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銀行城東支行的玻璃門被秋風吹開,帶進一絲涼意。一位頭發花白、穿著整潔但看得出有些年頭的深色外套的老太太,有些遲疑地站在門口張望。她手里緊緊攥著一個布包,眼神里帶著老年人特有的謹慎和對陌生環境的一絲疏離。大堂經理王蕓,這位以“九陽神功”中“一杯熱茶暖人心”著稱的姑娘,立刻捕捉到了這份局促。
“阿姨您好!快請進來,外面風大!”王蕓臉上綻開溫暖真誠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您要辦什么業務?我幫您。”
老太太姓張,今年65歲,剛從市人民醫院退休不久。這是她第一次踏進華興銀行的大門,原因很簡單——她的退休工資卡是華興的社保卡,今天是發薪日,她來取點生活費。
“我…我就取點工資。”張阿姨的聲音不大,帶著點醫護工作者特有的溫和與距離感。
王蕓沒有因為業務簡單而怠慢。她熱情地引導張阿姨到智能柜員機前,耐心地一步步教她操作。看到張阿姨對機器操作有些生疏,王蕓沒有催促,更沒有代勞,而是用清晰、緩慢的語速解釋每一個步驟,確保老人完全理解。取完錢,王蕓又貼心地詢問:“阿姨,您這錢是拿回去放家里,還是存起來?現在活期利息很低,放久了還趕不上物價漲呢。”她順勢指了指旁邊的宣傳架,“我們行最近定期存款利率還不錯,還有新客專享的小禮品。”
張阿姨猶豫了一下,搖搖頭:“算了,就這點錢,存定期也麻煩。”她習慣性地想把錢放回布包。
王蕓敏銳地察覺到張阿姨對“小禮品”三個字似乎動了下眉梢。她沒有強求,轉而關切地問:“阿姨,您這退休金是每月都來取嗎?其實您可以把社保卡綁定手機銀行,在家就能查賬、轉賬,不用專門跑網點,刮風下雨也不怕。下次您來,我教您用,很方便的!”
這番設身處地的建議,讓張阿姨緊繃的神情放松了些許。她點點頭:“那…下次吧。今天謝謝你了,姑娘。”臨走時,王蕓堅持送她到門口,還塞給她一把印著華興LOGO的便攜折疊傘,“阿姨,預報說晚點有雨,您拿著,路上小心!”
這把傘,連同王蕓耐心細致的服務和那句“下次教您用手機銀行”的承諾,像一顆微小的種子,悄然落在了張阿姨的心田。幾天后,張阿姨真的又來了,這次是為了學習手機銀行。王蕓不僅教會了她基礎操作,還在閑聊中得知,張阿姨在另一家銀行有一筆不小的積蓄,大約100萬,買的是理財產品。她生活節儉,對股票、基金這類有風險的產品敬而遠之,只求安穩。王蕓默默記下這些信息,沒有急于求成,只是在張阿姨離開時,成功說服她把剛取的工資中暫時不用的1萬元,存了個一年定期,并送了她一份實用的保鮮盒套裝。張阿姨拿著保鮮盒,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王蕓知道,信任的橋梁,開始搭建了。
破冰:從“零”到“壹”的信任積累
張阿姨成了王蕓的管戶客戶。王蕓謹記“九陽神功”中“日常多維護、多宣傳活動”的要訣。逢年過節,一條溫馨的祝福短信總會準時送達;行里有針對老年客戶的健康講座、手工活動,王蕓也會熱情邀請張阿姨參加;路過張阿姨家附近,王蕓甚至會打個電話問候一聲。這些舉動,潤物無聲,逐漸融化了張阿姨最初的那層冰殼。她開始覺得,華興銀行這個姑娘,不是只想讓她存錢,是真的關心她這個老太太。
轉眼到了年底,華興銀行推出“暖冬積分豪禮”活動,積分可兌換米面油、小家電等實用禮品。王蕓覺得時機成熟了。她給張阿姨打電話:“張阿姨,我是華興的小王啊!快過年了,我們行搞活動,存錢積分能換好多實用的年貨,米啊油啊,還有您上次說想換的電飯煲!您有空過來看看不?順便把您那筆定期也轉存一下,現在有更好的利率!”
