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云城,蟬鳴聲聲。戲曲學院的后院里,一架葡萄藤爬滿了木質長廊,紫瑪瑙般的葡萄沉甸甸地垂落,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蘭舒幼戴著老花鏡,坐在藤椅上修補一件孩童尺寸的小戲服,銀針穿梭間,金線繡出的祥云圖案漸漸成型。
“外婆!快來幫忙!“硯秋的兒子小禾舉著沾滿顏料的畫筆從畫室沖出來,T恤上印著京劇臉譜圖案,“我的戲曲主題數字油畫總調不好顏色!“葉懷庭聞聲從畫架后探出頭,花白的胡須上還沾著一抹靛青,“讓我看看,是不是又把包公的臉譜畫成孫悟空的顏色了?“
正說著,硯硯抱著一摞燙金證書快步走來,額角沁著細汗:“爸媽,'戲韻少年基金'被評為全球十大文化公益項目了!還有,咱們和故宮合作的戲曲文創系列,今天在海外旗艦店開售,五分鐘就搶空了!“她翻出手機里的后臺數據,屏幕上跳動的數字令人振奮。
后院的空地上,一群身著練功服的孩子正在排練。幾個外國小朋友格外引人注目——意大利男孩馬可扎著朝天辮,手持紅纓槍練習槍花;日本女孩櫻子踩著蹺鞋,有模有樣地學起旦角的臺步。林小棠的徒孫正在指導他們:“眼神要亮,步伐要穩,戲曲的精氣神就在這一舉一動里!“
突然,一陣歡快的電子樂聲響起,沈云舟坐著智能輪椅緩緩駛來,輪椅扶手處嵌著一塊觸控屏。“你們看!“老人笑著展示屏幕上的設計圖,“我把蘇繡針法編進了3D編織程序,以后能批量制作出帶有傳統紋樣的智能戲服!“王雪梅緊隨其后,手中捧著新修復的明代戲曲手抄本,“這次發現了失傳的《月宮會》全本,里面的唱詞和舞美設計太精妙了!“
夕陽西下,葡萄藤的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長。蘭舒幼牽著糖糖和小禾的手,與葉懷庭并肩走向戲臺。今晚,戲曲學院將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孩子們將用全息投影、AI編曲和傳統表演相結合的方式,演繹新編神話劇《絲路戲魂》。
戲臺上,燈光漸亮。糖糖扮演的小嫦娥揮動著會發光的水袖,小禾設計的數字背景中,敦煌飛天與現代宇航員在星河中相遇。臺下,沈云舟、王雪梅等老匠人戴著特制眼鏡,觀看AR特效疊加的戲曲畫面;年輕觀眾們則興奮地用手機掃描座位上的二維碼,參與實時劇情互動。
“真像一場夢。“蘭舒幼輕聲說,看著臺上光芒四射的孩子們。葉懷庭攬住她的肩膀,目光中滿是感慨:“這不是夢,是無數人的堅持,讓戲曲的薪火越燃越旺。“
夜漸深,戲散場。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校園里,遠處的老戲臺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帶。蘭舒幼回頭望去,仿佛看見年輕時的自己和葉懷庭,正站在戲臺上,為傳承戲曲的夢想而熱血沸騰。而如今,這份夢想早已化作燎原之火,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