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夏站在辦公室窗邊,看著樓下熙攘的人流與車流。
晨光透過玻璃灑在她的肩上,映出一抹金色的輪廓。
她剛完成對泰銖的一次精準操作,一戰(zhàn)成名。
消息傳來得比她預料的還要快。
財經雜志《資本觀察》在頭版刊登了一篇名為《外匯黑馬:神秘女子一夜暴富?》的報道,詳細分析了她在過去一周內精準捕捉到泰銖貶值走勢,并通過杠桿操作大賺一筆的過程。
文章甚至猜測她可能背后有某個國際金融巨頭作為支撐,否則不可能如此冷靜、迅速地布局。
“這不是吹捧,是拉仇恨。”她輕輕一笑,將雜志翻過一頁,眼神冷冽。
她的名字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同行的私密聚會中,也悄然進入幾位頂級資本大佬的視線。
有人嫉妒,有人好奇,也有人已經在暗中調查她的背景。
回到辦公桌前,她打開抽屜,取出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件。
信紙上只有一句話:
“小心背后的眼睛。”
沈知夏緩緩合上信紙,眉頭微蹙。
從她重生歸來、第一次押中泰銖貶值那一刻起,她就注定無法再低調下去。
而現(xiàn)在,她已經站在風口浪尖之上。
“看來,有人要開始行動了。”
她低聲自語,手指輕敲桌面,
與此同時,行政部發(fā)布了一則新通知——公司迎來一位實習生,名叫“顧景深”。
沈知夏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名字背后的含義。
顧氏集團,國內赫赫有名的商業(yè)帝國,而這位“顧景深”,正是那位傳聞中不務正業(yè)、游歷四方的少東家。
只是現(xiàn)在,他以實習生的身份低調潛入,顯然是沖著她來的。
清晨的例會上,顧景深第一次見到沈知夏。
她正在臺上講解港幣未來的走勢,聲音清冷而堅定,語氣不帶絲毫感情,但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她手中的圖表仿佛成了指揮棒,每一個數(shù)字都像是她手中的棋子,在她口中排列組合,構筑出一幅清晰的投資藍圖。
顧景深坐在后排,目光靜靜地落在她身上。
那一瞬間,他便知道自己沒來錯地方。
散會后,他主動找到風控部主管王志遠,提出申請:“我想調去沈知夏所在的小組實習,希望可以學習一些實戰(zhàn)經驗。”
王志遠微微一愣,隨即笑了笑:“你倒是選了個好導師。”
“她值得。”顧景深淡淡回應。
林薇的計劃也在同一時間悄然展開。
她明白,自己已無法從內部撼動沈知夏的地位。
于是,她轉而聯(lián)系了自己在財經媒體工作的大學同學李倩,兩人合計捏造了一份關于沈知夏“操縱匯率、洗錢”的謠言,并安排記者前往沈知夏租住的老式公寓進行暗訪。
“我要讓她名聲掃地。”林薇咬牙切齒地說,“這一次,她躲不過去。”
第二天早晨,一則標題為《神秘女子操控亞洲匯市?內幕曝光!》的文章登上財經頭條。
文章措辭曖昧,雖未實名指認,但配圖中的公寓樓和模糊身影足以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整個公司為之震動。
有人竊竊私語,有人冷眼旁觀,更多人則是等著看這場風暴如何收場。
沈知夏走進辦公室時,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不同尋常的氣息。
但她并未表現(xiàn)出任何慌亂。
她徑直走到王志遠桌前,把手機屏幕遞給他:“你覺得他們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
王志遠接過手機一看,臉色頓時變了,苦笑一聲:“你確實有這個能力。”
沈知夏勾唇一笑,轉身走向自己的工位。
起風了。
沈知夏站在辦公室窗邊,看著樓下熙攘的人流與車流。
“高曉雯。”她撥通公關部電話,語氣如常,“把今天那篇新聞截圖保存下來,準備回應材料。同時,聯(lián)系我們合作的律師事務所,向那家媒體發(fā)律師函。”
“這么快?”高曉雯有些驚訝。
“越快越好。”沈知夏淡淡道,“越是模糊的指控,越不能讓它們發(fā)酵。否則,明天就會變成‘證據(jù)確鑿’。”
掛掉電話后,她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靜地望著窗外。
輿論戰(zhàn),從來都不是她最擅長的戰(zhàn)場,但她從不怕火中取栗。
下班鈴響,人群陸續(xù)離開。
就在沈知夏收拾包準備離開時,一個溫潤的聲音在身后響起:
“沈姐,我能請你喝杯咖啡嗎?我有些問題想請教。”
她回頭,看見顧景深站在走廊盡頭,西裝筆挺,嘴角含笑。
她心中升起一絲好奇。
這個男人,果然不是個普通實習生那么簡單。
她點頭:“好啊,我也想看看,顧先生到底想了解什么。”
兩人并肩走出大樓,夜色初臨,城市的霓虹燈在暮色中亮起。
他們的身影被路燈拉得很長,仿佛命運的絲線,也在這一刻悄然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