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同打翻的墨水瓶,濃稠地浸染著城市天際線。秋風裹挾著枯葉在街道上打著旋兒,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秋日的寂寥。枯葉劃過地面,留下一道道暗黃的痕跡,如同歲月刻下的傷痕。
林知夏抱著裝有桂花糖的牛皮紙袋,在寒風中疾步而行,發絲被風吹得凌亂,幾縷碎發粘在她因趕路而泛紅的臉頰上。發梢還沾著晚風帶來的涼意,絲絲縷縷的寒意順著脖頸滑入衣領,仿佛在提醒她這座城市夜晚的清冷。她裹緊外套,加快腳步,口袋里的系統手環隨著步伐輕輕撞擊著大腿,發出細微的聲響。
玻璃門“叮”的一聲彈開,清脆的聲響在寂靜的營業廳里回蕩,像是拉開了一場特別相遇的序幕。營業廳內,暖黃的燈光柔和地灑在地面,卻驅不散角落里的陰影,空氣中漂浮著淡淡的茶香與紙張的氣息,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陳舊氣息,仿佛承載著歲月的痕跡。
燈光在天花板的老式吊燈下微微搖曳,投下斑駁的光影,給整個空間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氛圍。
她一眼就瞧見靠窗沙發上坐著個穿藏青中山裝的老先生——國字臉,白寸頭,正捧著她放在展架上的年金險宣傳單頁,指尖在“保證領取至105歲”的條款下輕輕叩了兩下,那節奏緩慢而有力,仿佛在斟酌著每一個字的分量。
那雙手布滿皺紋,關節微微凸起,皮膚下的青筋清晰可見,每一次叩擊都像是歲月留下的印記,也讓林知夏感受到他對這份保險的慎重。
她不禁想起小時候,舅舅也是這樣用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撫摸著她的頭,告訴她做人要踏實,做事要認真。那時,舅舅的手雖然粗糙,卻充滿了溫暖,每當她遇到困難,舅舅總會用這雙手為她擦去眼淚,給予她力量。
“王建國叔叔?”她小跑著過去,運動鞋與地面摩擦出細微的聲響,在安靜的空間里顯得格外清晰。她將糖盒推到對方面前,盒身還帶著她手心的溫度,“我猜您愛喝濃茶配甜口,今早特意去老字號買的桂花糖。”
說話間,她的腦海中閃過舅舅常說的“投其所好,才能打開人心”,這是舅舅在她初入職場時,手把手教她的與人相處之道。那時的她,剛踏入保險行業,面對客戶的冷漠與質疑,是舅舅的這句話給了她勇氣和方向。
她還記得第一次因為這句話成功簽下保單時,舅舅那欣慰的笑容。那一天,舅舅特意做了她最愛吃的紅燒肉,飯桌上,舅舅的眼神里滿是驕傲,不停地給她夾菜,說她長大了,能干了。
老先生抬眼,鏡片后的目光像掃描器似的在她臉上轉了兩圈,那銳利的眼神仿佛能看穿她的心思,讓她不自覺地挺直了脊背,心跳也微微加快。“小姑娘記性不錯,我提過愛喝茉莉香片。”
他捏了顆糖放進嘴里,喉結動了動,糖塊在口中融化的甜味似乎也沒能軟化他的語氣,“說說這年金險,和我上個月在銀行聽的有啥不一樣?”那語氣中的防備與試探,讓林知夏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獨立面對難纏客戶時的緊張,手心也不禁微微出汗。她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回想著之前學習的專業知識,同時在心里默默給自己打氣,就像以前遇到困難時,舅舅鼓勵她那樣。
林知夏翻開平板,冰涼的金屬外殼貼著掌心,系統手環在腕間微微發燙,仿佛在傳遞著某種神秘的力量。視網膜上立刻跳出紅色標注——“重點:對比銀行理財流動性”。
她清了清嗓子,努力讓聲音聽起來沉穩而專業:“銀行理財是短期收益,這年金險像細水長流的退休金。您看,第5年開始每年領的錢寫進合同,就算市場波動,保險公司也得按這個數打給您。”
說這話時,她想起了陳阿婆簽單時的猶豫與信任,那眼神中對未來的擔憂和期待,此刻仿佛也映在了眼前這位老先生的眼中。
她在心里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用專業和真誠打動他,就像當初打動陳阿婆一樣。她還記得陳阿婆簽單后,拉著她的手,不停地感謝,那溫暖的觸感和真誠的話語,讓她深刻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意義。
老先生的鋼筆在“現金價值”欄頓住,筆尖在紙面留下一個小小的墨點,如同他心中的疑慮。“要是我中途急用錢呢?”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仿佛在考驗她的應變能力。
“可以保單貸款,貸現金價值的80%,利息比商貸低。”她點開演示表,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動,眼神專注而認真,“您看這是30萬保費的測算,65歲后每年領3萬8,領到105歲能拿159萬......”
