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站在“青瓷坊“斑駁的木門前,手指輕輕撫過門框上那一道道深淺不一的刻痕。每道刻痕都代表一年,最高的那道已經接近門楣,是爺爺在世時刻下的。如今,這道門后的世界成了她的責任。
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作坊內熟悉的陶土氣息撲面而來。陽光透過天窗斜斜地灑在工作臺上,照亮了上面未完成的一排青瓷茶杯。小雨走過去,指尖觸碰那些光滑的釉面,涼意順著指尖蔓延至心底。
“小雨,你來了。“張叔從里間走出來,手里捧著一疊賬本,“這是上個月的收支情況,你...看看吧。“
賬本上刺眼的紅色數字讓小雨胸口發悶。父親去世三個月來,作坊的訂單量直線下降,老客戶一個個轉向機械化生產的陶瓷廠。她抬頭環顧這個有兩百年歷史的家族作坊——斑駁的墻壁,老舊的拉坯機,角落里堆著的上好瓷土。五代人的心血,難道要在她手中終結?
“張叔,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小雨合上賬本,聲音比想象中堅定,“爸爸留下的不只是這個作坊,還有林家青瓷的魂。“
那天晚上,小雨在父親的書房里翻找資料。當她挪開那本厚重的《中國陶瓷史》時,一個牛皮紙信封從書架上滑落。信封里是一疊發黃的設計圖紙和一個小瓷瓶,瓶底貼著標簽:“林氏青瓷秘方改良版——林志遠,2018年“。
小雨的手指微微發抖。這是父親去世前一直在研究的項目。她展開那些圖紙,上面繪制的不是傳統的花瓶或茶具,而是帶有青瓷元素的現代餐具、燈具甚至手機殼設計。圖紙邊緣密密麻麻記滿了父親的思考:“年輕人市場““實用性““批量生產可行性“...
一道閃電劃過小雨的腦海。她連夜翻出父親的工作筆記,對照著那些設計圖,一個想法逐漸清晰——傳統青瓷工藝必須與現代生活結合,才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小雨輕聲說,手指撫過那些熟悉的字跡,“青瓷不能只活在博物館里。“
窗外,一輪明月靜靜掛在“青瓷坊“的飛檐上,仿佛在見證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