“積分換年貨?”張阿姨顯然被“實用”二字打動了,“那…我明天上午過去看看吧。”
升溫:觀念導入,痛點喚醒
第二天,張阿姨如約而至。這次,理財經理李靜(林峰團隊的新銳力量)在王蕓的引薦下,熱情地接待了她。李靜沒有一上來就推銷產品,而是像嘮家常一樣,陪著張阿姨在禮品展示區轉悠。
“阿姨您看,這東北大米,5公斤裝,積分夠了就能換!還有這個智能電飯煲,煮飯熬粥都特別好,最適合咱們居家用了。”李靜指著琳瑯滿目的禮品,成功地吸引了張阿姨的目光。
在貴賓室落座,李靜給張阿姨泡了杯熱茶,自然地聊開了:“阿姨,聽王蕓說您是醫生退休?真了不起!您這工作一輩子,肯定很注重健康和規劃。像咱們退休了,最關心的就是兩件事:一是身體健健康康,二是手里的養老錢安安穩穩,別縮水,對吧?”
張阿姨深有感觸地點頭:“是啊,錢不多,經不起折騰。以前在別的銀行買點理財,利息還行,就是心里總不踏實,聽說現在利息又降了?”
“阿姨您太敏銳了!”李靜順勢接過話頭,語氣帶著共情和一絲憂慮,“這正是我想跟您聊的。您看啊,這利率就像坐滑梯,一年比一年低。您以前理財收益不錯,可現在呢?收益一直在降,以后可能更低。更關鍵的是,理財的收益是‘浮動’的,不保本也不保息,市場一波動,收益可能更少,本金雖說現在要求不保了,但風險等級低的也還相對安全,但收益確實沒保障啊。”
她觀察著張阿姨的表情,看到她眉頭微蹙,知道痛點已被觸及。李靜話鋒一轉,聲音溫和卻帶著力量:“所以啊,像咱們這個年紀,真的得考慮給養老錢‘上把鎖’!鎖住一個長期、穩定、寫進合同的收益,讓它穩穩地增值,不受外面風風雨雨的影響。您說是不是?”
“那…有什么好法子?”張阿姨被說動了心。
“有!就是這種專門的養老年金保險!”李靜亮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方案,“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確定!收益白紙黑字寫在合同里,保險公司實力雄厚,國家監管嚴格,比存銀行還穩當!而且,”她加重了語氣,帶著一絲緊迫感,“像您65歲這個年紀,買這種長期、收益好的養老險,機會非常珍貴了!過了這個年齡,很多好產品就買不到了!今年可能就是最后的機會窗口,錯過了,以后想鎖都沒地方鎖這么好的長期收益了!”
“保險?”張阿姨有些意外,但并未排斥,“我年輕那會兒買過壽險,交了好多年呢。”
李靜心中一喜:“那太好了!您有經驗,更明白保險的可靠!您看我們這個‘福壽延年’年金計劃,特別適合您:每年交一筆錢(比如20萬),連續交5年。從您70歲開始,只要您健在,每年都能固定領一筆養老金,活多久領多久!就像國家退休金之外,又給您加了一份終身保障!而且,錢放在里面不領的時候,還按合同約定的利率(比如3.0%)穩穩地復利增值!”
攻堅:化解疑慮,水到渠成
張阿姨明顯心動了,但臉上仍有憂色:“20萬一年,交5年…時間有點長啊,總共100萬呢。我這錢…大部分還在他行理財里,年底才到期。”
李靜沒有急于促成,而是展現出專業的規劃能力:“阿姨,您的顧慮非常實在。時間確實不短,但正因為時間長,復利的效果才驚人,才能給您穩穩鎖住未來幾十年的收益!至于資金來源,您別擔心,我們幫您規劃好!”她拿出紙筆,像幫自家長輩算賬一樣:
“您看,您在他行的理財年底到期,大概有100萬對吧?這筆錢到期后,您可以轉70萬過來華興,我們幫您配置成非常安全穩健的短期理財或者大額存單,收益可能比您現在持有的還略好一點,更重要的是方便您后續操作。這70萬,就是您未來幾年繳費的‘大本營’!”
