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深夜的姜茶,像一顆投入心湖的暖石,激起的漣漪久久未散。林晚的病在姜茶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很快好轉。身體恢復了,心卻再也回不到之前那種純粹的畏懼和疏離。
顧云川依舊是那座冰山。晨起時面容冷峻,步履無聲;歸家后房門緊閉,界限分明。公約條款如同無形的電網,依舊籠罩著公寓的每一個角落。但林晚的心境已然不同。她開始用一種全新的、帶著探究和一絲絲隱秘期待的目光,悄悄地觀察他。
她注意到他更深的疲憊。一次他深夜回來,林晚起夜時,恰好看到他靠在玄關的墻壁上,閉著眼,捏著眉心,肩胛繃緊的弧度透著濃濃的倦意,連她輕微的腳步聲都未能察覺。那一刻,他不再是那個無懈可擊的機長,只是一個被高強度飛行任務榨干了精力的男人。她屏住呼吸,悄悄退回房間,心里某個地方微微發澀。
她也捕捉到一些極其細微的、可能連他自己都未察覺的“異常”。
有一次,她正在客廳小心翼翼地用微波爐熱牛奶(拍照流程一絲不茍),他恰好從書房出來倒水。目光掃過她放在微波爐旁邊的手機(屏幕上正是剛拍下的、光潔如新的微波爐內部照片),他的腳步似乎微不可察地頓了一下,唇角似乎…極其短暫地向上牽動了一個像素點?快得讓林晚以為是自己的錯覺。
還有一次,她忘記把拆開的快遞盒及時拿回房間(里面是蘇晴寄來的新書),就放在玄關角落不到五分鐘。等她想起沖出去時,發現盒子還在原位,但旁邊多了一個她從未見過的、設計簡潔的折疊拆信刀。仿佛在無聲地提示:下次拆完,記得處理干凈。這算是…變相的幫助?還是更嚴格的監督?
這些細微的發現,如同散落的拼圖碎片,被林晚悄悄收集起來。蘇晴的“攻略論”和“劃痕象征論”雖然夸張,卻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她觀察的視角。冰山并非紋絲不動,只是融化的方式,隱秘而笨拙。
“所以!證據確鑿!”電話那頭,蘇晴的聲音激動得快要破音,“姜茶!疲憊!微波爐照片!拆信刀!晚晚!這冰山不僅融化了,他還在試圖用他的方式給你鋪路搭橋呢!雖然這橋鋪得跟鋼絲繩似的,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但這絕對是質的飛躍!”
“那…那我該怎么辦?”林晚被她說得心砰砰跳,捧著手機像捧著一塊燒紅的炭,“總不能沖上去說‘謝謝你的姜茶’吧?他肯定裝傻不認!而且公約說了互不干涉私生活…”
“笨!誰讓你直接A上去!”蘇晴恨鐵不成鋼,“要投其所好!潤物細無聲!他不是喜歡秩序、喜歡專業嗎?你不是想緩和關系、表達感謝嗎?找個他無法拒絕的、又顯得你很懂事的切入點啊!”
“什么切入點?”林晚茫然。
“笨啊!咖啡!”蘇晴一語道破天機,“你忘了?每次公司機組協作會,他手邊永遠放著一杯黑咖啡,不加糖不加奶!飛行前必喝!這是他的標志性習慣!你想想,在一個疲憊的飛行日清晨,他走出房門,發現客廳彌漫著現磨咖啡的醇香,一杯溫度剛好的黑咖啡正靜靜地放在他常坐的位置上…這畫面!這沖擊力!比你說一萬句謝謝都管用!而且這完全符合公約啊!公共區域物品及時清理,咖啡算‘公共消耗品’吧?你買了就是均攤!這理由多完美!”
林晚心動了。這個提議聽起來…似乎可行?不需要言語,不觸碰隱私,只是默默地提供一杯他習慣的飲品。既表達了謝意(如果他愿意領會),又顯得很識趣。
“可是…”林晚還有顧慮,“我不會煮咖啡啊!家里也沒有咖啡機!而且…萬一他又覺得我污染廚房…”
“不會煮?學啊!網上教程多的是!咖啡機?投資啊姐妹!一臺基礎款的膠囊咖啡機沒多少錢!這是戰略投資!至于廚房…”蘇晴嘿嘿一笑,“他不是有禁令嗎?但你用的是膠囊咖啡機啊!操作簡單,全程封閉,幾乎沒有油煙和殘渣污染!比微波爐還干凈!你就放在客廳角落用!用完擦干凈收好!他能挑出什么毛病?公約只禁止你用廚房開火,沒禁止你用電器吧?”
