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巧妮見不得浪費,教授了這些村民給橡子脫毒的法子。沒想到,因為后來一次次的傳播知識,被尊為農神娘娘,被后世百姓供奉,甚至成了道家系統里的正神。
這些都是后話,暫時先不說。兩人離開了這個小碼頭,繼續前行。之后的行程,除了傍晚在河邊找了個合適的位置停船休息之外,就沒有再休息過。兩人輪流劃船,遇到合適的風向,也會把船帆升起來。
等回到了自家的小碼頭,已經是離開的第七天傍晚了。因為兩人一開始弄錯了方向,又因為下雨耽擱了一天,可以說比原先預計的外出時間多了兩天。
不過這也沒有什么,本來世上就存在不少變數,又有誰能一絲不茍的按照預定好的計劃走呢。就是那些作者也很多都做不到嚴格按照大綱來寫文吧,還不是寫著寫著就寫偏了,再不斷的調整大綱。
對于山里人來說,最不怕的就是浪費時間了。以他們對于這些村民的了解,恐怕一時半會兒不會往這里送葛根和山藥了。
當初雖然說是出行五天左右,可村民們總歸先觀望下,確定他們回來了,才會送來。反正葛根和山藥都是能放的住的藥材,晚送幾天也不打緊。
至于那些換酒的外來船只,看到碼頭上掛著的牌子,知道東家不在,就不會停留了。
兩人覺得,自己的攤子還是支的有些大了。光是釀酒就把自己困住了,這可不行。看來要是有機會,還是要收幾個徒弟。
就先在村子里收,他們手里的東西多了,哪怕一個徒弟學一樣,也能有不少的徒弟呢。
不過就算是收徒,也要考驗一番的,不是誰都可以當他們的徒弟的。最起碼,心思要正,不能收一些白眼狼吧。
現在沒有徒弟幫忙,活兒還得自己干。先把糧食和鹽搬到老虎崖下邊的山洞里。這邊山洞的房間,他們留了幾間自己住。
因為釀酒基本上都是在這邊進行的,就連釀酒的山泉水,都建了一個石渠引到了山洞附近。
可以說他們的生活重心,基本上都向著碼頭這里的山洞轉移了。更何況,書房還在對面老鷹嶺呢。
不過老鷹嶺的書房,他們不打算帶外人進去。現在他們也買了一些紙張,兩人閑來的時候,可以抄些書,把山洞里的書慢慢的抄寫一份出來。山洞里的書房,就當做是一個藏書密室好了。
王巧妮想著,等到了千年以后,這里邊存放的書籍,不得有好多都成了失傳之物啊。咱這也算是保存下來了重要的文物資料。
山上的很多樹的樹皮都是可以造紙的,包括那些爛麻團,都是可以用來造紙的。
在山谷里還可以建造一個造紙的小作坊。也不求造多少紙,夠他們自己用就行了。
至于造紙的原料,也可以讓村民搜集來換酒和蚊香。不用刻意的收集,那些家里織布的人家,紡線時疏離下來的麻葛一類的短纖維,編藤框的人家,從藤條上剝下來的樹皮,還有養蠶人家,煮蠶繭時的廢絲,都是可以用來造紙的。
這些基本上沒什么用處的東西,可以用來換酒和蚊香,村民們絕對會幫忙收集的。
其實他們要是再想一出是一出,就是二人有三頭六臂也分身乏術。想想看,除了張大山偶爾要去打個獵,給家里增加肉食之外。他們還種了不少的地,就算農忙就那么一些時候,可除草除蟲也得費功夫啊。
再說說釀酒這一攤子事,可以說自從用酒和別人進行交換的時候,就基本停不下來了。更何況現在王巧妮還想著自己造紙,這也是個費功夫的活計。
這時候的油基本上都是葷油,素油不好買,想吃素油,估計還得自己榨油。
雖然王巧妮因為前世經常刷視頻,知道一些榨油的工序。可具體是怎么榨出油來,還得進行實驗。這又少不得張大山動手進行實踐了。
想吃豆腐,這里距離豆腐坊可不近,就連鎮子上都沒有豆腐坊,得去城里才能買到豆腐。就為了吃個豆腐,不值當專門跑一趟,這又得自己做豆腐,才能吃到。
這些得花費他們多大的功夫啊,都沒時間進行研究和學習了。能把練武的時間擠出來,就不錯了。
張大山專門買了打鐵的工具,就是想著深入的鉆研天工一脈的學問,這可都是要花時間堆積的啊。
王巧妮每天光是吃飯都花費了她不少功夫了,現在就屬于有些講究了,不再是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將就吃一口得了。
不要說什么山里邊吃個飯,能花多少時間。可面食要做的好吃,還真的花費時間,不可能說一兩刻鐘就做好飯。
王巧妮想著,不說她想要精盡醫術,需要好好的研讀萬花秘籍以外,這個世界的醫書,也很值得她學習啊。
就是她剛買回來的甜菜,棉花和辣椒,也等著她去研究呢,都是要花功夫的活計啊。
別說什么她明明知道這幾樣東西的用途,還要研究。這不是王巧妮這個原主不認識么,十里八鄉也沒有認識的。她不得好好琢么琢么嘛,要做到合情合理,不能轉折太過生硬。
她作為第一個發現甜菜可以制糖的人,再加上發現了棉花和辣椒的用途,就算不能青史留名,那也是啊會上地方志的。
總不能讓人記載,王氏女,生而知之,見了這玩意兒,便知道怎么吃,怎么用,這不純粹扯淡嘛。
王巧妮想著,就像是那個發明肥皂的故事一樣,是油不小心掉在草木灰上,就出現了肥皂的雛形。
當然了,這個故事,現在也已經是王巧妮的了。在她做肥皂的時候,這個故事已經被她加工一遍,講給張大山聽了。她做肥皂的方法就是一次次慢慢摸索出來的。
對于怎樣發現甜菜可以制糖,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絕對合情合理,不會有人會對比產生疑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