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夜,青禾村下了一場細雪。黎曉曉推開“曉院“的木窗,呵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凝成一團。遠處祠堂的方向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村民們正在為一年一度的冬至大祭做準備。
她系緊棉襖的腰帶,剛踏出院門,就看見黎虎站在不遠處的老槐樹下,手里捧著個冒著熱氣的竹筒。晨光透過樹枝斑駁地灑在他身上,黑色的棉襖領口露出一截深紫色的圍巾,那是黎曉曉前幾天偷偷放在他家門口的。
“早啊,虎子哥!“黎曉曉小跑過去,“這么冷的天還特地過來?“
黎虎將竹筒遞給她,里面是熱騰騰的八寶粥,紅棗、蓮子、桂圓等食材熬得綿軟香甜,還帶著一絲淡淡的竹香。黎曉曉捧在手里,熱度從掌心一直蔓延到心口。
“你熬的?“她抿了一口,瞇起眼睛,“好吃!“
黎虎搖搖頭,指向祠堂方向:【爺爺早起熬的,給幫忙的人。】
祠堂前已經聚集了不少村民。青禾村的黎氏祠堂是座三進兩院的古建筑,青磚灰瓦,飛檐翹角,平日里只開放前院供村民祭拜,唯有冬至這天,中院和后院的廳堂才會完全敞開。黎曉曉看到小王書記王遠正帶著幾個年輕人掛燈籠、貼對聯;李嬸和幾個婦女在擦拭供桌;而孩子們則忙著清掃庭院積雪,個個鼻尖凍得通紅卻干勁十足。
“曉曉來啦!“王遠招呼道,“正好,你和虎子去后院幫忙搬祭器吧,黎爺爺在那兒。“
穿過中院的石板路,黎曉曉感受到一種不同尋常的氛圍。祠堂后院的古柏樹下,黎爺爺正指揮幾個壯年男子從庫房搬出各種祭祀用具——青銅香爐、漆木供盤、錫制燭臺...這些平日里難得一見的器物在晨光中泛著古樸的光澤。
“曉曉,“黎爺爺見到他們,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笑容,“來幫我整理族譜。虎子,你去把正廳的地龍燒起來。“
黎爺爺領著黎曉曉進入后院的正廳,這里比前院更加莊嚴肅穆。高大的梁柱上懸掛著歷代祖先的畫像,正中的神龕供奉著黎氏始祖的牌位。廳內陰冷潮濕,黎曉曉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冬至祭祖是我們黎家最重要的儀式,“黎爺爺從神龕下方的柜子里捧出幾本厚重的冊子,“族里男子都要參加,女子嘛...本來是不讓進的,但現在新時代了,你又是大學生,幫著我這老頭子整理文書總沒問題。“
黎曉曉小心翼翼地接過族譜。最上面那本封面上用楷書寫著“黎氏族譜·戊寅年續“,紙張已經泛黃,邊角處有些磨損。
“您放心,我一定仔細幫忙。“她輕聲承諾。
黎爺爺滿意地點點頭,轉身去查看地龍的燒火情況。黎曉曉獨自坐在廳側的矮桌前,開始整理族譜。翻到中間時,一張對折的宣紙從中滑落。她展開一看,上面用工整的小楷記錄著一段關于紫玉竹的文字:
“紫玉竹,黎氏守護之靈植。竹王高逾三丈,通體紫光,百年一開花。祖訓云:竹王開花日,血脈歸鄉時。戊寅年冬,竹王突現異象,新筍破雪而出,是夜...“
文字在這里戛然而止,像是被刻意中斷。黎曉曉的心砰砰直跳,她想起前些日子在超市發現的那本《青禾風物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正想繼續往下看,一陣腳步聲從門外傳來,她慌忙將紙條重新夾回族譜中。
