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層時,葉懷庭已經在工坊支起了攝影棚。他將宣紙繃在特制的木框上,鏡頭對準狼毫筆尖——這次他要拍攝的不是完整的畫作,而是拆解成“運筆三秒““顏料暈染瞬間“的短視頻片段。手機屏幕上,昨夜大排檔的靈感筆記被標注得密密麻麻:“工筆+戲曲=動態水墨劇場“。
第一支視頻發布后,點擊量在半小時內突破十萬。畫面里,石青顏料在宣紙上如流水般暈開,逐漸勾勒出戲曲武生的靠旗。評論區卻兩極分化:年輕網友驚嘆“原來國畫可以這么酷“,而傳統畫家協會官微直接發文:“碎片化的技法展示是對工筆畫的肢解!“某知名畫家甚至錄制視頻逐幀批判:“沒有完整構圖的筆墨,不過是嘩眾取寵的雜耍!“
葉懷庭握著手機的手青筋暴起。父親的《芥子園畫譜》筆記掉在地上,他彎腰去撿時,突然注意到邊角處的批注:“畫無定法,惟求會心“。這句話像一記重錘敲醒了他。他立刻打開直播,鏡頭對準凌亂的畫案:“各位,今天我們不聊技法,聊聊為什么要把工筆畫'切碎'。“
與此同時,蘭舒幼在戲曲院團的化妝間里搭建起簡易直播間。她放棄了完整的戲曲妝面教程,轉而拍攝“三白法的現代變奏“——用高光粉在模特臉上復刻傳統戲曲的提亮技法,搭配日常妝容。彈幕里質疑聲不斷:“這不就是普通高光?““傳統戲服和美妝有什么關系?“直到她展示出用戲曲臉譜紋樣設計的美甲,評論區突然安靜下來,隨后瘋狂刷屏:“求同款教程!“
流量的天平開始傾斜,但危機也隨之而來。平臺突然推送大量“戲曲妝面翻車“的惡搞視頻,畫面里夸張的濃妝配上刺耳的音效,標題赫然寫著“老古董審美有多可怕“。蘭舒幼看著這些視頻,指甲深深掐進掌心。更糟的是,某美妝博主抄襲了她的創意,卻在直播中嘲諷:“傳統戲曲妝面早該被淘汰,我們改良后才叫時尚。“
深夜,林若曦的工作室依然燈火通明。她盯著退回的手機殼樣品,突然抓起剪刀將設計圖剪成碎片。月光從窗戶灑落,在滿地的碎紙上投下戲曲云紋的影子。“既然工廠嫌復雜...“她的眼睛亮起來,打開3D建模軟件,“那就讓用戶自己動手!“
三天后,葉懷庭發布了新視頻。鏡頭里,他將工筆戲曲人物的各個部分分解成可移動的圖層,觀眾可以通過彈幕指令“拼接“畫面。當武生的靠旗、翎子在網友的參與下逐漸成型,直播間的熱度飆升至全站第一。蘭舒幼同步推出“戲曲妝容盲盒挑戰“,隨機抽取臉譜紋樣進行現代改編。而林若曦上線了首款“自組裝戲曲手機殼“,用戶可以在APP上自由搭配云肩、水袖等元素,再下單定制。
網絡上的罵聲依舊存在,但支持的聲音如潮水般涌來。有網友制作混剪視頻,將葉懷庭的動態工筆畫、蘭舒幼的創意妝容和林若曦的DIY手機殼串聯成“新國風宇宙“。傳統畫家協會的態度也悄然轉變,一位老畫家在訪談中說:“或許我們該重新定義'傳承'二字。“
然而,就在他們以為曙光已至時,平臺突然修改流量規則,大幅降低傳統文化類內容的推薦權重。蘭舒幼的直播間在線人數暴跌90%,葉懷庭的視頻播放量斷崖式下跌。林若曦看著后臺訂單量驟減,手機突然收到匿名郵件:“和資本作對,你們還太嫩了。“
暴雨在此時傾盆而下,三人再次聚在大排檔。雨水順著塑料棚滴落,打濕了蘭舒幼的戲服裙擺,沖淡了葉懷庭袖口的顏料,暈開了林若曦的設計草圖。但這次,他們的眼中沒有迷茫。“還記得月光草嗎?“蘭舒幼舉起啤酒瓶,“越是打壓,越要發光。“葉懷庭和林若曦對視一笑,碰杯的清脆聲響中,新的突圍計劃正在雨夜中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