾。他們首先深入了解貴族和平民雙方的想法和訴求。貴族們執著于權力和財富,認為這些是他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這便是對“色”的過度執著。而平民們則在沉重的賦稅下,為了基本的生活苦苦掙扎,對貴族充滿了怨恨,同樣陷入了對困境的執著。
君逸塵和蘇瑤兒明白,要化解矛盾,就需要引導雙方超越對“色”的執著,看到事物本質的“空”。他們先找到了一些有影響力的貴族,向他們講述權力和財富的無常。君逸塵說道:“諸位大人,權力和財富固然能帶來一時的榮耀和享受,但它們并非永恒不變。歷史上有多少顯赫家族,因過度追求這些而最終衰敗。我們應明白,這些外在的東西如同夢幻泡影,只有關注民生,與平民和諧共處,才能真正穩固家族的根基。”
蘇瑤兒則深入平民之中,安慰他們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困住,鼓勵他們通過團結和努力來改善生活。她說道:“大家不要只看到當下的苦難,困境只是暫時的。我們要相信,通過合理的方式表達訴求,與貴族溝通,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我們內心的力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最真實、最寶貴的,不要因為一時的艱難而失去信心。”
在君逸塵和蘇瑤兒的努力下,貴族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逐漸減輕了對平民的賦稅。平民們也放下了心中的怨恨,與貴族們進行了和平的溝通。都城內的矛盾得到了緩解,人們重新恢復了和諧的生活。
離開都城后,君逸塵和蘇瑤兒又來到了一片飽受戰亂之苦的土地。戰爭使得這片土地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君逸塵和蘇瑤兒看到這一幕,心中充滿了悲憫。他們深知,戰爭的根源在于人們對領土、資源等“色”的執著,而忽視了生命的本質以及和平的珍貴。
于是,他們找到交戰雙方的首領,向他們闡述“非空非色”的道理。君逸塵說道:“二位首領,你們為了領土和資源而戰,這些看似重要的東西,其實都是虛幻無常的。領土會隨著時間變遷,資源也并非取之不盡。而戰爭帶來的卻是無數生命的消逝和百姓的痛苦,這難道是你們真正想要的嗎?我們應該超越對這些外在之物的執著,看到生命的平等和珍貴,尋求和平共處之道。”
蘇瑤兒也說道:“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仇恨和痛苦,陷入惡性循環。我們要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通過征服和掠奪,而是通過智慧和包容,創造一個和平繁榮的環境。只有這樣,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這片土地才能恢復生機。”
在君逸塵和蘇瑤兒的勸說下,雙方首領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們停止了戰爭,簽訂了和平協議,共同努力重建這片飽受創傷的土地。
君逸塵和蘇瑤兒繼續他們的旅程,帶著對“非空非色”的深刻領悟,在世間的各個角落,用智慧和慈悲化解矛盾,守護和平與正義。他們的故事在人們之間傳頌,激勵著更多的人超越對物質和表象的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和諧,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非空非色
主歌1
地藏愿伴向東行,心向靈幻覓妙經。
城鎮平原身后過,茫茫滄海眼前迎。
海邊尋問老船夫,靈幻島隱險象生。
迷霧海流藏危機,勸君莫往心憂忡。
主歌2
君蘇心意堅似鐵,為求智慧勇前行。
謝過船夫登輕舟,乘風破浪向東征。
海風呼嘯浪拍船,堅定目光望前程。
終臨迷霧詭異處,濃紗籠罩眼難清。
主歌3
蘇瑤感知尋虎礁,君逸操舵繞礁行。
穿過迷霧見天日,靈幻仙島現影蹤。
五彩光暈環島嶼,奇花異草香滿徑。
沿溪漫步至庵前,妙覺庵靜立其中。
主歌4
庵門半掩石獅憨,踏入庭院心漸寧。
尼姑友善引禪房,老尼慈悲笑意盈。
知曉來意談妙法,非空非色啟慧程。
色為表象空非無,真諦深奧細聆聽。
主歌5
君逸塵疑行無義,老尼解惑意分明。
雖本為空現象真,守護之舉有溫情。
蘇瑤兒問修悟法,老尼教誨語諄諄。
日常不執順逆境,修行平常觀自心。
主歌6
花開花謝喻法理,非空非色意難名。
君蘇聆聽心豁朗,諸多疑問皆冰釋。
妙覺庵中同修行,坐禪誦經悟佛音。
勞作播種體深意,智慧漸長心澄明。
主歌7
領悟智慧離庵去,都城繁華現紛爭。
貴族平民矛盾起,賦稅沉重民怨生。
君蘇巧用智慧光,引導雙方破執迷。
貴族反思輕賦稅,平民釋懷心漸平。
主歌8
離開都城赴戰地,滿目瘡痍心悲憫。
戰爭因執色而起,生靈涂炭苦難深。
勸說首領明法理,超越執著求和平。
放下干戈簽協議,重建家園煥新景。
主歌9
繼續旅程不停歇,非空非色心中存。
智慧慈悲化矛盾,守護世間正義伸。
故事傳頌人皆仰,激勵眾人破妄塵。
追求和諧心平靜,美好世界共追尋。
副歌
非空非色韻悠長,智慧光芒映心房。
守護世間綻光芒,安寧祥和永流芳。
攜手同行歲月香,面對紛擾心不慌。
踐行使命傳溫暖,星圣仙途放光芒。
結尾
歌聲飄蕩天地長,非空非色永流芳。
此番感悟心中藏,期許未來譜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