蘇晴的分析無懈可擊,徹底說服了林晚。她仿佛看到了曙光,立刻行動起來。
第一步:裝備采購。
她利用休息日,咬牙斥“巨資”(在蘇晴遠程視頻指導下)購買了一臺小巧精致的黑色膠囊咖啡機,以及一盒顧云川常喝的那個昂貴意大利品牌的黑咖啡膠囊。機器和膠囊被她藏在次臥衣柜深處,如同等待發射的秘密武器。
第二步:技術攻關。
她在網上瘋狂搜索“如何用膠囊咖啡機制作完美黑咖啡”的教程,把步驟背得滾瓜爛熟。水量、水溫、萃取時間…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她甚至用自己的牛奶膠囊偷偷練習了幾次(當然是在顧云川不在家時,并在使用后進行了史無前例的三遍清潔+拍照存檔),確保操作熟練,動作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
第三步:情報收集。
她開始留意顧云川的飛行排班。通過公司內部APP(乘務員可查看合作機組的大致排班)和蘇晴這個“內線”,精準掌握他第二天有早班飛行任務的時間。只有在他需要早起趕航班的日子,這杯咖啡的出現才最合理、最“順理成章”。
機會很快來了。顧云川排了一個清晨六點起飛的國內短途。
行動日,凌晨五點。
整個城市還在沉睡,2801公寓里一片寂靜。林晚的鬧鐘在四點五十輕柔響起。她像執行特工任務一樣,瞬間清醒,輕手輕腳地溜出房間。
客廳里一片漆黑,只有窗外城市熹微的晨光透進來。她屏住呼吸,像貓一樣移動到藏匿裝備的角落,小心翼翼取出咖啡機和那盒珍貴的黑咖啡膠囊。
她的心臟在胸腔里狂跳,手心微微出汗。打開咖啡機的電源開關,那輕微的“嘀”聲在寂靜中顯得格外響亮,嚇得她差點把膠囊掉地上。她迅速環顧主臥和書房方向——毫無動靜。
按照演練了無數次的步驟:打開水箱蓋,注入純凈水(水量精準到毫升線),卡入一枚黑色膠囊,選擇“大杯黑咖啡”模式。按下啟動鍵。
“嗡嗡嗡…”
咖啡機內部傳來輕微的研磨和萃取聲。林晚緊張地盯著出水口,仿佛在進行一項關乎世界和平的精密操作。深褐色的、帶著濃郁油脂的咖啡液,如同珍貴的瓊漿,緩緩流入下方預熱好的白色骨瓷杯里(這是她特意買的,和姜茶碗同系列,簡潔大方)。
濃郁的咖啡香氣,帶著堅果和焦糖的醇厚氣息,在清冷的空氣中迅速彌漫開來,霸道地占領了整個客廳。林晚貪婪地吸了一口這令人愉悅的香氣,心中的緊張被一種奇異的成就感取代。
萃取完成。她迅速取下杯子,檢查——完美!油脂豐富,色澤深邃。她拿起早就準備好的、用熱水溫過的杯碟,將咖啡杯穩穩放上去。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戰場”:取出廢棄膠囊丟進自己帶來的密封袋(準備帶出門扔掉),用濕巾仔細擦拭咖啡機外殼和水箱口,確保不留一滴水漬或咖啡痕,最后將咖啡機斷電,收回到角落的柜子里。
整個過程,用時不超過三分鐘。干凈利落,悄無聲息。
做完這一切,她將溫熱的咖啡杯碟,輕輕放在了客廳沙發區靠近主臥一側的邊幾上——那是顧云川習慣放東西的位置。做完這一切,她像完成了什么重大使命,長長舒了一口氣,帶著一絲雀躍和巨大的忐忑,躡手躡腳地溜回了自己房間,輕輕關上門。
她背靠著門板,心臟還在咚咚狂跳。
他會喝嗎?
