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抱著那本厚重的《大學物理》走出周老師家的小院時,初秋正午的陽光毫不吝嗇地傾瀉而下,將書封燙金的書名映得閃閃發亮。她下意識地用手遮擋了一下眼睛,卻依然能感受到陽光透過指縫的溫暖。
這一刻,她忽然有種錯覺,仿佛手中捧著的不是一本教材,而是一塊剛剛鍛造出爐、散發著熱量的金屬——那是知識與機遇的重量,滾燙而真實。
公交站臺空無一人,肖華坐在長椅上,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的扉頁。周老師蒼勁有力的字跡映入眼簾:“物理不是背誦的學問,而是思考的藝術。——贈肖華同學“。短短一行字,卻讓她胸口涌起一股熱流。前世專科畢業后,再沒有老師會這樣鄭重其事地贈言給她,更不會期待她能“思考“而非僅僅“記憶“。
公交車搖晃著駛向市區,肖華的心思卻早已飛向即將展開的新征程。周老師布置的前三章內容涵蓋了力學基礎和熱學初步,遠超高中物理課程進度。
而那份讀書報告的要求——“重點是你的疑問和思考“——更是對思維深度的直接挑戰。她輕輕摩挲著書頁,突然意識到,這絕不僅僅是一次補習,而是一次系統重塑物理思維方式的珍貴機會。
“叮咚“,手機短信提示音打斷了她的思緒。是母親發來的:“華華,見面怎么樣?周老師收你了嗎?你爸一直坐立不安的。“
肖華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能想象到父親假裝看報紙卻頻頻看表的模樣。她快速回復:“收了!周老師給了書和作業,每周六上午上課。我現在回家。“
按下發送鍵后,她忽然想起什么,又補充了一條:“媽,我想吃紅燒排骨。“這是她前世工作后每次回家,母親必做的拿手菜。發完才意識到,現在的母親還不知道未來的女兒會有這個“偏好“。
手機很快又震動起來,這次是陳雨晴:“肖華!緊急情況!劉洋組織了一個學習小組,邀請了班里前十名,居然也叫了你!下周一放學后!什么情況?你被納入學霸圈了?“
肖華盯著手機屏幕,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劉洋,班長兼年級前十的學霸,前世對她這種中下游學生從來不屑一顧。現在突然邀請她加入精英小組?是因為她在課堂上的表現,還是英語競賽的事傳開了?
公交車駛過市中心,窗外的商業街人流如織。肖華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思緒翻騰。劉洋的邀請看似是認可,實則可能是一場試探,甚至是一個陷阱。前世職場中的勾心斗角讓她明白,當原本高高在上的人突然對你示好,背后往往另有目的。
“先別答應,我周一看看情況再說。“她謹慎地回復陳雨晴,然后打開通訊錄,猶豫了一下,撥通了張老師的電話。
“喂,張老師您好,我是肖華。關于英語競賽的事,我想請教您一些備賽建議...“她的聲音壓得很低,生怕被車上其他乘客聽到。
電話那頭,張老師似乎正在翻閱紙張:“肖華啊,我正想聯系你。市里剛發下通知,'希望之星'初賽提前到十月中旬了,比原計劃早了兩周。“
肖華的心猛地一沉。十月中旬?那意味著她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準備時間了!而且剛好撞上第一次月考...
“資料你都看了嗎?“張老師問道。
“看了三分之一,真題做了兩套。“肖華如實回答,“筆試部分問題不大,但即興演講和問答...“
“這樣,明天下午放學后你來我辦公室,我給你做個模擬測試,摸摸底。“張老師的聲音透著不容拒絕的堅定,“還有,從明天開始,每天中午休息時間來我這兒練半小時口語。比賽最考驗的就是臨場反應,必須把舌頭練溜了。“
掛斷電話,肖華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周老師的物理特訓、張老師的英語突擊、劉洋的學習小組、即將到來的月考...所有這些像是一塊塊沉重的磚石,正一塊接一塊地壘在她肩上。而她必須在它們壓垮自己之前,找到平衡的支點。
家門口,熟悉的紅燒排骨香氣已經飄了出來。肖華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表情,推開了門。
“回來啦?怎么樣?“父親肖建國幾乎是立刻從沙發上站了起來,手中的報紙被捏出了褶皺。母親林秀芬也從廚房探出頭,手里還拿著鍋鏟。
肖華舉起那本《大學物理》,嘴角揚起一抹勝利的微笑:“周老師收我了。每周六上午上課,這是第一次的作業。“
肖建國三步并作兩步走過來,接過書翻看。當他看到扉頁上的題詞時,眉頭舒展開來,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驕傲:“嗯,不錯。周老師輕易不給人題詞的。“他頓了頓,聲音放低了些,“作業難嗎?“
“前三章,一周內讀完并寫讀書報告。“肖華故意輕描淡寫地說,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