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親愛的讀者:
展信安。
提筆時,窗外的銀杏葉正簌簌飄落,恍惚間又回到了多年前那個暴雨傾盆的夜晚。那時的我們,從未想過故事會以這樣的方式書寫,從廢墟中搶救戲服的狼狽,到如今看著戲曲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歲月的饋贈實在令人動容。
還記得第一次在古戲臺上相遇,懷庭筆下的丹青與我心中的戲韻,偶然碰撞出傳承的火花。我們曾在深夜的修復室里為一句失傳的唱腔爭論不休,也曾在晨曦中看著孩子們穿上嶄新的戲服展露笑顏。那些日子里,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堅持,都成了如今回憶里最珍貴的寶藏。
最讓我們欣慰的,是看著硯秋、硯硯帶著年輕一代,用AI技術、元宇宙、智能設備為戲曲注入新生。當全息投影中的飛天與現代宇航員相遇,當非洲鼓點與梆子腔奇妙融合,我們才真正明白:文化的傳承從不是固守陳規,而是在堅守本真的同時,勇敢擁抱時代的浪潮。
沈云舟、王雪梅這些老匠人,用一生守護著傳統技藝;糖糖、小禾這些稚嫩的臉龐,又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無限可能。這或許就是傳承的意義,一代人接過一代人的火炬,在時光長河中接力奔跑,讓戲曲的星火永遠明亮。
親愛的讀者,感謝你們陪伴我們走過這段漫長旅程。故事雖已暫告段落,但戲曲的傳承之路永無止境。愿這份跨越時空的藝術瑰寶,能如不滅的火種,在你們心中種下熱愛的種子。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這場文化的接力,讓戲韻在山河歲月中永遠回響。
此致
敬禮!
蘭舒幼葉懷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