講解過程中,她的思緒飄回到曾經為一位年輕媽媽講解保單時的場景,同樣是面對資金靈活性的擔憂,她用耐心和專業打消了對方的顧慮,此刻,她也希望能解開眼前這位老先生的心結。
每一個數據、每一個解釋,都是她對客戶的責任,也是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她想起自己為了熟悉這些數據,熬夜學習的無數個夜晚。那些夜晚,她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臺燈的光昏黃而溫暖,她一邊看著資料,一邊做著筆記,困了就喝一杯濃茶提神。
“行,今天先到這兒。”老先生突然合上宣傳單,起身時中山裝口袋露出半截老年機,那陳舊的款式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明天我再來,看看你是不是真有耐心。”
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挑戰的意味,轉身離去時,背影挺直,卻在邁步間露出左膝微跛的痕跡,那細微的動作讓林知夏心中一動,默默將這個特征記在心里。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林知夏心中涌起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她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他的考驗,證明自己的能力。她想象著如果自己通過了考驗,得到老先生認可的樣子,心里充滿了期待。
林知夏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系統提示音在腦海里“滴”了一聲——【客戶留存率提升至78%,建議記錄特征:左膝微跛,普通話帶點京腔兒】。
她摸出小本本飛快記下:王建國,左膝舊傷,關注資金靈活性與長期穩定性。筆記本上的字跡工整而有力,每一筆都像是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的寫照。
此刻,營業廳的燈光漸暗,其他同事都已經下班,只剩下她一個人沉浸在對這位特殊客戶的分析中,期待著明天的相遇。她想象著明天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心里默默準備著應對的答案。她打開電腦,再次仔細研究年金險的條款和相關案例,希望能做到萬無一失。
第二天,秋日的陽光透過玻璃斜斜地灑進來,在地面上形成一塊塊光影,塵埃在光束中飛舞,仿佛在演繹著無聲的舞蹈。陽光照在窗臺上的綠蘿上,葉子的影子在墻上輕輕搖曳。
當穿格子襯衫的“張建軍”出現時,林知夏剛端上茉莉花茶,熱氣裊裊升起,在空中勾勒出柔和的曲線,茶香彌漫在兩人之間。對方就敲著條款問:“這豁免保費啥意思?要是我癱在床上不能交保費了,保險公司管不管?”
系統手環震動兩下,視網膜彈出對比圖——與昨日王建國的步態軌跡重合度92%。林知夏心中一驚,表面卻不動聲色,壓下疑惑,調出條款細則:“豁免是說投保人如果達到全殘標準,后續保費不用再交,保障繼續有效。就像給您的保單再上把鎖,您躺床上也能領錢。”
她的聲音平穩而清晰,仿佛在講述一個溫暖的承諾。但內心卻在快速思索,這位老先生究竟為何要如此測試她,他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她想起自己曾經遇到過的那些神秘客戶,每一個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往。
有一位客戶,表面上對保險十分挑剔,后來才知道,他是因為曾經被保險推銷員欺騙過,所以才如此謹慎。
“張建軍”摩挲著茶杯沿,杯壁上的水珠順著他的指尖滑落,“那要是我活不到105歲,錢是不是白交了?”他的問題中帶著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擔憂,那眼神中的憂慮讓林知夏想起了自己的舅舅,舅舅在晚年時,也常常對未來充滿不安,擔心自己成為子女的負擔。
舅舅曾經說過,他不怕死,就怕自己老了,什么都做不了,還要拖累家人。
“不會的。”林知夏點開身故金測算,屏幕的冷光映在她的臉上,“要是80歲身故,保險公司會把沒領完的錢一次性給受益人。您看這演示表,就算只活到85歲,也能拿回1.8倍保費......”
