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離開后留下的那片冰冷月光,似乎還未從庭院中散去,就被許都城內驟然升溫的緊張空氣給蒸發了。
戰爭的陰影,不再是遠方天邊的烏云,而是壓在每一個人頭頂的滾滾雷霆。
官渡之戰,一觸即發。
城北的校場,旌旗如林,刀槍如雪。曹操集結了麾下最精銳的主力部隊,數萬將士排列成森然的方陣,肅殺之氣直沖云霄。
曹操身著明光鎧,立于高高的點將臺上。他沒有長篇大論,聲音通過內力擴散,清晰地傳遍整個校場。
“將士們!”
他拔出腰間的倚天劍,直指北方。
“袁紹,坐擁四州之地,兵力十倍于我!但他色厲內荏,外寬內忌,遲早為天下所笑!”
“他廢長立幼,致使后院起火!他聽信讒言,逼走忠良!他名為漢臣,實為國賊!”
“此戰,非我曹孟德與袁本初的個人恩怨!此戰,是為天下百姓求一個安寧!是為你們身后的父母妻兒,保一處家園!”
“孤在此立誓!凡此戰中,奮勇殺敵者,賞田百畝,官升三級!戰死者,其家人,孤養之!!”
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句句都是最實在的承諾和最直接的煽動。
“戰!戰!戰!”
數萬將士被這股氣勢所感染,他們舉起手中的兵器,用盡全身力氣嘶吼,聲浪匯聚成一股洪流,仿佛要將天都掀翻。
夏侯惇、曹仁等大將,個個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飛到官渡,與袁軍決一死戰。
林鳳兮沒有去校場。她站在格物院最高的望樓上,用千里鏡遠遠地看著那片沸騰的海洋。
她知道,曹操的動員很成功。但軍心可用,民心呢?
一場傾國之戰,打的不僅僅是前線的兵力,更是后方的根基。任何一絲恐慌和動搖,都可能從內部瓦解最堅固的堡壘。
“數據不會說謊,”她放下千里鏡,對身邊的蒲元和馬鈞說,“戰爭的勝負,百分之五十在戰場,另外百分之五十,在這里。”
她指了指腳下的許都城,又指了指自己的頭腦。
蒲元和馬鈞對視一眼,雖然不完全明白,但他們對林鳳兮的指令,只有一個字:“是!”
林鳳兮的命令,迅速下達到格物院的每一個角落。
平日里用來印刷《格物淺談》的簡易活字印刷作坊,此刻馬力全開。一張張粗糙的麻紙被印上醒目的墨字,不再是科普打油詩,而是變成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標語。
“保家衛國,人人有責!”
“袁紹不除,國無寧日!”
“一人參軍,全家光榮!曹公親征,袁賊必破!”
除了標語,還有一種被稱為“戰時捷報”的小傳單。上面用最通俗的故事,講述著曹軍某位小兵如何智斗袁軍探子,某位將軍如何愛兵如子。這些故事半真半假,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曹軍必勝,袁軍必敗。
一夜之間,這些標語和傳單,貼滿了許都的大街小巷,從官府的告示墻,到市集的酒樓,甚至連茅廁的墻上都未能幸免。
信息轟炸,在這個時代,是一種降維打擊。
做完這些,林鳳兮又拿出了她的另一件“武器”。
那是一個用薄鐵皮卷成的錐形長筒,被她命名為“傳聲筒”。
她將鳳羽營的預備隊員和格物院里幾個口齒伶俐的匠人組織起來,成立了數十個“戰時宣講隊”。
“記住,你們的任務,不是去背誦丞相的檄文。”林鳳兮對他們進行最后的培訓,“你們要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城里的百姓,告訴軍營里的新兵,告訴那些還在擔驚受怕的流民,我們為什么要打這一仗。”
“怎么說?”一個年輕的隊員緊張地問。
“你就問他們,想不想讓袁紹的軍隊,打到許都來?想不想自己的房子被燒掉,糧食被搶光,家里的女人孩子被欺負?”林鳳兮的語氣很平靜,但說出的話,卻直戳人心最深處的恐懼。
“告訴他們,丞相在前線為我們拼命,我們就在后方,看好我們的家。讓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和每一個人都有關系。讓他們知道,我們能贏。”
于是,許都的街頭,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
宣講隊的成員們,手持著怪異的“傳聲筒”,對著來往的人群大聲宣講。起初,人們只是好奇圍觀。但當那些通俗直白的話語,清晰地傳進耳朵里時,他們的表情,從好奇,變成了凝重,最后化為了一種同仇敵愾的堅定。
恐慌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被一種名為“希望”和“責任”的東西所取代。
與此同時,格物院本身,也變成了一臺高速運轉的戰爭機器。
田七帶領的醫療組,不分晝夜地趕制金瘡藥和清熱解毒的藥丸,一包包分裝好,打上格物院的火漆印記。
伙房那邊,則在試驗一種改良版的軍糧丸。用炒熟的豆粉、麥粉混合肉干、芝麻和糖,壓制成緊實的小塊。雖然味道一般,但一小塊就能提供大量的熱量,而且便于攜帶和保存。
而最核心的工坊,正在對最后一批千里鏡和信號彈進行出廠前的調試。這些“神器”,被林鳳兮親自列冊,優先配發給了曹軍最精銳的斥候部隊,以及她一手組建的“鳳羽營”。
整個許都的戰爭潛力,被林鳳兮用現代的管理和宣傳手段,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徹底調動了起來。
更讓她意外的是,她當初種下的善因,結出了最甜美的果實。
城西的流民安置區,那些曾受過她恩惠的冀州流民,自發地組織了起來。
他們對袁紹的統治,有著最切身的痛恨。當他們聽說曹操要討伐袁紹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支持,比任何宣傳都要真摯。
識字的,主動去幫宣講隊抄寫標語。有力氣的男人,組成運輸隊,幫著軍隊搬運糧草輜重。女人們則聚在一起,借來針線,為即將出征的將士們縫補軍衣,納制鞋墊。
一個曾經在袁軍治下,被逼得家破人亡的老木匠,甚至帶著幾個同鄉,主動找到格物院,請求為軍隊趕制沖車的零件。
軍與民,在這一刻,前所未有地站在了一起。
曹操在出發的前一夜,悄悄巡視了一圈許都城。
他看到了貼滿墻壁的標語,聽到了街頭宣講隊激昂的聲音,也看到了百姓們自發為軍隊送行,眼中那份發自內心的期盼和堅定。
他策馬立于長街盡頭,久久不語。
他知道,這一切,都源自那個女子。
她沒有在前線沖鋒陷陣,卻為他筑起了一道最堅固的后方。這道防線,由民心和軍心交織而成,堅不可摧。
這一場決定天下未來百年格局的世紀之戰,終于拉開了序幕。
而她和她的格物院,以及這支特殊的鳳羽營,又將在這宏大的戰爭棋盤上,落下怎樣一顆關鍵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