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云城籠罩在潮濕的霧氣里,蘭舒幼踩著青石板路匆匆趕往綢緞莊。往日熱鬧的店門掛著“停業裝修“的木牌,褪色的紅綢簾被風吹得簌簌作響。她推開門,撲面而來的不是熟悉的綢緞香,而是刺鼻的油漆味。
“王老板呢?“她拽住正在搬運貨架的工人。對方抹了把汗,露出為難的神色:“半個月前就轉手了,現在是周氏集團的產業。“蘭舒幼的指尖發涼,想起三天前戲曲院團收到的通知——合作二十年的面料供應商突然終止合約,理由竟是“產能不足“。
閣樓里,蘭老爺子劇烈咳嗽著,枯瘦的手撫過褪色的戲服:“從前做蟒袍,要用蘇州的云錦、杭州的杭羅...“話音未落,樓下傳來重物落地的悶響。蘭舒幼沖下去,正看見送貨員將劣質化纖布料扔在地上:“周總說了,這是你們以后的專用面料。“
手機在此時震動,葉懷庭發來消息:“綢緞莊的事我查過了,周明遠控股的公司三天前完成收購。“配圖是工商登記信息,鮮紅的公章刺得她眼眶生疼。她回復:“戲服面料必須用天然纖維,這些化纖布料遇火就燃,根本上不了戲臺。“
與此同時,葉懷庭的工坊里,一盞冷光燈正照著一幅明代古畫。他戴著白手套,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揭起破損的畫絹。突然,畫面右下角的題款讓他呼吸一滯——“崇禎年間,云城戲班畫師所繪“。更令人震驚的是,畫中人物的服飾暈染技法,竟與祖父筆記里記載的“三礬九染“如出一轍。
“這不是普通的山水畫。“葉懷庭對著直播鏡頭舉起放大鏡,“你們看衣褶處的石綠顏料,經過九次渲染疊加,卻依然層次分明。這種技法,和戲曲妝面的'三白法'異曲同工。“彈幕瞬間沸騰,有戲曲演員連麥:“葉老師!我們勾臉譜時,確實會用多次上色來表現立體感!“
深夜,蘭舒幼在戲服倉庫整理母親的遺物。樟木箱底壓著一本殘破的劇本,泛黃的紙頁上,《白蛇傳》的唱詞被水漬暈染得模糊不清。她正要合上箱子,突然發現劇本夾層里藏著半張泛黃的圖紙——上面畫著一件流光溢彩的戲服,衣擺處的云紋與林若曦設計的婚紗如出一轍。
“這不可能...“蘭舒幼的手劇烈顫抖。圖紙背面,母親的字跡力透紙背:“光與色的秘密,藏在云城最高的塔頂。“她抬頭望向窗外,雨幕中,云城古塔的輪廓若隱若現。手機在此時震動,是林若曦發來的消息:“周明遠正在注冊'云城戲曲元素'商標,我們的設計可能被搶注!“
暴雨傾盆而下,葉懷庭站在古畫前陷入沉思。他將畫中“三礬九染“的步驟拆解,用現代材料反復試驗。當第七次調配的顏料在宣紙上呈現出流動的光暈時,他突然想起蘭舒幼說過的話:“戲曲講究'以虛寫實',繪畫何嘗不是?“他抓起畫筆,在空白宣紙上勾勒出戲曲人物的輪廓,將新技法融入其中。
與此同時,蘭舒幼帶著母親的圖紙沖進暴雨。她在古塔下的積水里滑倒,膝蓋滲出鮮血,卻固執地爬上布滿青苔的臺階。塔頂的鎖銹跡斑斑,她用青玉簪用力撬動,隨著“咔嗒“一聲輕響,塵封多年的木箱出現在眼前。箱中除了母親未完成的戲服設計圖,還有一本《云城顏料志》,扉頁上,太爺爺的字跡蒼勁有力:“色從石中來,魂自戲中生。“
當葉懷庭的新畫作完成時,已經是黎明時分。他望著畫中衣袂飄飄的戲曲人物,那些用“三礬九染“技法呈現的光影流轉,仿佛賦予了紙張生命。手機在此時震動,是蘭舒幼發來的照片——母親的設計圖與太爺爺的顏料志,在塔頂的晨光中靜靜沉睡。兩人幾乎同時打字:“我們見面聊聊。“
雨還在下,戲曲院團的戲臺和書畫工坊之間,一條無形的線正在悄然編織。而在周氏集團的辦公室里,周明遠盯著監控畫面冷笑,指尖劃過電腦屏幕上的綢緞莊收購合同:“想和我斗?先過了面料這一關再說。“窗外,烏云壓城,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