她繼續細算:“第一年的20萬保費,年底您理財到期轉過來就能直接交。第二年、第三年的保費,可以從這70萬里,每年拿出20萬來交。同時,剩下的錢(第一年剩50萬,第二年剩30萬)繼續放在安全理財里生點小利息。這樣操作,您資金流轉很順暢,壓力也分散了,完全不用動您的老本或者影響日常生活!而且,我們活動期間投保,還有額外積分,能換您看中的那個高級電飯煲和好幾袋好米呢!”
李靜條理清晰、設身處地的規劃,徹底打消了張阿姨關于“錢從哪里來、怎么交”的顧慮。她仿佛看到了一條清晰、穩妥的路徑。看著紙上清晰的數字和規劃,再想想那不斷下降的利率和未來確定的養老現金流,以及那個心儀的電飯煲…張阿姨緊繃的肩膀終于松了下來,臉上露出了釋然和信任的笑容。
“小李啊,你說得在理,也幫我規劃得明明白白。”張阿姨拍了拍李靜的手,“行!阿姨信你!就按你說的辦!年底那筆理財到期,我就轉70萬過來。第一年的20萬保費,到時候就交!”
生根:零資產的參天大樹
不久后,張阿姨如約而至。在李靜和王蕓的協助下,她順利地從他行轉入了70萬資金,其中20萬當場投保了“福壽延年”年金保險,開啟了為期五年的保障與積累之旅。剩下的50萬,也按照規劃,存入了華興的安全理財賬戶。捧著兌換來的嶄新電飯煲和一袋沉甸甸的東北大米,張阿姨的笑容無比滿足和安心。
林峰在夕會上聽李靜復盤這個案例時,感慨良多。張阿姨,一個最初的零資產新客戶,一個對風險極其敏感的退休老人,最終能在他行轉來70萬并簽下百萬總保費的期交保單,其核心秘訣,絕非一時的話術技巧,而是:
服務破冰,信任筑基:王蕓最初那把傘、那次耐心的手機銀行教學、那1萬定期存款的破冰之舉,以及后續持續的、不功利的關懷維護(短信、活動邀請),如同涓涓細流,在張阿姨心中建立了對華興銀行“值得信賴”的深刻印象。這是所有后續營銷的基石。沒有這份由心而發的服務,后面的觀念導入和產品介紹都是空中樓閣。
精準洞察,痛點切入:李靜精準把握了張阿姨的核心需求——資金絕對安全、收益穩定、對抗利率下行、養老補充。她避開了張阿姨抗拒的風險領域(股基),從利率下行和理財收益浮動的現實痛點切入,成功喚醒了張阿姨對“鎖定長期收益”的渴望。同時,巧妙利用張阿姨曾購買壽險的經歷,降低了對保險的心理壁壘。
觀念先行,價值導入:沒有一上來就推產品,而是先通過活動禮品吸引,再以家常話建立共鳴,然后深入淺出地講解利率下行趨勢和養老規劃的重要性(觀念導入),最后才自然引出保險作為解決方案。讓客戶先認同觀念,再接受產品。
解決異議,規劃先行:面對張阿姨對繳費期和資金來源的擔憂,李靜沒有強行說服,而是站在客戶角度,提供切實可行的資金規劃方案。清晰地展示如何利用他行到期資金進行流轉,確保每年保費來源無虞,徹底解決了客戶的后顧之憂。這種專業、細致、負責任的規劃能力,是贏得客戶深度信任的關鍵一步。
把握時機,善用工具:利用“暖冬積分豪禮”活動作為邀約由頭和附加值,利用“年齡限制”(65歲是部分優質養老產品的年齡上限)制造合理的緊迫感,利用“小禮品”作為情感連接點和促成助推器。
“張阿姨這單,生動地詮釋了什么叫‘信任是最大的資產’。”林峰總結道,“從零資產到百萬期交,這棵參天大樹的種子,是王蕓用真誠服務種下的;是李靜用專業灌溉和細心規劃培育成長的。它再次證明:日常的用心維護是基礎,清晰的觀念導入是橋梁,精準的痛點把握是關鍵,而設身處地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則是打開成交之門的最后一把鑰匙。記住,對很多客戶,尤其是老年客戶,我們賣的不是產品,是一份安心,一份對未來的確定性保障。這份價值,遠勝于任何數字。”顧問銀行城東支行的燈火,仿佛也因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而顯得更加溫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