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在青禾村委會門前新掛的牌匾上——“青禾便民超市“六個紅色大字在雪地里格外醒目。黎曉曉哈著白氣,搓了搓凍得發(fā)紅的手指,將最后一張促銷海報貼在玻璃門上。
“完美!“她退后兩步欣賞自己的杰作。透過擦得锃亮的玻璃,可以看到超市內(nèi)整齊的貨架上擺滿了米面糧油、日用百貨,靠窗的位置還設(shè)了個小零食區(qū),擺著瓜子、花生和孩子們最愛的水果糖。
身后傳來踩雪的咯吱聲,黎虎扛著一箱貨物走來,黑色羽絨服上落滿了雪花。他放下箱子,朝掌心哈了口熱氣,然后伸手輕輕拂去黎曉曉發(fā)梢上的一片雪花。這個自然而親昵的動作讓兩人都愣了一下,黎曉曉的耳尖立刻紅了起來。
“貨都上齊了嗎?“她慌忙轉(zhuǎn)身推開超市門,冷風(fēng)趁機鉆入衣領(lǐng),卻吹不散臉上突如其來的熱度。
黎虎跟進來,指了指角落的幾個空箱子,又豎起大拇指。超市雖小,但貨品齊全——從醬油醋鹽到牙膏肥皂,從針頭線腦到作業(yè)本鉛筆,幾乎涵蓋了村民日常所需。最顯眼的位置擺著幾桶食用油,正是上次流動商店團賣的那種“特價品“,不過這里的油明碼標(biāo)價,生產(chǎn)日期新鮮,還附有質(zhì)檢報告。
“曉曉,虎子,都準(zhǔn)備好了嗎?“小王書記王遠的聲音從門外傳來,他身后跟著幾個村委會成員和村民代表,“今天可是咱們超市第一天營業(yè),縣里領(lǐng)導(dǎo)都要來參觀呢!“
黎曉曉拍了拍收銀臺新安裝的掃碼機:“萬事俱備!就等您宣布那個'秘密武器'了。“
王遠神秘地笑了笑,從公文包里掏出一疊彩頁分給大家。黎曉曉接過一看,是設(shè)計精美的“積分卡“和使用說明。
“這是我大學(xué)同學(xué)在XJ駐村時搞的創(chuàng)新,“王遠興奮地解釋,“村民參與村里組織的公益活動,比如打掃衛(wèi)生、巡防值勤、照顧孤寡老人等,都能獲得相應(yīng)積分。積分可以在這里兌換商品,或者抵扣現(xiàn)金。“
眾人傳閱著積分表:清掃一段村道積2分,參加夜間巡邏積3分,幫助老人劈柴挑水積5分……而超市里的商品也標(biāo)明了積分兌換值,一包鹽10分,一塊肥皂15分,一桶油100分。
“這主意太棒了!“李嬸第一個拍手,“我家那口子整天閑得發(fā)慌,這下有地方使勁了。“
“孩子們也能參與,“黎曉曉補充道,“撿垃圾、掃雪這些輕活他們都能干,既能培養(yǎng)責(zé)任心,又能換零食吃。“
正說著,門外傳來汽車喇叭聲。縣里的考察組到了,帶隊的是分管鄉(xiāng)村振興的趙副縣長。一行人參觀了小超市,對積分制度贊不絕口。
“這才是真正的村民自治,“趙副縣長握著王遠的手說,“把'要我干'變成'我要干',青禾村又走在前頭了!“
開業(yè)儀式簡單而熱鬧。王遠剪彩后,村民們蜂擁而入,好奇地打量著這個新鮮事物。黎曉曉和黎虎分工合作,她負責(zé)介紹商品和積分規(guī)則,黎虎則默默補貨、整理貨架。幾個孩子圍在零食區(qū)嘰嘰喳喳,計算著要撿多少垃圾才能換到心儀的糖果。
“曉曉姐,我明天就帶弟弟去撿瓶子!“小芳仰著臉認真地說。
黎曉曉摸摸她的頭:“好孩子,記得戴手套,天冷。“
中午時分,超市迎來了第一位用積分兌換的顧客——張大爺。老人家顫巍巍地掏出一張記滿紅勾的積分卡:“我?guī)屠贤躅^家修了三天屋頂,夠換瓶醬油不?“
黎曉曉核對后,鄭重地將一瓶品牌醬油裝進布袋遞給他:“張大爺,您還多5分呢,要不再拿包鹽?“
老人笑得滿臉皺紋舒展:“好閨女,這制度好啊!咱這把老骨頭也有用了。“
看著老人離去的背影,黎曉曉心里暖融融的。她轉(zhuǎn)身發(fā)現(xiàn)黎虎正望著她,眼神溫柔得像是融化的雪水。兩人相視一笑,超市里嘈雜的人聲仿佛瞬間遠去,只剩下彼此眼中的光芒。
下午,王遠召集村民代表大會,宣布開展“迎新春環(huán)境整治周“活動,參與勞動的村民將獲得雙倍積分。消息一傳出,第二天一早,村委會門前就排起了長隊。男女老少戴著印有“青禾志愿者“的紅袖章,扛著掃把、鐵鍬等工具,個個摩拳擦掌。
黎曉曉和黎虎負責(zé)劃分責(zé)任區(qū)。雪后的村莊銀裝素裹,美則美矣,卻也暴露出不少衛(wèi)生死角——柴草亂堆、垃圾亂丟、污水結(jié)冰。村民們分成若干小組,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讓黎曉曉驚訝的是,連平日里游手好閑的“懶漢“劉三都來了,還專門挑了最臟的垃圾集中點。“俺要掙積分換酒喝!“他理直氣壯地說,手上動作卻不含糊,不一會兒就清出了一大堆陳年垃圾。
孩子們也不甘示弱,在黎曉曉的組織下成立了“小小護衛(wèi)隊“,專門撿拾路邊和河岸的零星垃圾。小芳帶著弟弟,一人拿夾子一人拎袋子,配合默契,每撿滿一袋就驕傲地向黎曉曉“報功“。
