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晨光斜斜穿過飄窗紗簾,在林夏的書桌上投下菱形光斑。她第三次將離職申請折成規整的長方形,鋼筆尖在“林夏“二字上停頓片刻,墨跡暈染開來,像是過去那段陰霾時光留下的印記。電腦屏幕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急診醫學研修項目的申請頁面還亮著,倒計時牌跳動的數字如同激昂的鼓點——距離托福考試僅剩58天。
玄關突然傳來鑰匙轉動聲,林夏手忙腳亂地合上文件夾,抬頭時正撞見顧沉舟提著牛皮紙袋推門而入。他的白襯衫被晨風吹得微微鼓起,袖口卷到手肘,露出腕間冷硬的金屬腕表,“美式加雙份濃縮,還有你念叨了三天的焦糖可頌。“他挑眉看著桌上散落的單詞卡,“臨時抱佛腳?“
“要你管。“林夏伸手去搶紙袋,可頌酥脆的碎屑落在攤開的《急診醫學前沿》雜志上。她咬下一口香甜的面包,突然瞥見對方無名指上的婚戒反光,動作頓了頓,“醫院發了返聘通知。“
顧沉舟將咖啡杯輕輕放在杯墊上,骨節分明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杯壁:“所以你準備去看更大的世界?“
窗外的玉蘭樹被風吹得沙沙作響,林夏翻出壓在書堆下的托福詞匯書,指尖劃過“resilience“這個單詞凸起的字母:“處罰期滿那天的機票。“她不敢直視那雙深邃的眼睛,聲音輕得像飄在空中的羽毛,“顧沉舟,我們都清楚......“
“我送你。“他突然打斷,咖啡在杯中晃出細小的漣漪,“以朋友的名義。“見她愣住,他伸手拂去她肩頭的面包屑,動作自然得仿佛練習過無數次,“這半年,你的專屬書童上線。“
學霸養成計劃
從那天起,林夏的生活被精確切割成規律的刻度。清晨六點,顧沉舟總會準時出現在樓下,黑色賓利的引擎聲像溫柔的鬧鐘。他們沿著濱江步道慢跑,耳機里循環著TED演講,顧沉舟會突然伸手扯住她飄動的發繩:“剛剛那個單詞重讀錯了。“
圖書館成了第二個戰場。林夏窩在靠窗的卡座刷題,余光總能瞥見斜對面的身影。顧沉舟穿著定制西裝,膝頭放著打開的筆記本電腦,處理工作郵件間隙,會忽然起身幫她續上涼掉的檸檬水。有次她被閱讀題折磨得焦頭爛額,抬頭時發現桌上多了塊草莓蛋糕,便簽紙上是他遒勁的字跡:“答對這十道題,獎勵晚餐火鍋。“
最瘋狂的是口語特訓。某個暴雨傾盆的夜晚,顧沉舟直接將會議室改造成模擬考場。他戴著藍牙耳機扮演考官,用三種不同的美式口音拋出刁鉆問題。林夏被“Describeatimeyouovercameachallenge“逼到暴走,抓起抱枕砸過去:“顧沉舟!你是不是公報私仇!“
笑聲混著雨聲在空曠的房間回蕩,落地窗外的城市霓虹在雨幕中暈染成斑斕的色塊。顧沉舟摘下耳機,目光溫柔得能滴出水:“恭喜林醫生,這次口語模擬你拿了滿分。“
煙火人間
學習之外的時光,顧沉舟徹底顛覆了林夏對“霸道總裁“的認知。某個周末,他系著小熊圍裙出現在廚房,煎蛋糊成焦炭還振振有詞:“這叫焦糖化處理。“結果兩人灰頭土臉點了披薩外賣,窩在沙發上追《老友記》,笑到肚子抽筋。
閨蜜小夏舉著奶茶撞了撞林夏的肩膀,在音樂節震耳欲聾的鼓點中大喊:“那個西裝革履的男人!看你的眼神比鐳射燈還熾熱!“林夏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人群中顧沉舟正小心翼翼護著她的帆布包,避開橫沖直撞的樂迷。他抬頭看見她,立刻笑著舉起手機——屏幕亮起手電筒模式,光束在夜空中晃出溫暖的光點。
深夜的天臺成了秘密基地。顧沉舟不知從哪搞來燒烤架,笨拙地翻轉著烤串,肉香混著孜然味飄散在夜風中。林夏抱著啤酒罐,望著遠處的摩天大樓:“你說國外的急診室,也會有這么多故事嗎?“
“肯定有。“顧沉舟替她擦掉嘴角的醬汁,動作自然得讓人心顫,“但那里沒有會把烤腸烤成炭的笨蛋。“
時光琥珀
