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
染布?
劉蓓腦中仿佛有電光火石劈過!
司馬蕙的“線頭”,徐姝的“本源氣息”,瞬間在她思維的熔爐里碰撞、交融!
環保、本源、獨特的美學表達……這不正是“漢韻”苦苦追尋的靈魂密碼?
“徐小姐!”
劉蓓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
“您說的云南……具體是哪里?這種染色,能做到量產嗎?色彩牢度如何?”
徐姝看著劉蓓眼中迸發的光,那是一種她許久未見的、純粹的、對創造的熱忱。
她沉默了幾秒,從帆布包里抽出一張折疊得整整齊齊的牛皮紙地圖,攤開在美甲臺上。
地圖上,一個位于滇西南、被重重山巒環繞的小村落“霧里青”,被紅筆醒目地圈出。
“量產?牢度?”
徐姝的手指在那個紅圈上點了點,眼神悠遠,
“那里的老太太們,用板藍根、茜草、紫草、核桃皮……能染出二十四節氣不同的藍色,經得起歲月和陽光的拷問。她們不懂什么牢度指標,只知道,染布就像養孩子,急不得,也假不得。”
她抬頭,直視劉蓓灼灼的目光,
“劉總若真想找‘本源’,那里,或許有你要的答案。”
祖母綠的甲油膠在光療燈下固化,折射出神秘深邃的光澤。
劉蓓低頭看著自己的指甲,又看向地圖上那個遙遠的紅圈。
心臟在胸腔里,第一次因為一種純粹的對“美”與“真”的向往,而劇烈地、鮮活地跳動起來。
這根線頭,她抓住了!
一周后,云南邊陲,“霧里青”古寨。
時間在這里仿佛被山嵐和溪流浸透,流淌得格外緩慢。
濕潤的空氣帶著泥土和草木的芬芳,沁人心脾。
劉蓓、關玉、張菲三人,跟隨徐姝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濕滑的青石板路上。
她們褪去了都市的戰袍,換上了便于行動的棉麻衣衫,但那份融入骨血的精致并未消失。
劉蓓的亞麻襯衫領口微敞,露出一段白皙的鎖骨,下身是舒適的九分闊腿褲,搭配平底軟靴,飽滿的胸型在自然材質下更顯豐潤健康。
關玉則穿著利落的工裝連體褲,長發利落扎起,胸前的起伏在硬朗線條下透出別樣性感。
張菲依舊是最亮眼的,熒光粉運動背心外罩一件扎染的薄紗外套,熱褲下踩著登山涼鞋,色彩斑斕的腳趾甲在泥濘中依舊醒目。
一行人來到寨子深處,一座被高大板栗樹和翠竹環繞的吊腳樓前。
一位穿著靛藍土布對襟褂子、頭上包著同色頭帕的老婦人正坐在門口的小竹凳上,瞇著眼,就著天光,用一把古樸的木梭子,慢悠悠地織著一匹深藍色的土布。
她的手指關節粗大,布滿皺紋和老繭,動作卻異常穩定流暢。陽光透過樹葉縫隙,在她銀白的發絲和靛藍的布匹上跳躍。
她是阿普奶奶,寨子里最年長、手藝也最精湛的染織傳承人。
“阿普奶奶!”
徐姝用帶著當地口音的方言喚了一聲,語氣親昵。
老人抬起頭,臉上深刻的皺紋舒展開,露出慈祥的笑容,目光在劉蓓三人身上掃過,尤其在她們保養得宜的手和指甲上停留了片刻,帶著一絲了然的笑意,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
“哦,是徐姑娘帶來的‘花蝴蝶’們啊?進屋里坐。”
吊腳樓里光線略暗,卻異常整潔。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以形容的、厚重而復雜的植物氣息——是沉淀了歲月和手藝的味道。
墻上掛著大大小小的布匹,深深淺淺的藍色如同凝固的天空和海洋。最震撼的是堂屋中央,一口巨大的、黝黑的陶缸。
缸體厚重,邊緣被歲月和染料浸染得看不出本色。
缸里盛著大半缸濃稠得近乎墨黑的液體,表面平靜無波,卻仿佛蘊藏著整個宇宙的奧秘。
這就是阿普奶奶的染缸,據說已經傳承了五代人,從未干涸,里面的“染娘”(活性菌群)是染出色澤的靈魂。
“喏,這就是‘活著的顏色’。”
徐姝指著染缸,聲音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意味。
阿普奶奶顫巍巍地從里屋捧出一卷卷絲線,有潔白的桑蠶絲,也有本白的棉線、麻線。
她示意劉蓓她們靠近染缸。無需溫度計,老人布滿老繭的手探入墨黑的染液,片刻后抽出,指尖捻了捻:
“嗯,染娘睡醒了,今天心情好。”
接下來的一幕,讓三個見慣大場面的都市精英屏住了呼吸。
阿普奶奶取過一絞潔白的桑蠶絲線,并未做任何復雜的預處理,只是用一種當地特產的植物灰水(含堿)簡單浸泡了片刻,便將其緩緩浸入那墨黑的染液中。
絲線瞬間被吞噬。
老人并不急于提起,而是用一根光滑的栗木棍,極其緩慢、極其輕柔地在染液中攪動,如同安撫一個沉睡的嬰孩。
她的動作帶著一種古老的韻律,每一次攪動都蘊含著無法言說的經驗與耐心。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十分鐘?二十分鐘?劉蓓她們靜靜地看著,仿佛也融入了這緩慢流淌的時光里。
只有染液表面偶爾泛起極細微的氣泡,證明著其中活躍的生命。
終于,阿普奶奶手腕一抖,將絲線提出染液。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那原本潔白的絲線,在接觸空氣的瞬間,如同被施了魔法,開始迅速氧化變色!