黎虎則帶著青壯年清理積雪和淤泥。他脫掉外套,只穿一件灰色毛衣,揮鍬的動作干凈利落,結(jié)實的臂膀肌肉隨著動作起伏,引得幾個年輕媳婦偷偷多看幾眼。黎曉曉無意中瞥見,心里莫名泛起一絲酸意,趕緊低頭記錄積分。
中午,村委會提供免費的熱粥和饅頭。村民們圍坐在打掃干凈的文化廣場上,邊吃邊比誰得的積分多。歡聲笑語中,不知誰起了個頭,大家唱起了古老的村謠。黎曉曉驚訝地發(fā)現(xiàn),黎虎的嗓音低沉悅耳,雖然不能說話,但哼唱的調(diào)子準(zhǔn)確動人。
“虎子哥唱歌真好聽!“小芳拍手道。
黎虎靦腆地笑笑,繼續(xù)低頭喝粥。黎曉曉卻注意到他耳根泛紅,像是被人戳破了什么秘密。
三天后,青禾村煥然一新。道路兩旁的積雪被整齊地堆在樹下,柴草碼放得如同藝術(shù)品,連雞鴨都被圈養(yǎng)在統(tǒng)一的區(qū)域。最讓人驚喜的是清水河畔——原本垃圾遍布的河岸被清理得干干凈凈,黎虎還帶人修了幾個簡易長椅,方便村民休憩。
“這哪是咱們村啊?“從鎮(zhèn)上回來的王嬸站在村口直揉眼睛,“我都不敢認了!“
積分超市的生意隨之火爆。村民們用勞動換來的積分兌換商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黎曉曉和黎虎忙得腳不沾地,每天早開晚關(guān),賬本記得密密麻麻。
這天傍晚,超市剛打烊,黎曉曉正在整理貨架,突然發(fā)現(xiàn)最上層有一本破舊的冊子,像是被人無意中落下的。她好奇地拿下來,封面上《青禾風(fēng)物志》四個褪色大字依稀可辨。
“虎子哥,你看這個。“她招呼正在后倉清點庫存的黎虎。
書是幾十年前的手寫油印本,記載了青禾村的物產(chǎn)風(fēng)貌。翻到中間時,一頁關(guān)于紫玉竹的記載吸引了黎曉曉的注意:
“紫玉竹,唯青禾后山可活。竹王高逾三丈,通體紫光,百年一開花。諺云:竹王開花日,血脈歸鄉(xiāng)時。“
書頁間還夾著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年輕的黎爺爺,身旁站著個面容模糊的男子。黎曉曉心頭一震——那人的輪廓與她父親竟有七八分相似!
“這...“她剛想說什么,照片背面一行小字映入眼簾:“戊寅年冬,與友共護竹王。“
黎虎看到照片,瞳孔驟然收縮。他指著照片上黎爺爺胸前佩戴的玉佩,又指了指自己的脖子——那塊玉如今正掛在他脖子上。
“你爺爺和你父親...他們是不是知道紫玉竹的秘密?“黎曉曉輕聲問。
黎虎神色復(fù)雜,正要寫字回應(yīng),超市門突然被推開,小王書記匆匆進來:“曉曉,虎子,快出來看!后山的竹王...它發(fā)芽了!“
兩人顧不上多想,跟著王遠奔向村后。夕陽下,那株高大的紫玉竹王根部,幾株嫩綠的新芽破土而出,在積雪中格外醒目。幾位村中老人已經(jīng)圍在那里,神色既驚又喜。
“奇了怪了,“最年長的馬大爺拄著拐杖喃喃道,“竹王上次發(fā)芽還是虎子出生那年...“
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黎虎。他站在竹王前,冬日的陽光透過竹葉斑駁地灑在他身上,喉結(jié)處的那道傷疤在光線下泛著奇異的紫色光澤,與紫玉竹的顏色如出一轍。
黎曉曉心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動。她悄悄靠近黎虎,兩人的手背不經(jīng)意間相觸,誰都沒有移開。
“竹王開花日,血脈歸鄉(xiāng)時...“馬大爺意味深長地看了看黎虎,又看了看黎曉曉,“老黎說過,等竹王再開花,他們家的秘密就能見光了。“
夜幕降臨,村民們陸續(xù)散去。黎曉曉和黎虎留在最后,借著月光凝視那幾株新芽。寂靜中,黎虎突然拉起黎曉曉的手,在她掌心一筆一畫寫下三個字:“相信我。“
黎曉曉握緊他的手,點了點頭。紫玉竹在夜風(fēng)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一個塵封已久的秘密。
回到“曉院“,黎曉曉輾轉(zhuǎn)難眠。她起身翻開那本《青禾風(fēng)物志》,在最后一頁發(fā)現(xiàn)了一幅手繪地圖,標(biāo)注著后山一處名為“竹淚泉“的地方。地圖邊緣還有一行褪色的小字:“紫玉髓,藏于泉下,唯血脈可啟。“
窗外,今年的第一場大雪悄然而至。黎曉曉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黎虎正站在竹王下,手中的玉佩在月光下泛著與紫玉竹同樣的微光。而遠處山路上,一個撐著黑傘的身影正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傘下露出的半張臉上,赫然有著與那張老照片中男子相似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