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透,黎虎就發動了那輛舊皮卡。發動機的轟鳴聲在寂靜的清晨格外刺耳,驚起了樹上的幾只麻雀。他看了眼副駕駛座上疊得方正的棉襖——是給黎曉曉帶的,聽李婆婆說她昨晚直播到很晚,今早肯定又要早起準備材料。
皮卡駛出青禾村,沿著清水河向鄰村劉家屯駛去。河面上飄著薄霧,兩岸的蘆葦已經枯黃,在晨風中簌簌作響。黎虎單手扶著方向盤,另一只手從口袋里摸出一個小本子,上面列著今天要采買的山貨:野生香菇、干辣椒、山核桃,還有...
“吱呀——“皮卡突然剎住。黎虎瞇起眼睛看向路邊——劉家屯的劉大爺正帶著幾個壯漢圍著一頭肥碩的黑豬,熱氣從他們中間升騰而起。原來今天劉家屯“福年豬“,比往年提前了半個月。
黎虎熄火下車,朝人群走去。劉大爺一看見他就熱情招呼:“虎子!來得正好,剛殺的年豬,來點不?“
豬肉的腥甜味混著稻草燃燒的氣息撲面而來。黎虎點點頭,指了指豬頭和排骨。他知道黎曉曉最愛喝排骨湯,而豬頭肉腌制成臘味可以吃一冬天。
“有眼光!“劉大爺掄起砍刀,利落地剁下半個豬頭和一扇排骨,“今早剛殺的,肉還熱乎著呢!“
排骨粉紅鮮嫩,帶著大理石般的脂肪紋路;豬頭肥瘦相間,耳朵透亮。黎虎付了錢,又幫忙收拾了一會兒,臨走時劉大爺還塞給他一掛豬血腸:“帶回去嘗嘗,我家老婆子親手灌的,加了荸薺粒,爽口!“
回程路上,黎虎拐進了青禾村后山的竹林。霜降后的竹林越發清幽,竹葉邊緣結著細小的冰晶,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他停下車,從后斗取出小鋤頭和麻袋,熟練地尋找著冬筍的蹤跡。
有經驗的挖筍人能從地面微小的隆起和竹鞭走向判斷筍的位置。黎虎蹲下身,手指輕輕撥開一層枯葉,露出下面微微龜裂的泥土。幾鋤頭下去,一個黃白色、尖錐形的冬筍就露出了頭,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不到半小時,黎虎就挖了七八個肥嫩的冬筍,個個都有拳頭大小。他挑了三個最飽滿的放在一邊——這是要給黎曉曉做湯的,剩下的可以曬成筍干或者腌起來。
回到“曉院“時已近中午。黎虎輕手輕腳地卸貨,生怕吵醒可能還在補覺的黎曉曉。他將山貨分門別類放好,豬頭掛在通風處準備腌制,然后開始處理排骨和冬筍。
廚房里,黎虎的動作干凈利落。排骨剁成均勻的小段,冷水下鍋焯去血沫;冬筍剝去層層外殼,露出嫩黃的筍肉,切成滾刀塊;再拍塊老姜,揪幾根自家種的香蔥打結。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加滿清水,大火燒開后轉文火慢燉。
趁著燉湯的工夫,黎虎取出昨天買的豬小腸,準備灌制血腸。劉大爺給的血腸是現成的,但他記得黎曉曉提過想吃加了糯米的版本。蒸熟的糯米拌入豬血、五香粉和切碎的豬油渣,再一點點灌進腸衣,用棉線分段扎緊。這活計需要耐心,但黎虎做得一絲不茍,仿佛在制作什么珍貴工藝品。
砂鍋里的湯漸漸變成奶白色,冬筍的清香和排骨的醇厚交織在一起,彌漫了整個院子。黎虎撇去浮沫,撒了把枸杞,又悄悄加了一小撮當歸——黎曉曉最近熬夜多,該補補氣血。
湯燉好的同時,血腸也蒸熟了。黎虎切了一小段嘗了嘗,咸香中帶著糯米的甜軟,豬油渣增加了脆脆的口感,確實比純血腸更豐富。他滿意地點點頭,找出保溫桶盛湯,又用竹飯盒裝了血腸和米飯,最后還不忘抓一小把蔥花單獨包起來。
正要出門時,黎虎突然想起什么,返回工作間翻找了一會兒,拿出一個圓形的竹制杯墊。這是他前幾天隨手做的,邊緣刻著細密的茉莉花紋,不仔細看幾乎發現不了。他將杯墊墊在保溫桶下面,這才提著食盒往黎曉曉家走去。