他會怎么想?
他會發現是她做的嗎?
還是…他根本不屑一顧?
無數個問號在她腦子里盤旋。她豎起耳朵,捕捉著客廳里任何一絲細微的聲響。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終于,主臥方向傳來了輕微的開門聲。顧云川出來了。
林晚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她甚至能想象出他穿著筆挺的制服襯衫,帶著晨起的冷冽氣息,走向客廳的樣子。
客廳里一片寂靜。
沒有預想中的質問,也沒有驚訝的低呼。
林晚屏住呼吸,幾乎能聽到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
幾秒鐘后,她聽到了極其輕微的、瓷器與木質桌面接觸的聲音——杯碟被拿起了。
接著,是液體被啜飲的、極其細微的吞咽聲。
他喝了!
他喝了那杯咖啡!
一股巨大的、難以言喻的喜悅和成就感瞬間沖垮了林晚的緊張!她激動地捂住嘴,才沒讓自己笑出聲來!成功了!蘇晴的餿主意…不對,是錦囊妙計!奏效了!
然而,喜悅只持續了不到五秒。
客廳里再次響起了顧云川清冷、平穩、聽不出任何情緒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穿透了門板:
“林晚。”
他準確地叫了她的名字。
“咖啡不錯。”
頓了一秒,就在林晚的心跳漏了一拍時,他繼續道,語氣平淡得像在陳述天氣:
“不過,下次膠囊用完后,請記得及時清理回收倉。殘留的咖啡渣在高溫密閉環境下,容易滋生細菌,并產生異味。這違反了公約第二條第一款,關于公共區域衛生的核心要求。”
“另外,”他的聲音似乎靠近了她的房門一些,“關于咖啡豆的品種,我個人更傾向于深度烘焙的曼特寧,其醇厚度和低酸度更符合我的偏好。你選擇的這款意大利拼配,風味層次過于復雜,酸度偏高,在清晨容易刺激胃部。”
“建議你參考一下我放在書房外置物架上的《精品咖啡品鑒與萃取》第三章第四節,里面有更詳細的豆種特性分析和萃取建議。”
“謝謝你的咖啡。”
“再見。”
腳步聲響起,沉穩地走向玄關。接著是開門、換鞋、關門的聲音。
公寓里重新恢復了寂靜。
林晚:“……”
她臉上的笑容僵住了,喜悅如同被戳破的氣球,迅速癟了下去。
她靠在門板上,腦子里嗡嗡作響,回蕩著顧云川那番冷靜到令人發指的“咖啡品鑒報告”和…追加的“衛生警告”。
所以…
他不僅精準地知道是她做的(這倒不意外),
不僅喝了,
還給出了專業的、堪比咖啡師大賽評委的點評?
并且…又追加了一條潛在的“違規警告”?
最后…還推薦了專業書籍?!
這…這算什么反應?!
林晚的心情復雜得如同打翻了調味罐。
有成功投喂的竊喜(他喝了!還說了“不錯”和“謝謝”!),
有被精準識破的窘迫(果然什么都瞞不過他),
有對追加警告的無奈(潔癖強迫癥晚期沒救了!),
還有對他那番一本正經的咖啡點評的…哭笑不得和一絲絲詭異的萌感?
她悄悄地拉開一條門縫,探頭望去。
客廳里空無一人,邊幾上那只白色的骨瓷杯已經空了,只留下杯底一圈深褐色的印記和空氣中尚未散盡的、混合著曼特寧(?)風味的咖啡余香。
林晚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了書房門口那個小小的外置物架。上面除了幾本航空雜志,果然多了一本厚重的、封面印著咖啡豆的《精品咖啡品鑒與萃取》。
她走過去,拿起那本書。書很新,似乎沒怎么翻動過。她翻開目錄,找到第三章第四節——“亞洲豆種的風味特性與萃取實踐:曼特寧的醇厚王國”。
陽光透過落地窗,暖暖地灑進來,照亮了書頁上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和咖啡豆圖片。
林晚抱著那本沉甸甸的書,站在清晨的陽光里,看著那只空了的咖啡杯,一時間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冰山接受了她的咖啡。
但馴獸之路,似乎比她想象中,更加崎嶇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