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的多功能廳里,燈光柔和,座無虛席。雨晴站在講臺上,手中握著麥克風,指尖微微顫抖。臺下坐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還有文學院的教授們。這是學校為即將結束交換項目的國際學生舉辦的總結會,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分享自己這半年的收獲與感悟。
“大家好,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雨晴。”她的聲音在麥克風中放大,起初有些緊張,但很快變得堅定,“半年前,我帶著對泰國的好奇來到這里;今天,當我即將離開時,我發現收獲遠超預期。”
1.演講臺上的成長
雨晴打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她在考山路拍攝的照片——那個盲人吉他手閉著眼睛彈唱《朋友》的畫面。“這是我來到泰國的第一天拍下的照片,”她指著照片說,“當時,我被他的歌聲和笑容深深打動。那是一種跨越語言和文化的共鳴,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心安之處’的意義。”
臺下的學生們安靜地聽著,有人點頭,有人露出會心的微笑。雨晴繼續分享著這半年的經歷:在二手書市發現泰文版《紅樓夢》的驚喜,在寺廟里學習拜佛時的文化震撼,以及在視頻通話中向家人展示泰國生活的溫馨時刻。
“最讓我難忘的是參與‘跨文化友誼日’活動,”雨晴的聲音里帶著溫暖,“當我教馬來西亞同學包粽子,阿凱展示泰國傳統舞蹈時,我突然明白,文化交流不是單向的學習,而是雙向的給予與收獲。”
2.教授的高度評價
演講結束后,文學院院長素帕猜教授走上臺,為雨晴頒發“優秀交換生”證書。他是一位頭發花白的學者,眼神溫和而銳利。
“雨晴同學的分享讓我深受感動,”素帕猜教授用流利的英語說道,“她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學生,更是一座真正的‘文化橋梁’。”
教授頓了頓,指著雨晴的筆記本:“在她的讀書筆記中,我看到了對中國古典文學與泰國文學的深刻比較;在她的攝影展里,我看到了對泰國普通人生活的真誠記錄;在今天的演講中,我看到了一個年輕學者對跨文化交流的獨特理解。”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雨晴感到眼眶有些發熱,她沒想到自己的努力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雨晴,”教授遞給她一本精裝書——是最新出版的《東南亞文學比較研究》,“這是我新書的第一本樣書,希望你喜歡。也期待未來能在學術會議上見到你。”
3.同學們的祝福
演講會后,雨晴被同學們團團圍住。小普遞給她一杯冰咖啡:“我就說你會驚艷全場!”
阿凱也擠過來,手里捧著一束茉莉花:“這是送給‘文化橋梁’的禮物。”
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也紛紛送上祝福。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同學說:“你的演講讓我想起了我們國家的亡靈節,或許我們可以合作做一個關于死亡文化的比較研究?”
一位日本交換生則邀請雨晴參加他們即將舉辦的“東亞文化交流會”:“我們需要你的視角,特別是關于中泰文化相似性的見解。”
4.展望未來
回到宿舍,雨晴坐在書桌前,翻看著這半年來積累的筆記、照片和紀念品。她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各種計劃:
?學術目標:完成關于“馬來西亞與泰國文學比較”的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
?文化項目:策劃一場“泰國傳統舞蹈與馬來西亞武術”的聯合表演。
?個人成長:學習泰語高級課程,爭取明年申請朱拉隆功大學的碩士項目。
手機突然響起提示音,是院長發來的郵件:“雨晴,恭喜你順利完成交換項目。我們誠摯邀請你畢業后回朱拉隆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學院將提供全額獎學金。”
雨晴盯著屏幕,心跳加速。這個機會來得太突然,卻也讓她心動不已。她想起教授的評價、同學們的祝福,還有這半年來在泰國經歷的點點滴滴。
5.離別的準備
接下來的幾天,雨晴開始為畢業做準備。她整理宿舍里的物品,發現每一件東西都承載著回憶:
?書架上那本泰文版《紅樓夢》,是陳阿公送的珍貴禮物。
?手機里存著數百張照片,從考山路的夜市到寺廟的晨光。
?衣柜里掛著一件繡著茉莉花的泰式襯衫,是小普送的臨別禮物。
她特意去了一趟綠蔭書市,向陳阿公告別。老人正在整理攤位,看到雨晴來了,笑著說:“是要回國了吧?”
“嗯,”雨晴點點頭,“但我會回來看您的。”
她把一本自己寫的讀書筆記送給老人:“這是我在泰國學習的記錄,想請您指教。”
陳阿公接過筆記本,翻到最后一頁,上面寫著:“書本里的秘密永遠不會真正消失,它們只是等待著被新一代的探索者重新發現。”
“好孩子,”老人眼眶濕潤,“記住,知識就像這些舊書,越分享越珍貴。”
6.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當天,朱拉隆功大學的禮堂里坐滿了學生和家長。雨晴穿著黑色的學士服,胸前別著學校的徽章。當校長念到她的名字時,她走上臺,從校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
“雨晴同學,”校長微笑著說,“你是我們學院最優秀的國際學生之一。希望你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做一座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雨晴看到小普在臺下拼命鼓掌,阿凱向她豎起大拇指,而遠處的父母正拿著手機拍照。
7.新的開始
畢業典禮結束后,雨晴站在校園的鳳凰木下,望著飄落的花瓣。這半年來,她經歷了文化沖擊、學業壓力、語言障礙,也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學術的成長和心靈的蛻變。
她打開手機,給父母發了一條消息:“爸媽,我畢業了!這半年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之一。”
隨后,她又給小普發了條語音:“謝謝你一直以來的幫助。我會想念泰國的,但更期待未來能再回來。”
夜幕降臨,曼谷的街頭亮起燈火。雨晴拖著行李箱走向校門口,心中既有離別的不舍,也有對未來的期待。她知道,這半年的交換生生活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旅程才剛剛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