黎虎端著炭盆走進來,地龍的熱氣已經開始在廳內彌漫。他放下炭盆,好奇地看了一眼黎曉曉手中的族譜。
“你爺爺讓我幫忙整理,“黎曉曉解釋道,“黎家的歷史真悠久啊。“
黎虎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他走到神龕前,恭敬地上了一炷香,然后示意黎曉曉跟他去側廳。那里堆放著更多待整理的文書和祭器。
側廳比正廳小一些,墻上掛著幾幅古舊的字畫。黎曉曉被其中一幅吸引——畫中是后山的紫玉竹林,竹王挺拔于中央,樹下站著兩個模糊的人影。畫作題款只有簡單幾個字:“戊寅冬,與友護竹。“
“虎子哥,“黎曉曉忍不住問,“戊寅年是哪一年?“
黎虎思索片刻,在地上寫道:【1998年】。然后又補充:【我出生那年。】
黎曉曉心頭一震。1998年冬,正是黎虎出生、竹王發芽的年份,也是那張老照片拍攝的時間。太多的巧合讓她隱約感到不安,仿佛觸摸到了一個巨大謎團的邊緣。
一整天的忙碌后,祠堂煥然一新。前院搭起了臨時灶臺,婦女們忙著準備祭祖宴席;中院擺好了數十張桌椅,供明日族人聚餐使用;而后院的正廳則布置得莊嚴肅穆,神龕前的供桌上擺滿了三牲五果,香燭長明。
傍晚時分,黎曉曉和黎虎被黎爺爺叫到祠堂后的一個小院落。這里是黎家的私密空間,平日絕不對外開放。院中有一口古井,井臺上刻著精美的竹葉紋樣。
“明天就是冬至了,“黎爺爺坐在井邊的石凳上,聲音低沉,“有些事該讓你們知道了。“
老人從懷中取出一塊用紅布包裹的物件,緩緩展開——是一塊通體紫瑩的玉佩,形狀像一片竹葉,在暮色中泛著奇異的光澤。
“這是我們黎家的傳家寶,'紫玉符',“黎爺爺將玉佩遞給黎虎,“本該在你成年時傳給你,但...“
他的目光落在黎虎喉部的傷疤上,欲言又止。黎曉曉注意到,玉佩的形狀與黎虎的傷疤輪廓驚人地相似。
黎虎接過玉佩的瞬間,玉佩突然閃過一絲微光,但轉瞬即逝,讓人懷疑是否是錯覺。黎爺爺似乎沒有注意到,繼續道:“黎家世代守護紫玉竹,尤其是竹王。傳說竹王與黎家血脈相連,會在特定時刻顯現異象。“
“比如開花?“黎曉曉脫口而出。
黎爺爺銳利的目光轉向她:“你怎么知道?“
黎曉曉支吾著解釋是在村志上看到的。老人將信將疑,但沒有追問。他轉向黎虎:“明天祭祖后,你帶著玉佩去竹淚泉,到時候自然明白。“
離開祠堂時,天已全黑。村道上掛起了紅燈籠,為明天的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黎曉曉和黎虎并肩走著,各懷心事。
“虎子哥,“黎曉曉打破沉默,“你爺爺說的那些...你之前知道嗎?“
黎虎搖搖頭,眉頭緊鎖。他在手機上打字:【小時候爺爺常帶我去看竹王,但從不解釋。我十歲那年,竹王突然落葉,我發高燒三天,醒來后這里...】他指了指喉部的傷疤,【就多了這個。】
黎曉曉倒吸一口冷氣。她突然想起馬大爺說過的話——竹王上次發芽是黎虎出生那年,而那次落葉又與他高燒時間吻合。紫玉竹與黎虎之間,顯然存在著某種超自然的聯系。
回到“曉院“,黎曉曉輾轉難眠。窗外,冬至的第一縷月光穿透云層,灑在床頭的小木兔上。她起身翻開抽屜,找出那張老照片和《青禾風物志》,試圖拼湊線索。照片背面的“戊寅年冬,與友共護竹王“與畫作題款一字不差,而書中關于紫玉竹的記載也與黎爺爺的說法相互印證。
“血脈歸鄉時...“她喃喃自語,一個大膽的猜測浮現在腦海——黎虎是否就是那個“歸鄉的血脈“?而“開花“又預示著什么?
