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夜話》的錄制現場比我想象中安靜得多。沒有夸張的游戲道具,沒有吵吵鬧鬧的觀眾席,只有一個布置成書房的小舞臺,幾張舒適的沙發,和對面坐著的主持人——著名文學評論家蘇青。
我調整了一下頭上的狗頭套,確保鼻孔位置對準視線。這次的頭套是升級版,內置小風扇和麥克風,重量卻輕了一半。
“緊張?“蘇青微笑著遞來一杯茶。她約莫五十歲,黑色短發利落地別在耳后,眼神銳利卻不失溫和。
“有點。“我老實承認,聲音經過變聲器處理,變成了中性的電子音,“畢竟第一次戴著狗頭討論文學。“
蘇青輕笑:“我們節目邀請過用腹語演講的作家,你這不算什么。“她翻開手中的資料卡,“'忍忍吧,我有毒'老師,今天主要想聊聊您的創作理念。“
燈光柔和下來,鏡頭緩緩推進。我余光瞥見榮度坐在臺下最前排,西裝筆挺,手里拿著平板電腦隨時準備提示——雖然隔著頭套我根本看不清。
“您認為創作的本質是什么?“蘇青拋出第一個問題。
我沒想到一上來就這么深。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膝蓋上的布料,突然想起榮度今早塞給我的紙條:做你自己就好。
“創作是...把自己的一部分永遠留在作品里。“我慢慢說,“就像《天真無罪》里那個總在雨天出現的賣花女孩。“
蘇青眼睛一亮:“您讀過《天真無罪》?“
心臟猛地一跳。差點忘了“忍忍吧我有毒“理論上不該知道“醒歌“的私密創作細節。
“當然,暢銷書嘛。“我干笑兩聲,“醒歌老師在訪談中提過這個靈感來源。“
榮度在臺下微不可察地點頭,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動。我猜他正在查“醒歌“的訪談記錄。
“有意思。“蘇青意味深長地看我一眼,“那您覺得'醒歌'和'忍忍吧我有毒'的文風有什么相似之處?“
這問題像把溫柔刀。我后背滲出細汗,頭套里的風扇聲突然變得很大。
“都...都很幽默?“我試圖蒙混過關,“不過醒歌老師更擅長懸疑,我可能更...毒舌一點。“
蘇青沒有追問,轉而聊起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界限。我漸漸放松下來,甚至敢喝口水——頭套下巴處設計了一個可開合的小機關,像某種高科技狗碗。
“很多評論家認為通俗文學缺乏深度。“蘇青推了推眼鏡,“您怎么看?“
“能打動人的就是好故事。“我不假思索,“《紅樓夢》當年也是通俗小說。如果非要分類,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像街角那家咖啡館——誰都可以進來坐坐,帶走一點溫暖。“
臺下傳來幾聲掌聲。榮度的嘴角微微上揚,手指輕輕敲擊座椅扶手,那是他滿意時的小動作。
訪談進行到一半,蘇青突然話鋒一轉:“'忍忍吧'這個筆名很有趣,是否與某個特別的人有關?“
榮度的手指頓在扶手上。我下意識望向他的方向,即使隔著狗頭套的鼻孔,我也能感受到他專注的目光。
“算是吧。“我輕聲說,“提醒自己忍住不說某些話...因為一旦說了,可能會'有毒',會改變一些關系。“
這個回答太過真實,連蘇青都愣了一下。榮度坐直了身體,眼神深邃得像口古井。
“很美的解釋。“蘇青微笑,“最后一個問題:您會考慮以真面目示人嗎?“
頭套里的風扇突然停了,我聽見自己清晰的呼吸聲。榮度繃緊的下頜線告訴我,這個問題不在預先討論的范圍。
“或許有一天。“我慢慢說,“當大家更關注作品而非作者長相的時候。“
錄制結束,工作人員圍上來幫我摘頭套。榮度站在不遠處與制片人交談,西裝外套已經脫下搭在手臂上,白襯衫袖口卷起,露出結實的小臂。他看我一眼,微不可察地點點頭——這是“表現不錯“的意思。
化妝間里,我癱在椅子上,像剛跑完馬拉松。頭套取下后,頭發濕漉漉地貼在額頭上,妝也花得不成樣子。
“給。“齊南突然出現,遞來一個精致的小盒子,“度總讓準備的。“
盒子里是潤喉糖和一張便簽:「無論戴不戴頭套,你都很耀眼。——度」字跡工整得像印刷體,卻讓我鼻子一酸。
正要感動,突然發現盒子底層還有東西——一副狼頭造型的耳環。我噗嗤笑出聲,這算什么?情侶飾品?
