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連綿的第七日,姜檀月得知父兄已赴黃泉。
冷宮的老嬤嬤送來飯食時,順口說了句“今兒菜市口血流成河“,她手中的粗瓷碗頓時落地粉碎。
瓷片鋒利如刀。姜檀月攥緊一片,任鮮血順著腕子流下。她在地上劃出七道血痕——那是蕭馳野教她認的北斗七星。最后一劃格外深,仿佛要把十年的癡心妄想一并挖出。
“娘娘!“老嬤嬤驚呼。
“不必叫娘娘了。“姜檀月望著窗外的雨,“姜家女,今日方死。“
雨停那夜,月光格外亮。姜檀月正用濕帕子擦拭腿上的傷,忽然聽見瓦片輕響。一個黑影翻窗而入,落地時帶著她熟悉的松木香。
“馳野哥哥...“她下意識喊出幼時的稱呼。
蕭馳野手中提著的燈籠照亮了他的面容。不過幾日,他眼下已現出青黑,下巴冒出胡茬,唯有那雙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三日后先帝忌辰,皇陵守備最松。“他蹲下來檢查她的傷口,聲音沙啞,“我已安排好人手...“
姜檀月突然抓住他的手:“為什么冒險?如今我是謀逆罪女,幫我會連累護國公府。“
蕭馳野從懷中掏出個油布包。展開來,里面竟是她七歲時編的平安結——歪歪扭扭的,當時還被閨學老師笑話過。
“記得嗎?你說這是'保佑馳野哥哥平安打勝仗'的。“他指尖輕撫過發黃的繩結,“這些年你送的每件東西,我都留著。“
月光透過窗欞,在地上畫出斑駁的格子。姜檀月忽然想起十四歲那年上元節,她與九皇子同游燈市,回頭時總看見人群中有個戴青獠牙面具的身影——現在想來,那是北境軍中的習俗。
“原來...一直是你。“
蕭馳野從靴筒抽出一卷地圖:“出城后往南,有商隊接應...“話未說完,遠處突然傳來號角聲。
“禁軍調動號!“蕭馳野臉色大變,“怎么會...“
雜沓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姜檀月猛地推他:“走!“
蕭馳野卻拔出佩劍:“一起走!“
火把的光已照到院墻。姜檀月突然取下青玉佩一掰兩半:“拿著這個,若我...若我死了,替我看看南海的星星。“她將半塊塞進他衣襟,“你說過,那里有顆星叫'檀月'。“
“不!“蕭馳野還要爭辯,姜檀月卻突然吻上他的唇。這個帶著血腥味的吻短暫如流星,下一刻她已沖向院門。
“罪女在此!“她對著涌來的禁軍高喊,“與旁人無干!“
火把映照下,周景文身著明黃龍袍緩步而來:“朕就知道,蕭馳野會來救他的小青梅。“他冷笑,“貴妃可知,私通外臣是何罪?“
姜檀月仰天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陛下莫非忘了,是您親手將我打入冷宮?既廢了貴妃之位,何來'私通'一說?“她突然扯開衣領,露出鎖骨下的疤痕,“這道箭傷,是當年秋獵為陛下擋的,如今請陛下拿回去!“
周景文眼中閃過一絲狼狽,隨即冷聲道:“押赴刑場,明日午時,凌遲處死。“
藏在暗處的蕭馳野死死咬住手背才沒發出聲音。當禁軍押著姜檀月遠去時,一滴淚砸在那半塊青玉佩上,映著月光,像顆小小的星星。
次日,午時三刻的太陽白得剌眼。
姜檀月被鐵鏈鎖在刑臺上,聽著監刑官宣讀罪狀。周圍百姓的議論聲像隔著水傳來:“聽說姜家通放賣國..“
“可惜了,多美的娘娘..“
“那蕭大將軍怎么沒來救..“
劊子手磨刀的聲響令她想起小時候,蕭馳野帶她偷看國公爺練劍,也是這樣的“嚓;嚓“聲。那時他說:“將來我當了將軍,絕不讓任何人欺負你。“
“騙子..“她喃喃道,卻揚起嘴角。
忽然,一陣騷動從街尾傳來。緊接著是馬蹄聲、驚呼聲、兵刃相接聲。姜檀月勉強抬頭,看見一匹黑馬如閃電劈開人群,馬背上那人玄甲染血,手中長劍寒光凜冽一-
“蕭馳野!“有人驚呼。
他來了。像無數次那樣,在她最需要的時候從天而降。羽箭穿透他的肩甲,他恍若未覺,劍光過處,劊子手的刀斷成兩截。
“白首...之約..“她氣若游絲地笑了,手突然垂下。
山風鳴咽。蕭馳野抱著漸冷的軀體,輕輕哼起兒時哄她睡覺的童謠。追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從容地取出那半塊青玉佩,與她手中的半塊合二為一。
“找到了。“他將完整的玉佩貼在她心口,然后橫劍頸間。
當禁軍圍上來時,只見懸崖邊新立了一座墳,碑上“吾愛永棲“四宇入石三分。墳前插著尚方寶劍,劍穗上系著個染血的平安結。
山風拂過,帶來不知名的花香。
后記
景和三年春,皇帝下旨將那座山劃為禁地。可每逄月夜,總有膽大的年輕人偷偷上山,說能看見兩道星光相依相偎。有人曾在黎明時分系到一種奇花,詰白花瓣沾露即紅,取名“檀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