冬至日清晨,村中響起了震耳的鞭炮聲。黎曉曉穿上最厚實的棉襖,特意在發間簪了一朵小紅花,這是村里女子祭祖時的傳統裝扮。推開院門,她驚訝地發現黎虎已經等在門外,而且罕見地穿了一身深藍色的傳統服飾,襯得他更加挺拔俊朗。
“哇,“黎曉曉忍不住贊嘆,“你今天真精神!“
黎虎不自在地整了整衣領,耳根微紅。他遞給黎曉曉一個小布包,里面是幾塊熱乎乎的艾草糍粑,冬至這天吃艾草糍粑是青禾村的習俗,寓意驅寒避邪。
祠堂前已經人頭攢動。黎氏族人無論遠近,這一天都會盡量趕回參加祭祖。黎曉曉看到了許多陌生面孔,有從城里回來的年輕人,也有白發蒼蒼的老者。人群中,一個高瘦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穿著考究的深灰色大衣,正與幾位村老交談,側臉輪廓讓黎曉曉莫名覺得熟悉。
“那是誰?“她小聲問黎虎。
黎虎瞇眼看了看,搖搖頭表示不認識。他在手機上查了查族譜名單,打字給黎曉曉看:【可能是黎志遠,省城工作的,很少回來。】
祭祖儀式準時開始。黎爺爺作為族長,身著絳紫色長袍,頭戴黑色方巾,莊嚴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在他的帶領下,族人們依次上香、跪拜、獻祭品。黎曉曉作為外姓人,安靜地站在一旁觀禮,但內心卻被這種莊嚴的儀式感深深震撼。
當黎虎上前行禮時,黎曉曉注意到那個叫黎志遠的男子死死盯著黎虎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更奇怪的是,當黎虎經過神龕前的燭火時,他喉部的傷疤似乎微微泛起了紫光,但轉瞬即逝,黎曉曉懷疑是自己眼花了。
正午時分,祭祖進入高潮。黎爺爺取出一本古老的冊子,開始誦讀黎氏祖訓。渾厚的聲音在祠堂內回蕩,所有人都屏息靜聽。就在這時,祠堂大門被推開,一個身影匆匆走入。
黎曉曉回頭,差點驚叫出聲——來人約莫五十歲上下,面容憔悴但依稀可辨,正是她多年未見的父親黎建國!而更令她震驚的是,當她再次看向那個叫黎志遠的男子時,突然意識到為什么覺得他眼熟了——他與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儀式結束后,黎曉曉顧不上與突然出現的父親寒暄,急忙尋找黎虎。她在祠堂后院找到了他,黎虎正站在那口刻有竹紋的古井旁,神色凝重。
“虎子哥!“她氣喘吁吁地跑過去,“我爸爸來了,還有那個黎志遠...他們...“
話未說完,黎曉曉發現黎虎手中握著那塊紫玉符,玉佩在正午的陽光下泛著奇異的紫光,而更驚人的是,黎虎喉部的傷疤也在同步發光,仿佛在與玉佩共鳴!
