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初中一二年級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走。這兩年林芳又與留在鎮中學讀書的發小蔣婷玩到了一起,兩人每天放學一起聊天走路回家。
蔣婷和縣里讀書的兩個發小一樣,和林芳都是同村的同齡人,四人從學前班開始認識。農村沒有幼兒園,四五歲開始讀學前班,讀到滿六歲開始上一年級。林芳入學時村里還有學前班和一年級,所以同村的孩子都在村里的學校讀學前班和一年級。
二年級開始整個鎮子所有村里的小學生都會到鎮上唯一的中心小學讀至小學畢業。期間每年都會分班,林芳有時和這個發小同班,有時又和另外一個發小同班。到六年級時,全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曾在某個年級做過同班同學。
初三開始要上晚自習,除了住在鎮上的學生晚自習結束由家長接回家,其他人必須住宿。由于林芳與發小蔣婷不在一個班,也不在一個宿舍,失去了一起走路回家的相處機會,兩人也漸漸的疏遠了。
初三時期,破爛不堪還擁擠的宿舍;臟亂差的住宿環境;食堂難吃還需要搶的飯菜;不專業的鄉村教師;不及格的考試成績;讓林芳對轉學這個決定陷入無盡的懊悔,無數次的設想:假如當初堅持下去沒有轉學將會如何如何……
人對自己沒有選擇的那條路總是充滿了幻想與不甘,正是這份不甘心激發了林芳的學習動力。
她不再與坐在后排放棄學習的同學嬉戲打鬧;不再上晚自習戴著黑色耳機披散著頭發遮住耳機偷偷聽歌;不再放假跑去網吧偷偷上網…
努力學習的林芳慢慢開始和班長及班上認真學習的兩個同學玩到了一塊,幾個人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考完試一起對答案,都不會的題一起翻書找答案。
班長是她家里的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年幼的妹妹和弟弟,由于她媽媽身體原因家里條件不太好。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班長的目標一直是湖南師范大學,因為考上師范可以免學費。為了這個目標班長小學初中九年來一直不斷努力學習。小學畢業時的年級第一就是班長,可惜家庭條件不允許沒能去縣城讀初中。和她相比,我的轉學的理由顯得太不識好歹。
可惜林芳“醒悟”得太晚,認認真真學習了大半年的時間也只能把成績提升至及格線往上一點點,尤其是英語再努力也沒能記住多少單詞句子,考試是否能及格全看選擇題蒙對的多不多。
好在中考時幸運的壓線考上了縣高中,發小蔣婷沒能考上高中,畢業后選擇了前往廣東打工。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林芳激動萬分,懷揣著滿心期待如愿就讀了縣高中。
高中開學后林芳再次與之前在縣中學讀書的其中一個發小李雯在學校相見,可惜兩年半的時間兩人早已沒有太多共同話題,再次見面氣氛變得疏離甚至夾雜著一絲絲尷尬。
另一個發小徐穎入學時家里人托關系把她送進了重點班。當時我們三人一起入學,只有她進了重點班。可惜天不如人愿,進入重點班的她也沒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中考結束后聽從家里人的安排,進了長沙的一所衛校學護理專業。
自此從小認識的四人各奔東西,我和李雯同校卻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高一繁重的課業聽不懂的知識,加上沒能交到聊得來的朋友,林芳慢慢變得沉默寡言。
高一暑假林芳參加了一場鎮上初中同學組織的同學聚會,聚會地點是班長家。這次聚會見到了一年沒見的班長和好幾個初中畢業后廣東打工回來玩的同學。
班長中考也如愿考上了湖南師范大學,暑假放假在家幫忙帶弟妹以及做家務。一年不見的一群人聚在班長家折騰半天弄出了一頓簡陋的午飯,天南地北的聊了一下午。
看著出去打工一年回來的同學,買了手機打扮時髦,林芳心里止不住的羨慕。即便打工的幾個同學都說打工累羨慕她們幾個能繼續上學的好學生。也無法阻止羨慕的種子在林芳心里生根發芽…
暑假的日子一天天過去,臨近開學想到學校里孤獨無助的日子,想到打工同學的瀟灑日子。林芳再次選擇了當“逃兵”。
放棄讀了一年的高中要去打工,這大逆不道的話對于小時候想讀書沒有條件讀,只讀了小學二三年級的農村父母來說,簡直天理難容。
父親恨鐵不成鋼的怒吼“我管不了你了,你以后不要后悔,后悔也沒用你自找的,供你讀書你不去,以后有你后悔的時候”
母親苦口婆心的勸說:“你還小不懂事,聽話老老實實去讀書,現在不讀你以后想讀都讀不了。指不定以后長大怎么埋怨我們不管你”
可惜父母的勸阻沒能阻止從小習慣了自己拿主意的林芳。從小到大包括初一轉學初三中考時填報志愿學校大大小小的事,林芳都是自己拿主意的。初中三年高中一年的時間,林芳感覺自己并沒有產生過逆反心理。不知是不是遇到了遲到的叛逆期,父母越反對,林芳要去打工的心越堅定。
拗不過女兒的父母最終只能妥協,給了林芳去廣東的路費和一千塊錢生活費外加一部家里淘汰的老手機。至此林芳短暫的讀書生涯戛然而止,打工生涯也即將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