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玫瑰與紫藤的來信》
**五年后·肯尼亞難民營改建的醫療教育中心**
姜曉拆開快遞包裹時,一陣淡雅的紫藤花香從紙箱中飄出。她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那本燙金精裝書——《縫隙之外:姜雨晴未公開作品集》,扉頁上別著一朵壓干的玫瑰書簽。
“周星辰!“她朝辦公室外喊道,“快來!陳薇院長寄來的樣書!“
走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周星辰脖子上依然掛著那臺老相機,白大褂口袋里插著各種顏色的記號筆。他湊近書本,手指輕撫過封面上燙金的玫瑰與紫藤花紋。
“出版日期是...“他翻到版權頁,突然頓住,“今天?9月15日?“
姜曉這才注意到日期,心跳漏了一拍。五年前的今天,他們第一次在非洲見到周陽;二十多年前的今天,兩個母親離開了人世;而更久以前,一個病床上的約定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
書本中央夾著一封信,陳薇工整的字跡寫道:
“親愛的曉曉和星辰:
隨信寄上姜雨晴女士授權出版的遺作文集。她在臨終前將全部手稿托付給我,特別囑咐要在你們基金會成立五周年時出版。
書中最珍貴的是第三部分'給Y的信'——這是她二十年間寫下卻從未寄出的文字。請原諒我擅自做主,將其中幾封與周陽醫生的回信編在一起。正如姜女士所說:'有些對話,遲到總比永遠沉默好。'
另,周醫生托我轉交一份禮物,就藏在你們最常去的地方。
愿玫瑰的堅韌與紫藤的希望永遠與你們同在。
陳薇“
姜曉和周星辰同時沖向窗邊。醫療中心后院的空地上,那棵他們親手種下的金合歡樹苗已經長到兩人高。樹蔭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在挖土。
“爸?!“周星辰推開窗戶大喊。
周陽抬起頭,白發在陽光下像一團柔軟的云。他舉起手中的小鐵盒,笑容燦爛得像個少年:“來找你們的時光膠囊!“
當他們氣喘吁吁地跑到樹下時,周陽已經打開了鐵盒。里面是一臺嶄新的全畫幅相機和一本皮質筆記本。
“相機給我兒子,“周陽將設備遞給周星辰,“筆記本給我女兒?!八驯咀咏唤o姜曉,特意強調了最后兩個字。
姜曉翻開筆記本,首頁夾著一張泛黃的照片:年輕的周陽和姜雨晴站在大學圖書館前,手里舉著“文學是縫補命運裂縫的光“的橫幅。照片背面是兩種筆跡的留言:
“給二十年后的曉曉和星辰:愿你們比我們勇敢?!猋&R2003“
周星辰調試相機的手突然停?。骸斑@是...爸你當年用的同款機型?“
“升級版?!爸荜栒UQ?,“就像你們的基金會,比我們當年想象的走得更遠?!?/p>
姜曉的指尖撫過照片上養母年輕的臉龐。那個總是溫柔堅強的女人,也曾有過這樣肆意飛揚的笑容。她突然想起什么,從書中抽出那幾封裝訂在一起的信件。
第一封是姜雨晴娟秀的字跡:
“Y:
今天曉曉第一次叫我媽媽。她兩歲,還分不清'養母'和'母'的區別。我想糾正,卻在你送的那本《小王子》里讀到:'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于是我蹲下來抱住她,說'是的,我是媽媽'。
窗外紫藤開了,想起你說要帶蘇雯去看的那片花海。你們現在在一起了嗎?
R2003.5.21“
第二封是周陽遒勁的筆跡:
“R:
收到你終止出版的信。你是對的,蘇雯和艾莎的故事不該被廉價販賣。今天起我決定留在非洲完成她們未竟的事業。
難民營的孩子們用碎玻璃做了'星星',說最亮的那顆叫'蘇雯-艾莎星'。我告訴他們,地球上也有顆星星在守護著這一切。
Y2003.5.21“
信件往來橫跨二十年,最后一封是姜雨晴病危時寫的:
“Y:
醫生說我大概等不到曉曉從非洲回來了。別難過,我們都很清楚,有些光注定要比載體活得長久。
曉曉在基金會做得很好,她和星辰配合得天衣無縫——就像我們當年設想的那樣。說來有趣,孩子們不知道,他們'偶然'發現的每一本關鍵書籍,參加的每一個'巧合'的活動,都是兩位老家伙精心設計的路標。
窗外的紫藤今年開得特別早。記得嗎?當年你說要寫一本《玫瑰與紫藤》,我笑你醫學生裝文藝青年。現在想想,我們的人生不就是最好的故事嗎?
R2023.3.18“
信紙上有明顯的淚痕,但不是姜雨晴的——周陽在信紙邊緣補了一行小字:“她走時很平靜,手里握著你們天文社的合影。我把一束紫藤放在她胸前,就像當年畢業季那樣?!猋“
微風拂過,金合歡樹的葉子沙沙作響。姜曉的淚水滴在信紙上,周星辰默默攬住她的肩膀。周陽站在一旁,目光溫柔地掠過兩個年輕人胸前的徽章——那是五年前他親手為他們戴上的,如今已經有些磨損,卻依然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爸,“周星辰突然問,“你和姜阿姨...后悔過嗎?“
周陽望向遠方正在新建的校舍,那里傳來孩子們朗讀課文的聲音。他微笑著搖頭:“每條裂縫都是為了讓光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照進來。“
他拿起鐵盒最底層的一張老照片——年輕的姜雨晴站在天文社招新攤位前,身后的橫幅寫著“追星星的人,終將成為光“。
“來,“周陽把相機塞給兒子,“給我和女兒拍張照。就用你爸的老相機。“
周星辰調整焦距時,透過取景器看到父親輕輕摟住姜曉的肩膀,兩人胸前的玫瑰與紫藤徽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背景里,幾個當地孩子正用碎玻璃反射陽光,在新建的白墻上投下搖曳的光斑。
“笑一個?!八p聲說,按下快門。
咔嚓。
這一刻被永遠定格——舊相機的最后一張照片,新相機的第一張照片,兩代人的故事在這一秒完美重疊。
遠處,新校舍的屋頂上,“星辰-曉“基金會的標志在非洲熾烈的陽光下閃閃發光——那是一朵玫瑰與紫藤環繞的星星,下方用英文和斯瓦希里語寫著:“讓每一道光都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