講解時,她想起了自己曾經為一位失去親人的客戶辦理理賠的經歷,那份保險金不僅是金錢的補償,更是一份對生者的慰藉,她希望能讓眼前的老先生感受到這份保障的意義。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她對客戶的關懷。
她還記得那位失去親人的客戶在拿到理賠款時,激動地握住她的手,不停地道謝的場景。那位客戶說,這筆錢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讓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再想想。”老先生起身時,林知夏瞥見他褲腳露出的護膝——和昨日王建國離開時,被電梯門夾到的那截深灰色護膝,紋路一模一樣。這個發現讓她更加確定了心中的猜測,卻也對老先生的行為充滿了好奇。
她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在心里默默盤算著,下一次一定要揭開他的真實目的。她想象著各種可能的原因,猜測著他的身份和意圖。也許他是在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也許他是在幫別人了解保險,又或者他有著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
第三天,秋風裹挾著幾片枯黃的落葉,在營業廳門口打著旋兒,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真相伴奏。天空陰沉,云層厚重,仿佛隨時都要落下雨來。
當“劉勝利”出現時,林知夏已經在系統里建好了“神秘老先生”檔案夾。這位穿夾克的客戶一開口就問:“你們公司償付能力咋樣?要是倒閉了,我這錢找誰要?”
系統“唰”地彈出行業排名,她指著屏幕,語氣堅定:“我們母公司連續5年綜合償付能力250%以上,銀保監會有監管,就算極端情況,也會安排其他保險公司接盤。就像您存銀行有存款保險,買保險也有保險保障基金兜底。”
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專業和自信,這是無數個日夜學習和實踐積累的底氣。但她也能感受到老先生對保險公司的不信任,這讓她更加想要證明自己和公司的可靠性。她想起自己為了提升專業知識,參加的各種培訓和學習課程。在那些培訓中,她認識了許多同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互相分享經驗,讓她受益匪淺。
劉勝利的手指在“養老社區”欄停留三秒,那短暫的停頓仿佛在思考著什么重要的事情。“住你們合作的養老院要額外加錢?”他的問題讓林知夏意識到,他對養老生活有著自己的規劃和擔憂,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對晚年孤獨生活的恐懼。
她想起自己曾經參觀過的那些養老院,那里的老人們有的孤獨地坐在角落,眼神中充滿了渴望和期待。有一位老人,坐在窗邊,望著外面的街道,一坐就是一整天,嘴里不停地念叨著自己的孩子什么時候來看他。
“不用,年交30萬保費就能鎖定一個入住資格。”她翻出實地拍攝的照片,一張張照片里,養老院溫馨的環境、貼心的服務躍然眼前,“上個月我陪客戶去看過,每個房間都有緊急呼叫器,食堂能做糖尿病餐......”
