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怔了一秒,才認出那張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臉——是昨天新生歡迎會上和她碰杯的那個法國人,高個子,淺棕色卷發,笑起來眼角有細紋,陽光得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他徑直走了過來,坐到了她旁邊的位置。
“我們又見面啦。”他用帶點南法口音的英語說,“Rémy,我昨天介紹過自己,不過我猜你當時沒太聽清。”
林然也笑了,“對不起,昨天太吵了。我是林然,來自中國。”
“Lin…ran?”他試著發音,帶著一點認真,“我記住了。”
她點點頭,沒再多說什么,迅速低頭打開電腦。可心跳卻不受控制地跳快了一拍。
課上,兩人沒怎么交流,只偶爾在小組討論時交換幾個眼神。Rémy說話不多,但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還會適時地用幽默化解討論中的尷尬。林然對他的第一印象從“陽光型帥哥”更新為“有腦子的陽光帥哥”。
中午,林然去食堂排隊買午餐。剛端著托盤轉身找座位,就聽見熟悉的聲音從旁邊響起:
“還記得我嗎?林然小姐?”
她笑了:“看來我們今天真的很有緣。”
Rémy舉起手里的餐盤,“坐一起?”
他們在窗邊找了個兩人座。
“你也是跨文化管理專業?”林然一邊拆餐具,一邊問。
“是的,我主修品牌管理和可持續農業,其實是為家里的生意做準備。”他頓了頓,補充道:“我們家在普羅旺斯有一座薰衣草農場和精油工坊。”
“聽起來很浪漫。”
“其實很辛苦,夏天熱到想跳進蒸餾器。”他笑了笑,“不過我很喜歡那片土地。”
林然低頭吃了一口意面,沒說話。她突然意識到,她正在和一個有明確目標、熱愛生活的法國男人共進午餐,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下午的課是《戰略領導力》,主講的是一位來自德國的教授,思維嚴謹,語速驚人。
林然坐在教室靠中間的位置,咖啡杯還冒著熱氣,耳朵里塞著無線耳機,一邊聽講,一邊悄悄記筆記,再不時用Google翻譯補幾句。
她已經連續上了四個小時的課,腦子快糊成一鍋熱牛奶。可一想到這是她選擇的路,她還是把注意力重新拉回投影屏幕。
教授開始講“跨文化背景下的領導決策模型”,還點了幾個學生站起來介紹各自國家的管理風格。
她突然聽到:“China?”
林然一愣,下意識地抬頭,對上一雙略帶詢問的眼睛——教授正點她。
她深吸一口氣,站起來,用不那么流利但堅定的英語回應:“InChina,leadershipstyleis...moretop-down.There’sstrongrespectforauthority,and…sometimes,hierarchycanbeasourceofefficiency.”
她說得慢,但條理清晰,語尾還有點小小的緊張顫音。
教授點頭:“Thankyou,Linran.Excellentperspective.”
她坐下時,聽到旁邊有人輕輕鼓了一下掌。
是Rémy。他朝她點頭,眼神里有些鼓勵。
林然不動聲色地低頭喝了口咖啡,指尖卻不自覺地在杯蓋上劃著圈。
她發現,語言并不是她最大的障礙,
而是,她正在慢慢學會——
如何在全新的文化中,被看見。
接下來的幾天,時不時地在教學樓里或者住宿樓里遇到。但是都是匆匆地打個招呼,也不曾有深入交流。林然忙著自己的課程和一堆的行政手續,也沒有留意,時間每天奔跑,就像林然的身影。不知不覺中,林然來法國已經一個多月了。突然過了幾天,好像沒有遇到他了,仔細想起來,已經有三四天了。他去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