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的牧場上,少年巴圖爾盤腿坐在氈房前。他手中的平板顯示羊群三維模型,指尖輕劃便調出獸醫診斷方案。“北斗比牧羊犬靠譜。”他笑著展示耳標傳回的體溫數據,祖父的胡琴在身后低吟。
阿拉山口口岸的凌晨,我裹著大衣看跨境包裹飛馳。智能叉車將哈薩克斯坦面粉裝進中歐班列,區塊鏈電子鎖“咔嗒”閉合的剎那,報關員小張的眼鏡映滿數據流:“現在清關只需三分鐘,古絲路駝隊要走三個月呢。”
最魔幻的場景在沙漠農業站。穿白大褂的姑娘在實驗室培育旱稻,窗外無人機群正掠過棉田噴灑。她將試管舉向陽光:“這里面包著能在火星生長的種子。”沙粒敲打玻璃的細響中,我忽然聽見未來的腳步聲——當牧人的長鞭進化為平板電腦,當駝鈴變作物流提示音,古老的邊疆正在成為文明升級的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