黎曉曉正在院子里晾曬第二批蘿卜干。與前幾日不同,今天的蘿卜條切得更均勻,晾曬的間距也恰到好處,顯見是得了三嬸真傳。她穿著件寬松的毛衣,頭發隨意挽起,幾縷碎發垂在頸邊,隨著動作輕輕晃動。
“虎子哥!“看到黎虎進門,她直起腰,臉上綻開笑容,“我正想著你呢,昨天的直播反響太好了,好多觀眾問什么時候上架蘿卜干。“
黎虎舉了舉手中的食盒,又指了指廚房的方向。
“給我送飯?“黎曉曉眼睛一亮,“你做了什么好吃的?“
打開保溫桶的瞬間,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乳白色的湯面上浮著金色油花和枸杞,冬筍如玉,排骨粉嫩,翠綠的蔥花撒在上面,令人食欲大開。
“冬筍排骨湯!“黎曉曉驚喜地叫道,“這個季節的冬筍最鮮了!你什么時候去挖的?“
黎虎笑了笑,幫她擺好碗筷,又拿出還冒著熱氣的血腸和米飯。黎曉曉迫不及待地舀了勺湯送入口中,鮮美的滋味讓她滿足地瞇起眼睛。
“太好喝了!“她含糊不清地說,又夾了塊冬筍,“又脆又甜,一點澀味都沒有,火候正好。“
黎虎坐在對面,靜靜地看著她大快朵頤。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黎曉曉的側臉上,能看到細小的絨毛和鼻尖上的一顆幾乎不可見的小雀斑。她喝湯時習慣先吹三下,然后小口啜飲,像只謹慎的貓咪。
“你也吃啊,“黎曉曉夾了段血腸給他,“這血腸是你灌的?加了糯米?“
黎虎點點頭,咬了一口。血腸外皮緊實彈牙,內里糯軟香濃,確實不錯。
“對了,“黎曉曉突然想起什么,“下午我要直播做臘味,你買的豬頭正好派上用場。三嬸說要教我傳統腌制方法,觀眾肯定喜歡。“
正說著,她挪動保溫桶時發現了下面的竹制杯墊。拿起來細看,邊緣的茉莉花紋精致細膩,顯然花了不少心思。
“這是...“黎曉曉的手指輕輕撫過花紋,突然覺得喉嚨有些發緊。
黎虎假裝沒注意到她的反應,低頭專心吃飯。但耳根卻悄悄紅了,暴露了他內心的波動。
黎曉曉將杯墊放在一旁,繼續喝湯,卻時不時用余光瞟向那個小小的竹制品。不知為何,今天的湯似乎格外溫暖,一直暖到了心里。
飯后,黎曉曉堅持自己洗碗。黎虎也沒爭,轉身去院子里檢查蘿卜干的晾曬情況。陽光正好,蘿卜條已經半干,呈現出半透明的琥珀色。他調整了幾個竹篩的角度,讓它們能均勻受光。
“虎子哥,“黎曉曉擦著手走出來,“下午直播你能來幫忙嗎?三嬸雖然答應出鏡,但她年紀大了,搬豬頭什么的還得靠你。“
黎虎點點頭,指了指太陽,又指了指西邊——意思是下午三點左右過來。
“太好了!“黎曉曉開心地說,“那我先準備一下材料和設備。“
黎虎離開時,回頭看了一眼。黎曉曉正站在院子里,手里拿著那個竹杯墊,不知在想什么。陽光給她鍍上了一層金邊,整個人像是會發光一般。
下午的直播異常火爆。三嬸雖然一開始緊張得說不出話,但一講到她拿手的臘味腌制方法,立刻滔滔不絕起來。從鹽糖比例到香料搭配,從揉搓手法到晾曬技巧,老人家幾十年的經驗傾囊相授。
黎虎則默默充當助手,按三嬸的要求搬動豬頭、調整鏡頭,偶爾在黎曉曉手忙腳亂時遞上正確的工具。有觀眾注意到這個“神秘幫手“總是在最需要時出現,彈幕開始刷屏:
“那個小哥哥好貼心啊!“
“他們倆肯定是一對吧?“
“默契度滿分!“
黎曉曉看到這些彈幕,耳尖微微發紅,但專業素養讓她很快調整狀態,繼續講解:“...豬頭肉要用高度白酒先擦一遍,既能殺菌又能去腥...“
直播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結束時觀看人數突破了五萬。黎曉曉關掉設備,長舒一口氣,這才發現黎虎不知何時已經泡好了菊花茶,正和三嬸坐在院子里休息。
