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的構想,源于與程序員閨蜜一次無意的聊天,誕生于無數格子間里無聲的嘆息與荒誕的日常。
當電腦屏幕幽幽的光映著需求文檔里那句“五彩斑斕黑+賽博朋克京劇臉譜”,當茶水間速溶咖啡的香氣也沖不散心頭的滯澀,一個荒誕又真切的念頭冒了出來:如果《山海經》里那些吞吐云霧、翻江倒海的神獸精怪,就蟄伏在格子間的縫隙里,會怎樣?如果社恐的武器不是沉默,而是一支能寫詩的簪花筆、一個會吃文件的保溫杯呢?
于是,姜桃誕生了。
她不是屠龍的勇士,只是個想安靜寫代碼、卻被“狼性”KPI追得無處遁形的普通女孩。她的“山海經”,不是遠古詩卷里的洪荒異獸,而是“數據貔貅”吞噬無效需求的沙沙聲,是“蜚獸”汲取生命力的灰白塵埃,是“滄浪之水”在數據管道里奔涌的淡藍微光。她的工位,成了連接古老智慧與現代荒誕的“風箱口”,也是萬千社恐打工人精神困境的微縮宇宙。
寫作的過程,像一場奇妙的“摸魚”。
我把自己對職場文化的觀察、對效率至上主義的疲憊、對個體精神空間的珍視,以及對中華古典符號隱秘力量的向往,統統塞進了這個光怪陸離的“工位山海經”里。
外婆的鎏金保溫杯,是來自舊時光的溫柔錨點;衛巖的西山石裔身份,是給技術理性注入一份大地的厚重;龍經理的藍琉璃碎片,象征著被遺忘的女性傳承與洞見;而趙總監的轉變,則寄托著對“狼性”異化人性后,回歸某種平衡的微弱希冀。
我無意寫一部“打工人逆襲指南”。姜桃們的勝利,不是推翻制度,而是找到了一種“疏浚”與“筑造”并存的方式。
用簪花小楷在需求文檔邊緣寫批注,用《周易》算法做負載均衡,用蜚獸吸收負面情緒,用“桃源API”將倦怠轉化為滋養——這些看似荒誕的設定,內核是想探討:在效率的洪流中,我們能否保留一絲“人”的溫度與靈性?能否用一點古典的詩意、一點野生的想象、一點溫柔的“不合作”,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為自己和同伴,構筑一小片能呼吸、能開花的“息壤”?
“摸魚”在故事里,早已超越了偷懶的范疇。它成了一種生存策略,一種精神抵抗,一種在系統性荒誕中保持清醒、甚至創造微小奇跡的“道”。它關乎外婆那句貫穿始終的箴言:“職場的洪水再猛,也沖不垮千年的根。”這“根”,是文化符號賦予的韌性,是人與人之間微妙的聯結與信任,更是內心深處對“平衡”與“生趣”的本能渴望。
感謝你,愿意踏入31層這個混合著枸杞茶香、鍵盤敲擊聲、數據洪流與山海異獸的奇妙世界。希望姜桃的簪花筆,衛巖的息壤石,龍經理的琉璃光,以及那支最終駛向星海的心舟艦隊,曾為你疲憊的日常帶來片刻會心一笑,或一絲溫暖的慰藉。
愿你在自己的“工位山海經”里,也能找到那支屬于你的簪花筆,那方承托你的息壤,那片滋養你的滄浪之水。畢竟,再兇的“狼性總監”,也怕摸魚少女心中,那株永不凋零的、會開花的代碼。
整個故事的敘事方式借鑒了宮崎駿奇幻寫實的手法,但陰陽共生的底層邏輯/山海經元素/魔都地標的融入,卻源于最純正的中式傳統文化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