當林夏在最后一次模擬考試中拿下118分時,顧沉舟帶她去了外灘的米其林餐廳。水晶吊燈在香檳杯里折射出細碎的光,他將絲絨禮盒推過來時,指節泛著淡淡的紅:“提前的畢業禮物。“
打開盒子,一枚精致的醫學徽章靜靜躺在綢緞上,蛇杖圖案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背面刻著燙金小字:“Tothebravestdoctor“。林夏將徽章貼在心口,突然想起被網暴時蜷縮在黑暗中的自己,那時的她絕不會想到,有一天會在這樣溫柔的目光中重新綻放。
“等你回來,“顧沉舟轉動著高腳杯,紅酒在杯壁留下琥珀色的痕跡,“我帶你去冰島看真正的極光。“他的聲音混著餐廳的鋼琴聲,像是許下永恒的諾言,“不管多久,我都在。“
夜風掀起林夏的裙擺,她望著江面倒映的萬家燈火,突然明白那些曾經以為跨不過去的坎,最終都成了照亮前路的光。而這段與顧沉舟共度的時光,就像精心封存的琥珀,永遠定格在她最燦爛的重生時刻。
波士頓的雪簌簌落在窗欞上,林夏將最后一頁畢業論文合上時,手指因長時間敲擊鍵盤微微發麻。書架上,從國內帶來的熊貓擺件旁,新增了三座閃耀的獎杯——那是她在國際急救醫學研討會上斬獲的殊榮。手機屏幕突然亮起,小夏發來的消息帶著一連串驚嘆號:“寶!你上《柳葉刀》封面了!“
三年時光,林夏像塊海綿瘋狂汲取知識。凌晨四點的實驗室,她與導師爭論ECMO參數優化方案;颶風來襲的深夜,她主動請纓前往臨時醫療點救治傷員;學術會議的講臺上,她用流利的英文分享中國基層急診的困境與突破。連最嚴苛的教授都忍不住贊嘆:“Lin,你身上有種能穿透一切的堅韌。“
畢業典禮那日,陽光穿透哈佛醫學院古老的穹頂。林夏穿著黑絲絨學位服,接過博士證書的瞬間,恍惚回到三年前那個狼狽的雨夜。臺下突然傳來熟悉的掌聲,她瞇起眼睛,在人群中捕捉到一抹挺拔的身影——顧沉舟穿著深灰色西裝,手中捧著一大束白玫瑰,腕表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
“你怎么來了?“林夏抱著花,心跳快得不受控制。三年間,他們靠視頻通話和郵件維系聯系,顧沉舟會在她論文卡殼時發來行業前沿資料,在她深夜實驗時默默點好外賣。此刻真人出現在眼前,她才驚覺對方眼角添了細紋,卻更顯成熟沉穩。
“來兌現承諾。“顧沉舟替她整理被風吹亂的流蘇,“帶你去看極光前,先接我的大博士回家。“
然而,波士頓總醫院拋來的橄欖枝讓歸期變得猶豫。首席醫療官親自約談:“我們希望你能加入創傷中心,這里有最先進的設備,還有機會主導跨國研究項目。“辦公室的落地窗俯瞰著查爾斯河,林夏卻想起暴雨中轉運的患兒、深夜急診室溫暖的白熾燈,以及某個男人說“我等你“時堅定的眼神。
“抱歉,“她將合同輕輕推回去,“我的根在中國。“
三個月后,林夏以人才引進專家的身份踏入北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親自帶她參觀新落成的智慧急診中心,全息投影展示著最新的急救流程,智能機器人在藥房穿梭。“這里將是全國首個5G+急診示范基地,“院長眼中滿是期待,“我們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換上嶄新的白大褂時,林夏撫摸著胸口的院徽。鏡中人目光堅定,褪去了三年前的青澀。手機震動,顧沉舟的消息彈出:“第一臺手術,我在休息室準備了醒神茶。“配圖是保溫壺旁放著的薄荷糖——那是她過去總抱怨手術室冷氣太足時,他悄悄記下的習慣。
走廊盡頭傳來熟悉的哭喊聲,林夏深吸一口氣,朝著急診室快步走去。消毒水的氣味混著隱隱的血腥味撲面而來,這一刻,她終于明白,所謂醫者初心,從來不是懸在云端的理想,而是腳踏實地救死扶傷的堅持。而這座城市,這個男人,早已成為她生命中最溫暖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