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賣第二日,暴雨沖刷著戲曲院團的青瓦,展廳內卻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參觀者。蘭舒幼望著祖父手繪的《鐘馗嫁妹》臉譜前駐足的人群,終于松了口氣。角落里,葉懷庭正在為一幅山水小品題跋,狼毫在灑金宣上行走如龍。
“這畫怎么沒有落款?“突然有人發問。蘭舒幼轉身,見周明遠帶著幾個戴貝雷帽的“藝術家“走進來,為首的中年男人拿著放大鏡湊近《云嶺煙雨圖》:“這修補的痕跡太刻意,根本不是宋代技法。“人群頓時騷動,有記者舉起相機對準葉懷庭發白的臉。
葉懷庭放下筆,從袖中取出父親的《芥子園畫譜》筆記:“家父臨終前研究宋代青綠山水與戲曲美學的交融,“他翻開泛黃的紙頁,上面密密麻麻標注著“三礬九染與戲曲妝面的暈色同源“,“這幅畫的修補,正是遵循古法。“
周明遠冷哼一聲,示意手下人舉起競拍牌:“我出兩萬,買這幅贗品!“他身后的人哄笑起來,卻見蘭舒幼抱著一個朱漆木箱走上前。箱內整齊碼放著祖父歷年的演出戲單,最上面是1982年《牡丹亭》的節目冊,扉頁上梅蘭芳的題字依然清晰。
“這些夠不夠證明?“她的聲音清脆如磬,卻在看到周明遠舉起手機時戛然而止。屏幕上,某直播平臺正播放著“文物販子作秀“的視頻,畫面里葉懷庭在廢品站爭搶顏料的片段被惡意剪輯。展廳內的議論聲如潮水般涌來,蘭老爺子劇烈咳嗽著要上前理論,被蘭舒幼扶住。
“大家看這里!“葉懷庭突然扯開衣袖,露出手臂上的舊傷疤,“三年前為保護這幅畫,我父親遭遇車禍...“他的聲音哽咽,展廳陷入死寂。蘭舒幼望著他顫抖的手,想起地下室里那張車禍照片,終于明白他為何死守工坊。
就在這時,一位白發老人擠過人群。他戴著圓框眼鏡,胸前掛著省美協的徽章:“我是當年與葉云舟先生一同采風的畫家。“老人撫摸著《云嶺煙雨圖》,老淚縱橫,“這石綠的暈染,分明是我們在礦洞采集顏料時獨創的技法!“
周明遠的臉色鐵青,他突然指向蘭舒幼的《貴妃醉酒》:“那這幅畫,把戲曲人物畫成這樣,簡直是褻瀆!“話音未落,葉懷庭已展開一張泛黃的稿紙——竟是明代戲曲繪本的臨摹圖,上面的人物造型與蘭舒幼的畫作如出一轍。
“戲曲與丹青,本就同源。“葉懷庭的聲音穿透雨聲,“從敦煌壁畫的飛天,到明清戲曲木版畫,哪一樣不是在傳承中創新?“他望向蘭舒幼,目光灼灼,“就像你畫中貴妃的眼神,既有工筆的細膩,又藏著青衣甩水袖的神韻。“
暴雨在此時達到頂峰,展廳的油燈卻突然熄滅。黑暗中,蘭舒幼觸到葉懷庭遞來的手,掌心的溫度透過潮濕的衣袖傳來。當應急燈亮起時,她看見周明遠匆匆離去的背影,而葉懷庭正用身體護住墻上的畫作,仿佛那是他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