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珩搖頭。破浪號上,幾個船員正忙著調整帆索。月光照亮他們緊繃的面容——在這片被稱為“鬼旋渦“的海域停留太久可不是明智之舉。
“再試一次。“蕭珩檢查著網具,“這次我們劃得更慢些。“
蘇小小點頭,卻忍不住望向幽深的海水。海底隱約可見扭曲的暗影——那是潛伏的暗礁和漩渦。傳說這片海域下埋葬著上百艘沉船,無相魚就棲息在那些腐朽的船板之間。
第二次嘗試時,他們改用單手劃槳。蕭珩的動作比羽毛落水還要輕柔,冰蠶絲網浸在海水中,幾乎與夜色融為一體。當那抹銀光再次浮現時,蘇小小死死咬住下唇,生怕自己的心跳聲都會驚走魚兒。
網入水的剎那,無相魚突然下潛。蕭珩猛地收網,卻只兜住一捧海水。
“見鬼!“蕭珩的咒罵聲驚飛了幾只海鳥,“它的速度比箭魚還快!“
船身突然一震。蘇小小抓住船舷,發現海水不知何時變成了深黑色。遠處,一道白線正迅速逼近——是浪。
“快回大船!“蕭珩抓起船槳。他們剛爬上破浪號的甲板,那道浪已經長成三丈高的水墻。鄭滄浪吼著指令,船員們像螞蟻般在甲板上奔忙。
帆索繃緊的吱嘎聲中,蘇小小聽見蕭珩在她耳邊說:“明天換個法子。用漁鉤不用網。“
巨浪拍下的瞬間,破浪號像片樹葉般被拋起。蘇小小在眩暈中抓住一個念頭:這魚怕是比整片大海加起來還要難對付。
滔天巨浪像一堵堵移動的黑色城墻,接連不斷地朝破浪號壓來。鄭滄浪雙手死死扣住舵輪,手臂上青筋暴起,古銅色的臉龐被海水和汗水浸得發亮。
“左滿舵!“他的吼聲幾乎被風暴撕碎。
船身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傾斜到幾乎與海面平行。蘇小小緊抱著主桅桿,咸澀的海水灌進她的鼻腔,火辣辣地灼燒著氣管。在又一次劇烈顛簸中,她看見蕭珩像只靈巧的山貓般在甲板上穿梭,幫助水手們固定松脫的纜繩。
“降前帆!“鄭滄浪的聲音已經嘶啞,“所有人抓緊——“
一道閃電劈開天幕,照亮了方圓十里翻騰的海面。在那一瞬的慘白光芒中,蘇小小驚恐地發現遠處海面上矗立著參差不齊的黑色輪廓——是礁石群!
“右舷有暗礁!“她尖叫出聲。
破浪號劇烈轉向,船尾幾乎擦著最近的礁石掠過。一塊突出的尖石刮過船身,發出令人牙酸的摩擦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直到那排死亡獠牙漸漸消失在雨幕中。
風暴持續了整整三天。當烏云終于散開時,破浪號的帆布已經支離破碎,甲板上到處是散落的木桶和繩索。鄭滄浪攤開泛黃的海圖,眉頭擰成了死結。
“我們被吹離航線至少二百里。“他的手指在海圖上畫了個大圈,“現在可能在這片海域的任何位置。“
蕭珩湊近查看,海圖上這片區域只潦草地標注著“未測水域“四個小字。他抬頭看向桅桿上的觀測臺:“能靠星象定位嗎?“
觀測手從瞭望臺爬下來,臉色難看:“連續陰天,我連北極星在哪都找不到。“
接下來的日子里,破浪號像片落葉般在茫茫大海上漂流。每天正午,鄭滄浪都會用六分儀測量太陽高度,但每次計算結果都讓他臉色更陰沉一分。儲藏室的食物開始發霉,淡水也所剩無幾。
第七天清晨,蘇小小被甲板上的騷動驚醒。她跌跌撞撞跑出去,看見所有人都擠在右舷欄桿邊。
海面上漂浮著成片的死魚。
這些魚翻著白肚,隨著波浪起伏,形成一條詭異的白色通道,延伸向遠方。更令人不安的是,魚尸上布滿了奇怪的咬痕,像是被什么小型生物啃噬過。
“海瘟。“老水手喃喃道,“這是不祥之兆。“
鄭滄浪卻突然精神一振:“跟著魚尸漂流的方向走!這些魚是被洋流帶過來的,順著它們來的方向,說不定能找到陸地。“
第七天的黃昏,夕陽像一顆熟透的橙子墜在海平面上。蘇小小蜷縮在甲板角落,數著木桶里最后半杯淡水。她的嘴唇已經干裂出血,喉嚨里像是塞了一把粗糙的沙礫。系統求求你了快給個任務,蘇小小在心里默默吶喊!
【叮——檢測到宿主正處于極端情況】
【海洋生存系統激活】
【當前任務:海上生存】
捕捉可食用海洋生物(0/3)
收集可飲用淡水(0/2L)
修復船體損傷(0/1處)
【獎勵:生存物資補給包】
【提示:可利用船尾拖網捕撈中層水域魚類】
“我們得再試試捕魚。“蘇小小突然站起來,腿上的淤青還在隱隱作痛,“用拖網,在中層水域。“
鄭滄浪從航海圖前抬起頭,眼下掛著兩片青黑:“小丫頭,這附近海域——“
“相信我。“蘇小小抓住蕭珩的手腕,“我知道哪里有魚。“
蕭珩盯著她看了兩秒,突然轉身走向工具艙:“老鄭,把備用拖網拿出來。“
當夜,月光照亮了平靜的海面。破浪號拖著改良過的漁網緩緩前行,網眼上綁著蘇小小從系統提示中復述出來的特殊繩結。甲板上,所有人都屏息等待著。
“有動靜!“負責看網的年輕水手突然大喊。
眾人合力拉起拖網,網中銀光閃爍。三條通體銀藍的鰹魚在網中拼命掙扎,魚鰓一張一合,在月光下像跳動的火焰。
【任務更新:捕捉可食用海洋生物(3/3)完成】
“見鬼了,“鄭滄浪抓起一條魚掂了掂,“這季節這片海域不該有鰹魚群。“
蕭珩已經麻利地剖開魚腹,取出魚鰾遞給蘇小小:“含著,能緩解口渴。“
魚鰾的黏液滑進喉嚨,帶著淡淡的咸腥,卻奇跡般地濕潤了灼燒般的咽喉。蘇小小閉眼感受著系統的下一個提示:
【淡水收集提示:利用帆布冷凝法】
“我們需要把所有帆布都支起來,“她指著主桅,“像這樣形成夾角,底部放容器接水。“
水手們將信將疑地照做。當夜海霧漸起,潮濕的水汽在帆布表面凝結成水滴,沿著褶皺流入下方的木桶。到黎明時分,竟然收集了滿滿三升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