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帶回的地圖,鋪在石桌上。
地圖很詳細。
袁軍營地的每一條路,每一個哨塔,都標注清楚。
林鳳兮的手指,劃過地圖上許攸被囚禁的那個紅圈。
“衛(wèi)兵十六人,兩班輪換。換防時間是卯時和酉時。”云雀報告。
“十六個衛(wèi)兵,不是問題。”林鳳兮說,“問題是,我們看不見帳篷周圍的細節(jié)。”
接應許攸,不能出一點差錯。
任何一個未被發(fā)現(xiàn)的暗哨,都可能導致行動失敗。
鳳羽營有“千里鏡”。
那是格物院仿制的早期望遠鏡。
但它的性能不夠。
它的視場太窄,倍率太低。
在夜間,它基本就是個廢物。
林鳳兮需要一個更強的工具。一個能讓她在安全距離外,看清敵人每一個動作的眼睛。
她的大腦,開始檢索前世的知識。
伽利略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普羅棱鏡。
復雜的結構,在這里無法實現(xiàn),但最基本的原理可以。
“墨七。”她呼喚。
一個身材不高,但雙手布滿老繭的男人,從陰影中走出。
他是鳳羽營的首席技師,格物院出身,最擅長精細加工。
“統(tǒng)領。”
“把我們所有的千里鏡,還有備用的鏡片,都拿過來。”林鳳兮下達命令。
很快,五具竹筒做的千里鏡,和一個裝著備用鏡片的小木盒,被擺在石桌上。
林鳳兮拿起一具千里鏡。
她把它拆開。
里面是兩塊鏡片。一塊大的凸透鏡,一塊小的凹透鏡。
“這個結構,視野太小。”林鳳兮對墨七說,“我們要改它。”
她拿起筆,在一塊干凈的木板上畫圖。
“你看,光線從這塊大鏡片進來,匯聚成一個點。”她畫出一條光路,“我們原來的小鏡片,在這里就把光線截斷了。”
墨七點頭,他能看懂。
“現(xiàn)在,我們把這塊小鏡片換掉。”林鳳兮擦掉后面的部分,“換成另一塊凸透鏡。把它放在匯聚點的后面。”
她畫上新的鏡片和光路。
“這樣,我們能看到的范圍就更大,圖像也更大。”
“可是統(tǒng)領,”墨七提出問題,“我以前試過,這樣看到的圖像,是上下顛倒的。”
“對。”林鳳兮點頭,“所以,我們需要在中間,再加一個東西,把圖像轉(zhuǎn)過來。”
她又在圖紙的中間,畫了兩塊鏡片。
“用兩塊一樣的凸透鏡,組成一個反轉(zhuǎn)系統(tǒng)。把它放在中間。”
墨七看著圖紙,大腦在快速運轉(zhuǎn)。
這個想法,他從未聽過。
它顛覆了所有關于千里鏡的認知。
“材料不夠。”墨七說出困難,“我們沒有這么多合適的凸透鏡。”
“那就自己磨。”林鳳兮的語氣,沒有絲毫猶豫。
她打開那個小木盒。
里面除了備用鏡片,還有幾塊未經(jīng)打磨的水晶石。
“用這些。還有,我記得我們繳獲過一個袁軍校尉的文書箱,里面有一塊用來放大地圖的琉璃。”
“有!”云雀立刻回應。
“把它拿來。”林鳳兮說,“記住,我需要的是精度。每一塊鏡片的弧度,厚度,都必須按照我給的數(shù)據(jù)來。”
她拿過另一塊木板,開始寫下一連串的數(shù)字。
那是鏡片的焦距,曲率半徑。
墨七看著那些數(shù)字,如同在看天書。但他沒有問。
他只需要執(zhí)行。
“開始吧。”林鳳兮說。
整個巖洞,變成一個臨時的精密光學工坊。
墨七帶著幾個心靈手巧的隊員,開始打磨鏡片。
砂輪轉(zhuǎn)動,發(fā)出刺耳的聲音。
林鳳兮沒有閑著。
她拿起一具千里鏡的竹筒。
“竹筒的內(nèi)壁,不夠黑,有反光。”她自語。
她走到火堆旁,取下一根燒黑的木炭。
她把木炭碾成最細的粉末,混合上一點松脂。
她用一塊布,蘸著這些黑色粉末,小心地涂抹在竹筒的內(nèi)壁。
一遍,又一遍。
直到竹筒內(nèi)部,黑得像一個無底洞。
這樣,可以吸收所有雜亂的反光,讓圖像更清晰。
“統(tǒng)領,夜里怎么辦?”云雀問。
“夜里,才是關鍵。”
林鳳兮從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個小小的油布包。
她打開布包,里面是一塊巴掌大的黑色晶石。
“這是什么?”