回憶起陪客戶參觀時的場景,那些老人們臉上的笑容和安心的神情,讓她更加堅信自己工作的價值。她希望這些照片和描述,能讓老先生對未來的養老生活多一份期待。她詳細地向老先生介紹著養老院的每一個細節,希望能消除他的顧慮。
她指著照片,一一講解著養老院的設施、活動安排和護理服務,就像在向老先生描繪一幅美好的晚年生活畫卷。
“今天先這樣。”老先生起身時,林知夏注意到他后頸那顆朱砂痣——和前兩日兩位“客戶”后頸的位置分毫不差。這個細節讓她心中的謎團逐漸清晰,也讓她對即將到來的“攤牌”充滿了期待和緊張。
她知道,真相即將浮出水面,而她也做好了準備。她在心里反復演練著見面時要說的話,希望能讓老先生放下防備。她想象著自己和老先生坦誠相對的場景,期待著能夠得到他的認可和信任。
下班時,林知夏躲在茶水間,周圍彌漫著淡淡的咖啡香和茶香。茶水間的燈光有些昏暗,墻壁上貼著幾張員工們的合照,照片里的笑容燦爛而溫暖。她按下系統手環的“人臉識別?進階版”,視網膜上閃過三張照片,最終重疊成一張——李茂林,68歲,原市財政局退休干部,子女定居國外,獨居在玉虹路128號。
系統分析報告跳出來:【目標人物具備體制內工作習慣,通過多身份測試銷售專業度與服務耐心,建議主動戳破偽裝】。看著這些信息,她的腦海中浮現出老先生三次不同身份時的模樣,那些細節在她眼前一一閃過,心中暗暗下定了決心。
她想起了自己曾經面對困難時的堅持,這一次,她也要用真誠和智慧打動李大爺。
她回憶起自己成功說服其他客戶的經歷,從中汲取信心和力量。有一次,她為了說服一位對保險持懷疑態度的客戶,連續幾天上門拜訪,為客戶詳細講解保險知識,解答客戶的疑問,最終用真誠打動了客戶。
第四天清晨,陽光透過云層,灑下柔和的光芒,給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街道兩旁的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為新的一天歡呼。林知夏特意換了件鵝黃色針織衫,那溫暖的顏色仿佛能驅散所有的陰霾。
她在展架旁擺好三杯水——茉莉香片、枸杞紅棗茶、陳皮普洱,每一杯都代表著她對老先生喜好的用心揣摩。當穿褪色藍工裝的“新客戶”剛跨進門檻,她就笑著迎上去,笑容燦爛而真誠:“李大爺,今天想叫什么名字?王建國、張建軍,還是劉勝利?”
老先生腳步頓住,藍工裝下的肩膀微微一震,那一瞬間的慌亂被林知夏敏銳地捕捉到。他摘下鴨舌帽,露出熟悉的白寸頭,突然笑出滿臉褶子:“小丫頭片子,觀察力夠尖的啊!”他的笑聲中帶著一絲驚訝和贊賞。
林知夏翻開平板電腦,調出三天的咨詢記錄,每一條記錄都是她用心服務的見證:“第一天您問流動性,第二天問保障責任,第三天問公司安全性——其實您最在意的,是這保險能不能讓您后半輩子活得體面,不用麻煩孩子。”
她指著“養老社區”條款,眼神中充滿了理解和關懷,“您后頸那顆痣碰到衣領會癢,我猜您總自己揉脖子,是不是擔心老了連抓癢都要麻煩護工?”
李茂林的眼眶突然紅了,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皺紋仿佛也在這一刻變得柔和。
他掏出老花鏡戴上,逐行掃過合同,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審視著人生的重要抉擇:“小夏,我在財政局管了半輩子錢,最見不得年輕人忽悠老人。你這三天沒急著簽單,倒把我那些彎彎繞繞都拆明白了......”
他拿起筆,在投保人處工工整整簽上“李茂林”,“我老戰友們最近正合計買養老險,明天我帶他們來。”
那一刻,林知夏心中充滿了成就感,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營業廳的陽光透過玻璃斜照進來,照得她胸牌上的“金牌經理”字樣閃閃發亮,那光芒仿佛是對她努力和專業的認可。
但她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客戶需要她的幫助。她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艱辛,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現在的專業自信,每一步都充滿了汗水和努力。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簽單時的緊張和興奮,那是她職業生涯的起點,從那以后,她不斷學習、成長,遇到過無數的困難和挑戰,但她從未放棄。
她正低頭整理客戶資料,手機在桌面震動起來——是顧硯舟的微信:“今晚回家吃飯?”往常他都會發個貓咪表情包,今天只有干巴巴的七個字。這細微的變化讓林知夏心中一緊,手指懸在屏幕上,遲遲沒有回復。
系統突然彈出警告:【顧硯舟好感度較昨日下降5%,當前82】。這個提示像一把小錘子,重重地敲在她的心上,讓她陷入了不安和困惑。她想起了和顧硯舟曾經的甜蜜時光,那些溫馨的畫面此刻卻讓她更加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