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叔!我們把你嫂子抬到堂屋里吧,狗娃、狗蛋一起來幫忙”老許邊說邊抱起自已的老伴走去堂屋,大約10米遠的地方,在整個古宅的正后中間,也是大宅院里所有人生老病死辦儀式的地方。二叔拿來了一塊大門板,大約五尺長、二尺寬,放在狗娃兩兄弟扛來的二根高木櫈上,然后老許小心翼翼的把妻子放到木板上,再幫她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物,再把白布蓋上。
天黑的很快,在屋里已看不清什么了,老許叫狗娃把油燈點上。
“哥!嫂子的喪事如何辦”二叔坐在堂屋的角落里,開口問起老許。
老許沉默了有半袋煙的功夫,艱難的說道:“他二叔!我讓狗娃現(xiàn)在就出發(fā),去鄰村他外婆家報喪,大約就幾里地,很快娘家人就到了,他外公走的早,舅舅在十多年前被國民黨抓了壯丁,生死不明,好多年沒音訊了。家里就剩外婆了,明早就出喪,簡簡單單吧”。
“那好吧,我先回去歇一下,再通知大伙明早要起早一些”二叔答應(yīng)著走出堂屋,拖著他那殘疾的右腿一拐一拐的,叫上二嬸回大宅院的西屋休息去了,二叔的屋子剛好和老許的屋對應(yīng),各在堂屋的一邊。
二叔的腿是山上的土匪晚上來村里搶糧食,二叔一個人把幾百斤稻谷搬到天倉(屋頂與房頂?shù)目臻g)后,從天倉摔下來,斷了骨頭及時去看郎中,也是沒錢,就一直拖著,慢慢就這樣了。
堂屋里就剩下老許、狗蛋、大蓮、二妞抱著三妹。
“孩子們,今晚你們就陪你們的媽媽最后一晚吧,以后想陪都沒有機會了”老許看著孩子們,心痛地對孩子們說。然后去屋外扛來了很大一捆柴火,再把火燒的旺一些,至少這個晚上不能再冷了!
“喔!喔!喔······”寒夜的雞叫還是那么準(zhǔn)時,孩子們的外婆也到了,和母親的最后一次見面,在農(nóng)村叫“禮堂”,和至親最后一面。那場面讓人悲痛欲絕!沒人能理解老人的心情,自已已年邁,白發(fā)蒼蒼的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一兒一女,兒子寥無音訊,女兒現(xiàn)在躺在冰冷木板上,撒手人寰。
不久,大宅院里的叔伯、兄弟們也到了,大家把母親抬放進棺槨,再把蓋子蓋上,也就是幾快木板拼湊起來的木盒子,然后安排二個叔伯兄弟提前上山挖好墓穴,大家很快就抬上棺槨上路了,天還沒亮好。
什么請道士、做道場、看墓穴風(fēng)水、擺宴席等都免了,因為都要化錢,只能請自家兄弟幫忙,把老伴送上山;在農(nóng)村這就叫入土為安,這也許是老許最后為老伴做的事情了。
農(nóng)歷三月的湘西農(nóng)村,早已沒了雪的影子,偶爾下點小雨,但天還是有點冷。
老許坐在自家的灶屋,灶屋其實就是幾面用竹籬笆圍起來的屋子,屋頂蓋的是家里砍杉木時,剝下來的杉木皮,上面再用竹條緊固一下,在農(nóng)村都是這樣蓋屋頂,節(jié)約錢。除非蓋瓦片,但買瓦片要很多錢,瓦屋是有錢人家住的。
早春的風(fēng)還是有些冷,從竹籬笆的縫隙里嗖嗖的刮進屋里,老許正坐在灶臺旁抽著煙,屋里的灶臺正生著火,被漏進來的風(fēng)吹的一閃一閃的,灶屋緊挨著里屋(就是孩子他媽曾經(jīng)睡的房間),這間里屋是上一輩分給老許僅有的一間木屋,也是大宅院里的男丁成家了,才有資格分一間;房間剛好放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柜子,就沒什么地了。大宅院里的叔伯兄弟們,沒成家之前都只能睡大通鋪了,房間沒床,在木地板上鋪四到六個鋪位,女兒是沒資格分房的,長大就嫁了,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nóng)村已延續(xù)了幾千年。
孩子們正在吃著飯,幾歲的三妹也得自已拿著筷子學(xué)著吃,晚飯還是挺豐盛的,稀飯管夠,但蒸熟的紅薯只能一人一個,這樣大家都能吃飽。看著孩子們有滋有味的吃著,老許敲了敲煙斗,這個煙斗陪老許已有十多個年頭了,看起來整個煙斗光亮光亮的。
“孩子們,你們的媽媽走了,我希望你們快快長大,能幫為父種地,我計劃今年再問東家多租幾畝地,前幾年,你們的母親一直生病,費了好些錢,欠了外債,我想這幾年努力還清,不然,過幾年你們都要成家,也要費很多錢”老許還是努力給孩子們解釋道。
孩子們吃著飯,默默的應(yīng)承著,因為都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無力抗?fàn)帯?/p>
老許有條有理的安排著一切,老大狗娃,今年十三歲了,在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應(yīng)該是好勞動力了;老二十一歲,干農(nóng)活也算大半個勞動力了;大蓮今年也快十歲了,可協(xié)助二個哥哥在地里干活;二妞今年七歲,在農(nóng)村可挑起所有的家務(wù)活了,做飯、洗衣、喂豬、照看三妹等。
孩子們也都點頭答應(yīng),但狗娃還是忍不住問起父親:“我們家這么窮,但還是能有一間大宅屋里的木房子?”也許是年齡大一些,多懂事一點。
當(dāng)年應(yīng)該是清朝末年了吧,你們的爺爺?shù)臓敔敚咧辛诉M士,估計等于現(xiàn)在的縣長,回到老家也就是我們這個縣里任職,然后選中了這里,離當(dāng)時的縣城大約40里地,請來了好多工匠,運來了大木頭,只用了一年,就修起了這個大宅院,每當(dāng)老許提起這個事,臉上滿是驕傲。
看這個院子背靠后面的大山、左面離院子五十米左右,有一條長年流淌的小溪、院子右邊一百米左右,也有一條小溪長年流過、再院子二里地的左前方,小山林立、院子右前方二里地左右,一座高山向外延出-連綿不絕,。看此地,背靠高山、左青龍、右白虎、朱雀玄武在兩邊,好一個建宅的風(fēng)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