“度總說,“齊南板著臉復述,“'下次戴這個,頭套太悶'。“
我捏著耳環,想象榮度一本正經說這句話的樣子,胸口泛起一陣暖意。
正準備離開,蘇青突然出現在化妝間門口:“能聊聊嗎?就五分鐘。“
我緊張地看向齊南,他立刻會意:“我去叫度總。“
“不用緊張。“蘇青坐下,眼神溫和,“我只是好奇,為什么一個能寫出《天真無罪》的人,要偽裝成網絡段子手?“
血液瞬間凍結。我張著嘴,像條擱淺的魚。
“放松,我不會說出去。“蘇青笑了,“但我從沒見過兩個人的比喻習慣如此相似——'像街角那家咖啡館',醒歌在后記里寫過一模一樣的話。“
榮度推門而入,氣場全開:“蘇教授,有事?“
“只是來道別。“蘇青從容起身,意味深長地看我一眼,“期待你們的新作品...不管是哪種形式的。“
門關上后,我像泄了氣的皮球:“她知道了...“
“沒關系。“榮度遞來一瓶水,“她欠我個人情。“
我瞪大眼睛:“什么人情?“
“她先生公司上市時,我幫過忙。“榮度輕描淡寫地說,仿佛在討論天氣,“況且,她喜歡你。“
回家路上,我刷著手機,發現#忍忍吧書房夜話#已經上了熱搜。網友截取了我談論創作理念的片段,配上字幕和柔光濾鏡,轉發量驚人。
最火的一條評論寫道:「以前覺得'忍忍吧'只是個搞笑人設,今天被圈粉了。能說出'創作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作品里'的人,內心該有多溫柔。」
榮度開著車,余光瞥見我的手機屏幕:“看吧,頭套不重要。“
“重要的是才華?“我調侃道。
“是你。“他簡短地回答,目光依然盯著路面,耳尖卻微微發紅。
第二天上班,公司前臺堆滿了新送來的禮物——這次不是搞笑周邊,而是精裝書籍和手寫信。我拆開一封,上面寫著:“謝謝你的'街角咖啡館'比喻,讓我有勇氣繼續寫不被看好的故事。“
眼眶突然有些發熱。榮度不知何時站在了我身后,手里拿著杯咖啡:“《文化月刊》想約你做文字訪談,不用露臉。“
“接嗎?“
“你決定。“他把咖啡遞給我,“不過建議接受,主編是我舅舅的學生。“
我差點嗆到:“你舅舅?“
“北大中文系教授。“榮度語氣平淡,仿佛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如果你不想暴露身份,我可以...“
“不,我接。“我深吸一口氣,“但有個條件。“
“說。“
“你得以'狼總'身份一起受訪。“我狡黠地眨眨眼,“保持CP熱度嘛。“
榮度瞇起眼睛,突然伸手彈了下我的額頭:“成交。“
這個親昵的小動作讓我們兩個都愣住了。他迅速恢復常態,轉身走向電梯,卻在進入前回頭說了句:“下班等我,有東西給你。“
一整天,我都在猜會是什么。新頭套?粉絲來信合集?還是...我的目光落在電腦旁的狼頭耳環上,心跳突然加速。
下班后,榮度的辦公室門虛掩著。我輕輕推開,發現他站在窗前,夕陽將他的輪廓鍍上一層金邊。辦公桌上放著一個古樸的木盒。
“過來。“他沒回頭,聲音低沉。
木盒里是一支古董鋼筆,筆身上刻著小小的“D&X“。
“我母親留下的。“榮度輕聲說,“她生前常說,好筆要送給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故事的作者。“
我小心地拿起鋼筆,沉甸甸的,像承載了無數故事。“這太貴重了...“
“她一定會喜歡你。“榮度突然說,“你們都很...固執。“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鋼筆上,金屬部分閃閃發光。我突然明白了榮度性格中那些矛盾的部分——商業精英的銳利與文學愛好者的敏感,都源于這位慈善博學母親。
“謝謝。“我輕聲說,手指輕輕擦過筆身上的刻字,“我會好好用它寫下一個故事。“
榮度點點頭,眼神柔和得像融化的巧克力。窗外,夕陽漸漸沉入城市天際線,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很長,最終融合在一起,像極了一個好故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