黎虎看起來同樣震驚。他拉著黎曉曉蹲下身,在井臺邊緣發現了一行之前未曾注意的小字:“冬至子時,竹淚泉開。“
“這是...什么意思?“黎曉曉聲音發顫。
黎虎搖搖頭,但眼神堅定。他在手機上打字:【今晚我們去竹淚泉。】
下午的祭祖宴席上,黎曉曉終于有機會與父親說話。黎建國看上去比上次見面蒼老了許多,鬢角全白,但眼睛依然有神。他解釋說這次回來是為了查閱一些家族資料,順便看看女兒。
“爸,你認識黎志遠嗎?“黎曉曉直截了當地問。
黎建國的筷子頓了一下:“你怎么知道他的名字?“
“他今天來祭祖了,長得跟你年輕時特別像。“
黎建國放下碗筷,神色復雜:“他是我堂兄,年輕時...出了些事,離開村子很多年。“他環顧四周,壓低聲音,“曉曉,離紫玉竹遠一點,尤其是竹王。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什么事情?“黎曉曉追問。
但黎建國已經站起身,借口去敬酒結束了談話。黎曉曉注意到,整個宴席期間,黎志遠的目光始終若有若無地追隨著黎虎,而當黎虎不經意轉頭與他對視時,兩人都迅速移開視線,仿佛有某種無言的默契。
夜幕降臨,村中的慶祝活動仍在繼續。篝火晚會、民歌對唱、餃子宴...熱鬧非凡。但黎曉曉和黎虎卻悄悄離開了人群,向后山的竹淚泉進發。
冬至的夜晚格外寒冷。月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幽藍的光芒。兩人穿著厚實的雪地靴,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中行進。黎虎手持強光手電,不時回頭確認黎曉曉跟上。他的圍巾在寒風中飄揚,像一面深紫色的旗幟。
竹淚泉位于紫玉竹林深處,是一處常年不凍的山泉,傳說竹王落淚成泉,故得此名。當兩人到達時,已是子夜時分。泉水在月光下泛著銀光,四周的紫玉竹投下斑駁的影子。
黎虎取出紫玉符,玉佩此刻散發出柔和的紫光,與他喉部傷疤的光芒相互呼應。他沿著泉水邊緣行走,突然在一處巖壁前停下——那里隱約可見幾道人工開鑿的痕跡,組成了一個與紫玉符形狀相同的凹槽。
“這就是...鑰匙孔?“黎曉曉聲音發顫。
黎虎點點頭,深吸一口氣,將紫玉符按入凹槽。剎那間,一道耀眼的紫光爆發,巖壁發出低沉的轟鳴,緩緩移開,露出一個黑洞洞的入口!
兩人驚訝地對視一眼,黎虎取出手電,率先踏入。通道狹窄潮濕,墻壁上長滿了發光的苔蘚,提供微弱的光線。走了約莫二十米,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圓形的石室出現在面前,中央是一泓清泉,泉眼周圍刻滿了古老的符文。
“這是...“黎曉曉剛想說話,突然被墻上的壁畫吸引了注意力。
石室四壁刻滿了精美的浮雕,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紫玉竹從天而降,選中黎氏先祖為守護者;竹王每百年開花一次,需有血脈純凈者獻祭;戊寅年冬,竹王突現異象,兩名青年冒險護竹...
黎曉曉的心砰砰直跳。壁畫中護竹的兩人,一個明顯是年輕時的黎爺爺,而另一個...竟與黎志遠和父親黎建國有七分相似!
就在這時,黎虎突然捂住喉嚨跪倒在地,傷疤處迸發出刺目的紫光。泉水中央開始翻涌,一個水晶匣子緩緩升起,里面靜靜地躺著一枚與黎虎傷疤形狀完全吻合的紫玉符咒!
“虎子哥!“黎曉曉驚慌地扶住他,“你怎么樣?“
黎虎痛苦地搖搖頭,指向水晶匣子,眼中滿是決然。黎曉曉明白他的意思,咬牙沖向泉眼。就在她的手指即將觸碰到水晶匣子的瞬間,石室入口處傳來一個冰冷的聲音:
“住手!那不是給你們的東西!“
黎曉曉猛地回頭,只見黎志遠站在通道口,手中握著一把奇怪的匕首,刀刃在紫光中泛著不祥的紅色。而更令她震驚的是,父親黎建國就站在他身旁,臉上寫滿了愧疚與痛苦!
“爸?你們...怎么會...“
黎建國避開女兒的目光:“曉曉,離開這里。有些事情你不該參與。“
黎志遠則死死盯著黎虎:“二十年了...終于等到這一天。黎家的'竹靈之子',果然是你。“
黎虎掙扎著站起來,將黎曉曉護在身后。紫光越來越盛,整個石室開始震動,泉水沸騰般翻滾。墻上的符文逐一亮起,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塵封已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