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棠站在四合院門口,望著遠處初升的太陽,深吸了一口氣。今天是她正式到紡織廠報到的日子,也是她穿越后真正意義上踏入社會的第一步。
昨天晚上,她已經把空間里的蔬菜又采摘了一輪,趁著天還沒亮就悄悄做好了早餐。張大娘聞著香味過來,端著熱騰騰的一碗玉米粥,連聲夸贊她會過日子。而李嬸那雙陰沉的眼睛,也從窗外掃了過來,帶著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別理她?!睆埓竽飰旱吐曇簦澳阒还芎煤霉ぷ?,日子久了,誰好誰壞自然有人看得出來?!?/p>
林曉棠點點頭,拎起帆布包,邁步出了院子。
紡織廠坐落在城東,遠遠望去是一片灰撲撲的廠房,煙囪高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棉絮和機油混合的味道。她走進廠區,按照指示牌找到了人事科,順利辦理了入職手續。
“你是新來的?”一個四十多歲的女工走過來,手里拿著一疊表格,“跟我來,安排車間。”
林曉棠跟在她身后,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一間寬敞的車間。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空氣中漂浮著細小的棉絮,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來,照在一張張專注的臉龐上。
“你就在這邊上崗,師傅是王師傅。”女工指了指不遠處一個穿著藍色工裝、神情嚴肅的中年男人。
林曉棠點頭致謝,快步走了過去。
“王師傅您好,我是新來的學徒,林曉棠。”她語氣恭敬,態度誠懇。
王師傅抬頭看了她一眼,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繼續低頭檢查織機的運轉情況。
林曉棠也不氣餒,默默站在一旁觀察。她雖然不是專業出身,但在現代看過不少工業類紀錄片,對紡織流程并不陌生。再加上原主的記憶里也有一定的基礎操作知識,讓她不至于完全摸不著頭腦。
“先去拿套工具,站我邊上看著?!蓖鯉煾到K于開口,聲音低沉有力。
林曉棠立刻跑去找工具,回來后認真地站在他身邊,目不轉睛地盯著每一個動作細節。
王師傅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這臺是老式織機,容易卡線,尤其是換梭的時候要快準狠……”
林曉棠聽得仔細,時不時記下關鍵點。等王師傅演示完一遍,她便主動請纓:“師傅,我可以試試嗎?”
王師傅眉頭微皺,有些懷疑地看著她,“第一次就敢上手?”
“我想試試看?!绷謺蕴难凵駡远?。
王師傅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那你來?!?/p>
林曉棠走上前,深吸一口氣,開始操作。她的手法略顯生疏,但節奏掌握得很好,動作流暢,沒有出現大的失誤。幾分鐘后,織出的布面平整,幾乎沒有瑕疵。
王師傅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卻沒有表露太多,只是淡淡地說:“還行,繼續練?!?/p>
林曉棠知道這是認可,心里松了口氣,臉上卻依舊謙遜。
接下來幾天,她每天都早來晚走,除了跟著王師傅學習外,還主動請教其他有經驗的工人,記錄下各種注意事項和技巧。同時,她也在腦海中不斷優化操作流程,結合現代機械原理,思考如何提高效率。
一天下午,王師傅正在調試一臺故障織機,林曉棠湊過去幫忙遞工具。看了一會兒,她突然說道:“師傅,我覺得問題可能不在梭子,而是送經軸間隙太大,導致張力不均?!?/p>
王師傅愣了一下,隨即停下手中的活兒,仔細檢查了一下送經軸,果然發現間隙確實偏大。
“你怎么知道?”他語氣中帶著一絲驚訝。
林曉棠笑了笑,“我在資料上看見過類似的問題,可能是這個原因?!?/p>
王師傅看著她,神色復雜了幾分。
到了月底,廠里組織了一次技術比試,考核新員工的學習成果。林曉棠被安排在第三組,與幾個老員工一同操作同一批織機。
比賽開始后,她的動作干凈利落,節奏把控得當,織出的布面光潔無瑕。相比之下,其他新員工則顯得有些慌亂,頻頻出錯。
王師傅站在一旁看著,嘴角微微揚起。
比試結束,林曉棠的成績名列前茅,被評為本月進步最快的新員工。
消息傳開后,一些人開始對她刮目相看,但也有一些人暗自不滿。
“她怎么可能會這么快上手?”李嬸聽聞此事,臉色陰沉,“肯定是偷學了別人的技術!”
她在茶水間故意提高嗓門,“你們說,一個剛來的新人,怎么可能比我們這些干了好幾年的老工人都厲害?”
幾個愛嚼舌根的女工紛紛附和,“就是啊,肯定有問題?!?/p>
這話很快傳到了林曉棠耳朵里。她聽到后沒有立刻反駁,只是淡然一笑。她知道自己表現得太突出,難免會被人盯上。但她并不打算退縮。
第二天,她特意找了個機會,在王師傅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改進方案:通過調整送經軸的角度,使布料更加均勻,減少斷線率。
王師傅聽完后,沉默了一會兒,然后點頭道:“不錯,有想法?!?/p>
當天下午,王師傅就在休息區對其他老師傅說:“這姑娘有點東西,以后說不定能成大器。”
這句話傳出去后,林曉棠的地位悄然發生了變化。原本對她冷眼相待的人也開始改觀,而李嬸的謠言漸漸失去了市場。
林曉棠知道,這只是個開始。在這個時代,想要真正立足,不僅要有能力,還要學會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