從最初的淺黃綠,一點點加深,變成翠綠、湖綠、松石綠……
最終,在她們驚愕的目光中,定格為一種難以形容的、帶著寶石般光澤的深沉靛藍!
“這……”
關玉失聲低呼,作為一名資深制版師,她見過無數染色工藝,卻從未見過如此神奇、如此富有生命力的色彩變化!
阿普奶奶將染好的絲線掛到屋外的竹竿上。
陽光熾烈,靛藍的絲線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那顏色深邃、飽滿、靈動,仿佛擁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急不得。”
老人看著她們震驚的表情,笑著搖搖頭,又指了指旁邊幾竿已經晾曬好的布,
“一天染一次,曬一次,染七次,才是‘地里的藍’(最深沉的靛藍)。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種藍。春天的嫩,夏天的沉,秋天的透,冬天的厚。”
她拿起一塊靛藍布,用力揉搓,又對著陽光拉扯,
“看,經得起揉,扛得住曬。機器染的,不行。”
劉蓓伸出手,指尖小心翼翼地觸碰那塊靛藍布。
觸感溫潤、厚實,帶著陽光和植物汁液的氣息。那深邃的藍色仿佛有吸力,要將人的靈魂都吸進去。
這不僅是顏色,這是時間的藝術,是生命的沉淀,是司馬蕙所說的“心跳加速的線頭”最完美的具象!
她腦中瞬間閃過無數靈感:用這種獨一無二的植物靛藍染制真絲內衣,那該是何等奢華內斂又充滿生命力的性感?
或者做成限量版絲襪,將這份來自大地深處的藍,纏繞在都市女性的足踝上?
“成本!”
關玉的職業本能讓她瞬間回到現實,她壓低聲音問徐姝,
“徐小姐,這種工藝,時間和人力成本太高了!而且……穩定性?每一批都能保證這個效果?”
徐姝還未回答,阿普奶奶卻像是聽懂了,她拿起另一塊染好的布,指著上面幾處微妙的色差:
“看,這里深一點,那里淺一點。染娘的心情,天氣的陰晴,灰水的濃淡……都會變。沒有兩塊布,是完全一樣的藍。”
她的語氣平靜,帶著一種理所當然的驕傲,“就像人,哪有一樣的?”
沒有兩塊布是完全一樣的藍!這句話如同醍醐灌頂,狠狠撞在劉蓓心上!
工業時代追求的是標準化、是千篇一律的完美。
而“漢韻”所追求的環保與獨特,其靈魂不正是這份“不完美”的自然印記嗎?
消費者厭倦了冰冷的流水線產品,渴望的是帶有溫度、帶有故事、帶有獨一無二印記的物品!
這種天然的、不可復制的色差,不是缺陷,而是最珍貴的簽名!是工業化無法企及的核心競爭力!
“阿普奶奶,”
劉蓓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微啞,她拿出手機,翻出“漢韻”幾款主打產品的圖片,指著上面使用的化學合成染料,
“我們想……請您和寨子里的師傅們,幫我們染一些線,一些布,就像這樣。
用你們的染缸,你們的‘染娘’,染出屬于‘霧里青’的藍。價格,好商量!”
老人瞇著眼看了看手機屏幕,又抬頭仔細端詳劉蓓眼中那簇真誠而熱烈的火焰。
她布滿皺紋的臉上緩緩綻開一個更大的笑容,露出僅剩的幾顆牙齒,用力點了點頭,用方言對徐姝說了幾句。
徐姝笑著翻譯:
“奶奶說,染布給懂得它心跳的人穿,染娘才會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