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碎鏡與微光
消毒水的氣味滲進每一寸呼吸,林深盯著輸液管里緩慢滴落的藥水,時間仿佛被拉長成粘稠的絲線。清晨的陽光斜斜切進病房,在雪白的墻壁上投下鋒利的棱角,他聽見走廊傳來護士推車的轱轆聲,混著遠處手術室此起彼伏的電子提示音,像極了生命倒計時的滴答聲。
“林醫生?“清脆的女聲打斷思緒。實習護士小滿抱著病歷本站在床邊,口罩上方的眼睛亮晶晶的,“主任說您的情況...我能幫您做點什么嗎?“她的聲音帶著刻意壓低的小心翼翼,卻像根細針刺破林深維持的平靜。曾經,他是站在查房隊伍最前端的主治醫師,如今卻成了被詢問“需要幫助“的患者。
手機在枕邊震動,是大學同學群的消息。班長發起視頻通話:“老林!聽說你病了還堅持在崗,太拼了吧!“畫面里,同學們的笑臉在九宮格里次第亮起。林深扯出微笑,將手機鏡頭對準窗外:“感冒而已,怕你們擔心。“鏡頭掃過床頭的止痛泵時,他聽見自己心跳如擂鼓。
深夜,止痛藥效消退,椎骨傳來細密的刺痛。林深摸索著打開床頭燈,暖黃的光暈里,他瞥見衣柜鏡面映出的身影——曾經筆挺的脊背佝僂如蝦米,臉頰凹陷得像換了個人。記憶突然閃回十年前,他穿著白大褂站在同面鏡子前,將聽診器鄭重掛在脖子上,鏡中人眼神明亮,仿佛能看穿所有病痛。
凌晨兩點,手機屏幕亮起陌生號碼。接通后,沙啞的男聲傳來:“林醫生,還記得我嗎?我是三年前你主刀的心臟病患者老周。“電流聲里夾雜著咳嗽,“我...我快不行了,就是想謝謝你當年救了我。“林深握著手機的手劇烈顫抖,輸液架在月光下搖晃出扭曲的影子。他忽然想起,自己曾在無數個深夜守著危重病人,堅信只要拼盡全力,就能改寫命運的劇本。
第二天查房,主任帶著實習醫生走進病房。林深聽見他們討論自己的病例,那些專業術語像冰錐刺進耳膜。“以林醫生的情況,建議采取姑息治療。“主任的聲音冷靜客觀,“患者家屬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林深盯著天花板上的裂紋,突然想起女兒跳跳學騎自行車的那天。他扶著后座跑了整整兩條街,最后松開手時,小女孩歪歪扭扭地騎出三米遠,回頭沖他笑得燦爛。
“爸爸!我自己會騎了!“跳跳的歡呼與此刻監護儀的滴答聲重疊,林深眼眶發燙。護士進來換藥,他強撐起身體:“能幫我拿本書嗎?《希波克拉底誓言》。“泛黃的書頁間,他的目光停留在“我將竭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于病人的醫療措施“這行字上,墨跡早已暈染,像極了被淚水浸透的誓言。
周末,蘇晚帶著跳跳來醫院。小女孩抱著巨大的畫冊沖進病房:“爸爸!我畫了新的星星!“攤開的畫紙上,破碎的星球周圍環繞著金色的光點,裂縫中長出嫩綠的藤蔓。“老師說,破碎的地方會長出新的光!“跳跳用蠟筆在空白處涂抹,“就像爸爸的病,治好后會變成超級英雄!“
林深將女兒摟進懷里,聞到她發間淡淡的草莓味。蘇晚默默整理著水果籃,轉身時,他看見她偷偷擦掉眼角的淚。陽光穿過百葉窗,在跳跳的畫冊上投下細密的光影,林深忽然想起醫學院解剖課上,教授說過的話:“人體最堅硬的不是骨頭,是結痂的傷口。“
傍晚,隔壁病房傳來哭聲。林深扶著墻壁挪到門口,看見家屬抱著骨灰盒從面前經過。年輕的妻子哭得癱坐在地,手里攥著褪色的住院手環。他退回病房,在日記本上寫道:“我們總以為醫生能掌控生死,其實不過是在命運的指縫間,撿拾零星的希望。“
深夜,林深被劇烈的疼痛驚醒。止痛針藥效未到,他摸索著打開手機音樂。前奏響起的瞬間,淚水突然決堤——是大學時組樂隊寫的那首《未命名》。“我們追逐光,卻成了破碎的鏡,可裂痕里,藏著整個宇宙的星。“沙啞的歌聲在病房回蕩,他想起吉他盒里被時光塵封的琴弦,原來那些被放棄的夢想,從未真正消失。
晨光微露時,林深在護士站偶遇剛下夜班的小滿。她眼圈發黑,卻依然笑著打招呼:“林醫生,您昨晚沒休息好?“林深望著她胸前嶄新的護士牌,突然問:“如果...如果注定救不回病人,還要繼續努力嗎?“小滿愣了愣,目光堅定:“當然!就像您教我們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拼盡全力。“
回到病房,林深翻開跳跳的畫冊。在那幅破碎星球的空白處,他用鋼筆寫下:“或許所謂醫者的使命,不是修補所有裂痕,而是在破碎的瞬間,依然愿意成為照亮黑暗的那束光。“窗外,玉蘭樹的新芽在春風中舒展,將陽光剪成細小的碎片,灑落進這條未完的旅程。
作者有話說
第二章的創作,像是在破碎的鏡面中尋找折射的光芒。當我寫下林深在病床上的掙扎、面對身份驟變的惶惑,以及在他人的生死故事里重新審視醫者使命時,常常想起那些與生命短兵相接的真實瞬間——在醫院走廊見過的淚與笑,在深夜急診室目睹的希望與絕望。
這段故事的靈感,源自一次探訪腫瘤病房的經歷。一位年輕醫生告訴我:“我們總說要戰勝疾病,但更多時候,是學著與遺憾共處。”這句話讓我意識到,生命的重量不僅在于治愈的奇跡,更藏在那些未竟的努力、被迫放下的執念,以及困境中依然閃爍的人性微光里。
林深在病痛中重新理解“醫者仁心”,小滿用稚嫩卻堅定的信念回應生命的叩問,跳跳用童真為破碎的世界畫上希望——這些角色的碰撞,是我對“不完美人生”的另一種詮釋。希望這一章能讓你感受到:生活給予的裂痕,或許正是讓光透進來的地方。感謝閱讀,愿我們都能在人生的荊棘路上,看見屬于自己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