“今天太成功了!“黎曉曉接過茶杯,一飲而盡,“三嬸,您講得太好了,觀眾都說要拜您為師呢!“
三嬸笑得合不攏嘴:“我這老把式還有人稀罕?現在年輕人啊...“她看了看天色,“喲,不早了,我得回去給老頭子做飯。“
黎虎起身,示意送三嬸回家。老人家擺擺手:“不用不用,你們年輕人忙你們的。“臨走前,她神秘地沖黎曉曉眨眨眼,“虎子是個好孩子,心里裝著你呢。“
黎曉曉頓時臉紅得像晚霞,手里的茶杯差點打翻。黎虎假裝沒聽見,低頭收拾著直播設備,但脖子后面已經紅了一片。
送走三嬸,院子里突然安靜下來。夕陽西下,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黎曉曉清了清嗓子:“那個...今天謝謝你,湯很好喝。“
黎虎點點頭,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竹筒遞給她。打開一看,里面是曬干的桂花,香氣撲鼻。
“給我的?“黎曉曉嗅了嗅,“好香!可以做桂花蜜了。“
黎虎指了指廚房的方向,又做了個沖泡的動作——可以泡茶喝。
“嗯,明天就試試。“黎曉曉小心地蓋上竹筒,突然想起什么,“對了,你等一下。“
她跑進屋里,不一會兒拿著一個布包出來:“給你的,算是...謝禮。“
黎虎打開布包,里面是一條深藍色的圍巾,針腳細密,邊緣繡著幾片竹葉。他驚訝地抬頭,眼中滿是詢問。
“我...我跟著李婆婆學的,“黎曉曉不好意思地絞著手指,“織得不好,你將就著用...“
黎虎將圍巾貼在臉上,柔軟的羊毛帶著陽光的味道。他做了個“暖和“的手勢,眼睛亮得像星星。
“你喜歡就好,“黎曉曉松了口氣,“冬天快到了,你總是一大早就出門...“
話沒說完,黎虎突然上前一步,輕輕抱了她一下,隨即飛快地松開,轉身就走。這個突如其來的動作讓黎曉曉愣在原地,等她回過神,黎虎已經走到院門口了。
“虎子哥!“她下意識喊住他。
黎虎回頭,夕陽將他的輪廓鍍上一層金邊,看不清表情。
“明天...明天還來吃飯嗎?“黎曉曉問了個傻問題。
黎虎點點頭,舉起圍巾揮了揮,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黎曉曉站在原地,感覺心臟跳得厲害。她慢慢走回屋里,發現黎虎不知何時已經將腌制好的豬頭掛在了通風處,還收拾好了直播用的所有器材。
桌上放著那個竹杯墊,旁邊多了一個小竹雕——是一只憨態可掬的小豬,正是今天直播的主角。黎曉曉拿起竹雕,發現底部刻著今天的日期和“臘味直播“四個小字。
她突然想起什么,跑進儲物間,翻出前幾天發現的那個小木箱。打開一看,里面果然又多了一件新藏品——她今天直播時用過的一個竹制調料盒,底部同樣刻著日期和事件。
箱子里每件物品都代表著一個共同記憶,按時間順序整齊排列,最早的要追溯到他們兒時。黎曉曉輕輕撫過這些物件,突然明白了黎虎這些年無聲的守候。
窗外,最后一縷夕陽也消失了。黎曉曉將小豬竹雕放進箱子,合上蓋子,卻沒有放回原處,而是帶回了自己的房間。
夜深了,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月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來,在地上畫出一道銀線。黎曉曉起身,從抽屜里取出一個筆記本,開始寫寫畫畫——是“曉院“明年春天的擴建計劃。
她想象著黎虎看到這個計劃時的表情,不由得微笑起來。霜降的夜晚很冷,但心里卻像揣著一個小太陽,溫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