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習的鈴聲刺破黃昏的寂靜,宣告著高三生活的正式“加碼”。教室里彌漫著一種混合著疲憊與緊張的空氣,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成為主旋律。肖華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是漸漸沉入暮色的校園,而她內心卻異常明亮。
她攤開新買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數學分冊),深吸一口氣。前世那些被遺忘在角落的公式定理,此刻像被精心擦拭過的齒輪,在腦海中重新嚙合、轉動。三角函數的圖像變換、數列的遞推求和、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曾經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如今帶著一種“原來如此”的透徹感浮現出來。這并非完全的“回憶”,更像是一種被激活的深層理解力,成年人的邏輯思維與前世積累的碎片知識,在重生的契機下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肖華,這道導數題你會嗎?”同桌王明小聲問道,指著練習冊上的一道難題,眉頭緊鎖。這道題在開學第一天就出現,難度不小。
肖華掃了一眼題目,關于函數極值點的討論。前世在牙科診所,分析X光片上的病灶位置、設計修復體的應力分布,本質上都是空間和變化率的問題,這種思維模式早已融入她的本能。她拿起草稿紙,寥寥幾筆,清晰標注出定義域、求導、判斷導函數符號變化區間,最后得出結論。
“你看,這里導數為零的點需要代入二階導判斷是極大還是極小,結合定義域邊界值,就能確定整個區間的最值了。”肖華的聲音不大,但思路清晰,步驟簡潔。
王明瞪大眼睛,看著肖華流暢的演算,又看看自己寫滿半頁紙還毫無頭緒的草稿,驚訝得合不攏嘴:“你…你暑假真去拜師學藝了?這題老張(數學老師)上課提過一嘴,說下周才會細講呢!”
肖華只是笑笑,沒有過多解釋。她深知,這僅僅是開始。真正的挑戰,是那些她前世也學得磕磕絆絆的物理力學和電磁學。
接下來的物理晚自習印證了她的想法。新內容講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公式本身簡單,但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結合圖像分析,是很多學生的難點。當物理老師(也是班主任李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復雜的v-t圖,要求推導某段時間內的位移時,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
肖華凝視著圖像,腦海中卻浮現出前世車禍瞬間——身體被巨大的力量拋飛,速度在極短時間內驟變。那種對“加速度”和“速度變化”的切膚之痛,此刻竟轉化為對物理圖像的直觀理解。她再次舉起了手。
李老師鏡片后的眼睛閃過一絲意外,但還是點了她的名:“肖華,你來說說看。”
肖華走上講臺,拿起粉筆,沒有急于套公式,而是指著圖像的不同階段解釋:“老師,這個圖像在0-t1階段斜率恒定且為正,是勻加速直線運動;t1-t2階段斜率為零,是勻速運動;t2-t3階段斜率恒定且為負,是勻減速運動。要求0-t3的總位移,就是這三段圖像與時間軸所圍面積之和。我們可以分別計算各段的‘面積’(位移)再相加……”
她一邊說,一邊用粉筆在圖像上清晰分割,并標出計算各段位移所需的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時間)。邏輯清晰,表達準確,完全不像一個過去物理成績平平的學生。
李老師嚴肅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贊許:“非常好!肖華同學的分析非常到位,抓住了運動圖像的核心——斜率代表加速度,面積代表位移。大家都要學習這種分析圖像的方法,而不是死記公式!”他看向肖華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探究和期許。
晚自習結束,肖華收拾書包時,明顯感覺到幾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驚訝,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競爭意味。
班長劉洋從她身邊走過,淡淡地說了句:“開學第一天,狀態不錯。”語氣平靜,聽不出情緒,但肖華知道,這位未來的北大醫學生,已經開始注意到她了。肖華的內心再也不向從前一樣有不自信感,而是十分堅信:“這就是我,一個在成功之路上努力奮斗的我“。
同桌王明此時此刻也用羨慕的眼神看著肖華,似乎也有股奔跑的勁兒,“人家肖華都這么努力,進步這么大了,我也應該努力起來了,不辜負高三,不辜負自己”。于是他開始拿出數學練習本開始研究起來導數函數的題目來。
有這么一群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在高三的教室里能看到他們埋頭苦干的身影,還有他們眼里閃爍著的光正在照亮著整個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