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的六月天,32度,房間的窗都打開,我坐在窗前的桌子旁,敲著鍵盤,聽著樓下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剛開始我還很煩,現在我麻木了,對于一個不喜歡孩子的人而言,經過2周這樣每天的折磨,是的我很快就麻木了,畢竟這個時候我還可以聽到樓上紅樓夢的笛子聲,也算把孩子嘈雜的聲音找補了,可是這笛子聲明顯不夠成熟,斷斷續續,高高低低,好在曲調還是可以辨認出來的。
自從BJ開始夏天,我樓下這個小區里的風口同時又是上午的陰涼處,從早上9點左右開始,陸陸續續的,老頭更多是老太太們推著嬰兒車,和年輕的媽媽們推著車子,在此開始一上午的聚會,偶爾周末見到零星的爸爸們,他們的裝備很完整,首先都有車,車上除了孩子就是各種濕巾、紙、水壺、帽子、零食、玩具、扇子、鞋、瓶瓶罐罐的我也不知道還有什么,差不多像出去旅游一樣。雖然不是很理解就在小區里這么近為啥要這樣,但我真的很佩服他們。小朋友不會跑的就坐在鋪墊子的地上,會跑的就你追我趕的跑著叫喊著。。。。。。這些家長們聊著天兒,分享著孩子們吃穿等等方面的事情,每天都不會重樣和無聊。這就是職業者安穩的大后方的具象化吧,有家,有老婆,有爸媽,有孩子,有房,有車,一個職業奮斗者的人生奮斗動力大概就是這樣吧,我不確定,我揣摩著,甚至窺探著。這些聚會一直會持續到中午11點半左右結束,然后整個下午他們都不會出來了,小區里也十分安靜,孩子們應該是和大人一起睡午覺了吧,畢竟下午5點左右開始他們又要出來聚會了,一直可以持續到晚上9點,有時甚至10點還有孩子在小區里瘋玩兒的笑聲。年紀小真有活力,那時候我都在床上耍手機了。但是樓上的紅樓夢笛聲有時在下午4點還會再練一會兒。
聽著樓下家長們鼓勵式的教育,我每每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打壓式的東北傳統教育。沒有愛也沒有物質的生活,一直到現在都不曾改變。所以我抓住上大學的機會,毫無顧慮的遠走他方,從來沒有想過家想過父母,只有逃離的快樂和自由的芳香。只有每次打開微信,看到家族群有消息,我又被拉回了那不堪的記憶。我從來不在群里說話,也不搶紅包,也不發紅包。自從這次來BJ以后,我也下定決心,逐漸和父母割離,來BJ前和他們短暫的住在一起幾個月,我以為會不一樣,現實狠狠地甩了我幾巴掌,不要對他們有幻想,他們是不可能改變的,走才是唯一的出路,離開才是讓自己正常活下去的唯一選擇。老了只是他們年紀大了,從前的所有的他們給我的傷害,不會隨著他們變老就會覺醒和悔改,有了這幾個月的教訓,我這輩子除了他們逝世,可能都不會再回去了。就像前幾天姥爺逝世,我本想回去,可是看到家族微信群里那一群假模假樣的人,我就夠了。這個群只有幾個目的,一群退休的閑人在群里假惺惺的互相關心,但是有人生病了或者需要幫助了,沒有一個人會拿錢,依舊是五六十秒的語音,給出這個主意那個安慰的,其實實質的什么都沒有。自從第一次我看到這個事情,我就看透了這些人,虛偽且膚淺的演戲。要么就是群里發各種連接的別人的苦難式教育,別人的孩子在艱苦的情況下自己創出一片天地,多么諷刺啊,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越喜歡這種苦難式的教育,就像我的爸媽,他們在九十年代的下崗潮中紛紛下崗,但是他們沒有覺得趁自己三十多歲還年輕去想辦法闖一闖,而是開始拖延擺爛等靠,要不是他們的養老金都交不起了,他們還不會去出去打工掙錢。以前在集體企業養成的懶惰且什么都等別人安排的習慣,讓他們下崗都依然還是這個老樣子。打工還挑挑揀揀,這個遠不行那個錢少不去,這個環境臟不行,那個太累出力干不了,就這樣挑啊撿啊,他們都忘了他們還有孩子要吃飯要上學了,他們只考慮自己,自始至終都是這樣,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里,自私又固執的父母,和孩子也要萬事較個高低成敗。又窮又無愛的家,算什么家。從小學開始,我的記憶里就是我恨他們。這個家族里的人,沒有本事的都喜歡苦難式教育,讓孩子自己去拼,他們什么都幫不上,甚至還會時不時拖個后退,更甚至還教育孩子這不對那不行的。他們自己都混成這個衰樣,還教育孩子,如果他們說的對,那他們自己為什么還這么失敗。東北的家長這種真的很讓人受不了。南方江浙滬是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給孩子打基礎,存積蓄,鋪后路,就希望自己多積攢一些,以后孩子能少吃些苦,東北的家長,沒有這么長遠的眼光,他們就是眼前,把錢都花了,都吃和穿,以后就是孩子自己的路自己走,現在這個社會,他們不知道孩子自己走的會有多辛苦,相反平平常常的活著他們還覺得你沒出息。有出息的孩子他們只看到孩子的出息,他們不看看那些孩子的身后的家長做了多少鋪墊,人家從走進社會的第一腳就比你的孩子踩得高。你還責怪你的孩子沒出息。無知的家庭真的坑人,沒有本事的無能的人不要生孩子,坑孩子啊。
我就是這么長大的,越長大越恨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以前小,這些恨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長大了,這些恨越來越具象化,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恨。甚至有些時候覺得他們還虧欠我很多。
多希望可以有一個機制,就是不是孩子被動的被選擇出生,可以主動的去選擇我要不要出生在這個家庭。有愛的家庭多生幾個又怎么樣呢,總比出生在這樣不堪的家庭里要強,哪怕就生了一個,在這樣不堪的家庭里,這一個都是造孽,坑這個孩子。這個孩子人生活了快一半了,都不會處理親密關系,不會愛,不知道被愛該怎么辦,所以選擇孤獨。這樣的父母不是給不了托舉這個情況,他們實質上已經在傷害自己的孩子,已經是負分的家長。這樣的人不要生孩子,不要生孩子,不要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