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在選擇資本,而是在選擇未來。”
——凱文對林然說。
那天早上,林然剛走進辦公室,就收到了一封來自新加坡的郵件。
發件人是凱文·周,一位曾在硅谷投資過多個文化科技項目的風投合伙人。
林然:
我一直在關注你們的項目。清明節VR掃墓上線后,我收到了不少海外華人社群的反饋,很多人希望能在其他節日也體驗類似的內容。
我們公司愿意為你們提供首輪天使投資,金額500萬人民幣,換取10%股權。
條件很簡單:你們負責內容與技術,我們負責資源與市場拓展。
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盡快安排一次正式會談。
祝好,
凱文
林然讀完這封郵件,心跳微微加快。
他知道,這是他們團隊第一次真正收到明確的投資意向。
但他也知道——一旦接受這筆錢,他們的命運將不再完全由自己掌控。
當天下午,林然召集團隊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有人想聽好消息嗎?”他開門見山地說。
李晨立刻來了興趣:“是不是有投資人找上門了?”
“是的。”林然點頭,“凱文愿意給我們500萬,換10%。”
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
幾秒后,蘇瑤開口了:“你打算怎么用這筆錢?”
“擴展產品線,增加團隊規模,優化技術架構。”林然回答,“如果我們要做春節、端午、中秋等多個節日的沉浸式體驗,我們需要更多資源。”
趙琳皺眉:“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不準備好了,才更需要資金。”李晨反駁,“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如果我們不快點跑起來,別人就會搶在我們前面。”
陳默一直沒說話,只是低頭看著手機上的用戶反饋:
“這個平臺讓我重新理解了清明節的意義。”
“我想知道春節的版本什么時候上線。”
“能不能加入語音留言功能?我想給奶奶留句話。”
他抬起頭,輕聲說:“也許……我們該試試。”
幾天后,林然和凱文在望京的一家咖啡館見面。
“你們的產品很有潛力。”凱文開門見山,“但目前的問題也很明顯——缺乏規模化路徑。”
“什么意思?”林然問。
“你們現在是小而美,但資本市場需要的是大而強。”凱文說,“如果你的目標只是做一個文化實驗,那沒問題。但如果你想做成一個真正的品牌,就必須考慮增長。”
“你是說,我們要改變方向?”林然問。
“不,”凱文搖頭,“我是說,你要學會利用資本的力量,而不是被它控制。”
他頓了頓,補充道:“你可以保留你的初心,但也要讓投資人看到回報的可能性。”
林然沉默了很久。
他終于明白,資本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方向。
回到辦公室后,林然召集團隊開了最后一次討論會。
“我已經決定接受這筆投資。”他說。
會議室里一片嘩然。
“你確定?”蘇瑤問。
“我確定。”林然點頭,“但我也會堅持我們的底線。”
他翻開筆記本,寫下幾點核心原則:
內容主導權必須掌握在團隊手中
技術路線不能為了迎合市場而妥協
盈利模式要符合文化產品的長期價值
拒絕任何可能損害文化尊嚴的合作
“我們可以引入資本,但我們不能成為它的奴隸。”他說。
趙琳看著他,點了點頭:“好吧,我支持你。”
李晨笑著說:“我就知道你會選這條路。”
蘇瑤最后也露出一絲微笑:“至少,你還記得我們為什么出發。”
一周后,風語者文化正式與凱文所在的基金簽約。
合同條款清晰明了:
投資金額:500萬元人民幣
股權比例:10%
投資人權利:觀察員席位,無決策權
核心條款:不得干預內容創作和技術研發
簽約儀式結束后,凱文拍了拍林然的肩膀:
“你知道嗎?當初我拒絕過很多文化項目,因為它們太理想主義。”
“那你為什么愿意投資我們?”林然問。
凱文笑了笑:“因為你們的理想,看起來有點不一樣。”
那天晚上,林然獨自坐在辦公室里,看著窗外的城市燈火。
他打開筆記本,在日記本上寫下:
“我們接受了資本,但我們沒有出賣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