“墨晶。”林鳳兮說,“一種能過濾特定光線的石頭。把它磨成最薄的薄片,像紙一樣薄。”
“然后呢?”
“把它做成一個可以隨時加在目鏡上的小機關。”
一個時辰后。
第一具改裝好的望遠鏡,被組裝完成。
它比原來的千里鏡長了一倍,看起來有些奇怪。
墨七小心翼翼地把它遞給林鳳兮。
林鳳兮拿起它,走到洞口,對準了遠處山壁上的一棵孤松。
她轉(zhuǎn)動調(diào)焦的旋鈕。
她的呼吸,出現(xiàn)了一個細微的停頓。
她把望遠鏡,遞給旁邊的云雀。
“你來看。”
云雀接過望遠鏡,學著林鳳兮的樣子,看向那棵孤松。
下一秒,她發(fā)出壓抑的驚呼。
“天!我…我能看見松針!”
那棵孤松,距離巖洞至少有三里遠。
用肉眼看,只是一個模糊的黑點。
用原來的千里鏡看,能勉強分辨出是一棵樹。
現(xiàn)在,用這具新的望遠鏡,她甚至能看到樹上掛著的松果。
這已經(jīng)不是千里鏡。
這是神仙的眼睛。
鳳羽營的隊員們,一個個輪流上前體驗。
每一個人,都露出震驚和狂熱的表情。
林鳳兮沒有理會他們的激動。
她拿起那片磨好的墨晶薄片,卡在目鏡上。
天色已經(jīng)昏暗。
她再次舉起望遠鏡。
黃昏的光線下,景物變得模糊。
但通過墨晶濾鏡,那些雜亂的眩光被過濾掉。
山壁的輪廓,樹木的陰影,反而變得更加銳利。
“有效。”林鳳兮放下望遠鏡。
她轉(zhuǎn)身,面對所有核心隊員。
“云雀,帶上兩具新鏡,帶你的小組,再去偵察。我要袁軍哨兵換崗時,腰帶上掛了幾個水囊的數(shù)據(jù)。”
“是!”云雀的聲音,因為興奮而高昂。
林鳳兮自己,也拿起一具改裝好的望遠鏡。
她獨自一人,攀上巖洞附近最高的一處懸崖。
風很大。
她趴在巖石后面,架起望遠鏡,對準了袁軍大營的西南角。
她找到了那頂囚禁許攸的帳篷。
透過鏡頭,她能清晰地看到那十六名衛(wèi)兵。
他們的站姿,他們的武器,他們臉上無聊的表情。
突然,一隊人馬,走向那頂帳篷。
為首的,是一名穿著鐵甲的將領。
他對著原來的衛(wèi)兵,大聲訓斥著什么。
然后,他帶來的十幾名新衛(wèi)兵,替換了原來的崗位。
這些新衛(wèi)兵,身形更高大,裝備更精良。
他們的站姿,像一桿桿標槍。
袁紹,加強了對許攸的看管。
林鳳兮放下望遠鏡,臉上沒有表情。
她的大腦,開始重新計算計劃的風險系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