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倒臺后,京城暫時恢復了平靜,然而這短暫的安寧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尤婉兮與君逸塵并未因勝利而放松警惕,他們深知,這亂世的病根遠未根除。
一日,君逸塵神色凝重地找到尤婉兮:“婉兮,邊境傳來急報,北方游牧部落趁國內動蕩,頻繁侵擾我國邊境,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朝中雖有將領抵御,但因多年腐敗,軍備廢弛,局勢不容樂觀。”
尤婉兮秀眉緊蹙,心中憂慮萬分:“殿下,如今當務之急是盡快整頓軍備,增強邊境防御。可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還需從長計議。”兩人陷入沉思,片刻后,尤婉兮眼前一亮:“殿下,我們或許可以效仿古人屯田戍邊之策,既解決部分糧草問題,又能增強邊境百姓的自衛能力。”
君逸塵點頭稱贊:“此計甚好。只是推行起來,還需應對諸多難題,比如如何說服朝中大臣支持,如何調配資源,以及如何安撫邊境百姓。”為了爭取朝中支持,君逸塵在朝堂上慷慨陳詞,詳細闡述屯田戍邊的利弊。然而,一些保守派大臣卻對此提出質疑:“殿下,此舉耗費巨大,且邊境局勢復雜,萬一屯田不成,反而浪費人力物力,如何是好?”
君逸塵耐心解釋:“如今邊境告急,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敵軍長驅直入,國家危矣。屯田戍邊不僅能解決糧草困境,還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增強邊境防御力量,實乃一舉多得。”盡管君逸塵據理力爭,但仍有部分大臣猶豫不決。尤婉兮得知此事后,決定親自出馬。
她喬裝成一位飽學之士,參加京城文人雅士的聚會。在聚會上,尤婉兮巧妙地引導話題,講述屯田戍邊對國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并列舉歷史上成功的案例。她的言論引起了許多文人的共鳴,這些文人在京城頗具影響力,他們紛紛在朝中大臣耳邊吹風,為屯田戍邊之策造勢。
與此同時,雷猛得知邊境戰事吃緊,也坐不住了。他召集清風幫的兄弟們,準備奔赴邊境抗擊外敵。風無痕得知后,也帶著一批江湖豪杰趕來相助。他們深知,國難當頭,江湖兒女也應挺身而出。
尤婉兮得知雷猛等人的舉動后,十分感動:“雷大哥,風大哥,你們這一去危險重重,可要萬事小心。”雷猛哈哈一笑:“姑娘放心,我們這些江湖人別的本事沒有,打架殺敵可不含糊。”
君逸塵也對他們表示感謝:“各位英雄的義舉,本皇子銘記于心。待你們到了邊境,若有需要,可隨時與本皇子聯系,本皇子定會全力支持。”雷猛等人領命而去,尤婉兮和君逸塵則繼續在京城為屯田戍邊之策奔波。
然而,就在他們努力推進計劃時,又傳來一個噩耗。南方地區因連年賦稅繁重,民不聊生,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軍打著“反苛稅,求生存”的旗號,迅速集結了大量民眾,勢力不斷壯大。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尤婉兮和君逸塵措手不及。“殿下,如今南北皆亂,該如何是好?”尤婉兮焦急地問道。君逸塵面色嚴峻:“南北局勢不同,北方是外敵入侵,當以抵御為主;南方則是內部民怨沸騰,需先安撫民心。”
兩人經過一番商議,決定雙管齊下。君逸塵一方面調配朝中兵力,支援北方邊境;另一方面,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前往南方,與起義軍談判,了解他們的訴求,尋求和平解決之道。尤婉兮則負責在京城籌集物資,為北方戰事和南方安撫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在籌集物資的過程中,尤婉兮遇到了蘇羽。蘇羽依舊是那副閑云野鶴的模樣,但眼神中卻透著關切:“尤姑娘,如今局勢復雜,你一人承擔后勤重任,可要多加小心。我雖不擅長行軍打仗,但籌集物資倒有些門路,或許能幫上忙。”
尤婉兮感激地看著蘇羽:“蘇公子,若能得你相助,真是再好不過。如今國家危在旦夕,正需要各方齊心協力。”蘇羽微微一笑,隨即施展自己的人脈和手段,幫助尤婉兮在短時間內籌集到了大量物資。
但隨著局勢的發展,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北方戰場上,敵軍作戰勇猛,且熟悉地形,我軍雖奮力抵抗,但仍節節敗退;南方談判進展也不順利,起義軍對朝廷的誠意表示懷疑,雙方陷入僵持。尤婉兮、君逸塵等人又該如何化解這重重危機?在這內憂外患的亂世中,他們能否找到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