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巴黎,是潮濕的。
林然坐在宿舍窗邊,望著對面原本屬于Rémy的陽臺,怔了很久。
那里原來總是晾著一條帶有吉他圖案的圍巾,有時還掛著風干的香草捆,一有風吹過,就像一只飄著香氣的小旗子。
可今天,那條陽臺空了。陽光照在光禿禿的欄桿上,只有灰塵沒有動靜。
Rémy,搬走了。
“他沒跟你說嗎?”隔壁的室友隨口問,“他說要去南邊一段時間,好像是和他導師去做個精油市場調研吧?!?/p>
林然點了點頭:“他說過……但我以為還要幾天?!?/p>
她沒告訴別人,他其實沒和她告別。只是前天晚上,她回來時看見門口有個紙袋,里面是一瓶小小的薰衣草純露,貼著便簽:
“放松一下神經,別老熬夜寫作業。
——Rémy”
那字歪歪扭扭,像是邊寫邊笑出來的。
她把瓶子收進抽屜,沒回復?,F在想想,也許Rémy已經習慣了不說“再見”——他總是來得突然,走得也瀟灑。
這幾天,她一個人上下課,圖書館自習。沒有人在樓道彈吉他,沒有人在課上調侃她的Google翻譯,也沒有人請她試喝“迷之配方”的花草茶。
她才發現,有些人不見面,才知道他們有多吵。
也有多重要。
直到那天周五傍晚,下課的時候,助教說教授要找人組成一個短期項目小組,實地研究校外供應鏈合作,一共三人一組。
林然排隊報名,沒抱什么希望,卻在教務員面前聽見了熟悉的名字。
“這一組已經有人報名了,一個是……SolèneDuval,一個是RémyVallois?!?/p>
“你是第三個嗎?”
林然一愣,下意識脫口而出:
“我愿意加入。”
她想,是的,她想看看——Rémy到底是回來了,還是從未離開。
林然早早來到了圖書館二樓的小會議室,咖啡放在手邊,文件攤在桌上,筆記本電腦屏幕還亮著小組項目的初步框架。應鏈合作課的期中項目即將啟動,而她對這組搭檔——Solène和Rémy——竟意外地抱有一些期待。
她本以為,Rémy會第一個推門進來,用那種懶洋洋卻真誠的語氣說一句:“Sorry,I’mlate,trafficwasterrible.”然后露出他那標志性的笑。
可現實不是小說。
進門的,只有Solène,一個穿著剪裁利落西裝外套的法國女生,金色短發,表情冷靜,不茍言笑。
“你就是林然吧。”Solène坐下,翻開筆記本,“我們先聊一下項目方向吧,Rémy可能晚點到。”
林然點頭,把電腦轉了過來,指著畫好的思維導圖解釋項目構想。她的語速很穩,英語發音不算標準,但邏輯清晰、重點突出。
Solène邊聽邊記,偶爾抬頭點頭:“很有意思,供應鏈數字化這個角度我也感興趣。”
她們配合意外地順暢。只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Rémy始終沒有出現。
三十分鐘過去,林然終于忍不住問:“他……說過會來嗎?”
Solène翻了翻手機:“他只在群里發了個‘OK’,沒具體說時間。你們認識?”
林然微微一愣,笑了笑:“不太熟。之前上課有聊過幾句?!?/p>
Solène挑了挑眉,沒說什么,又低頭看筆記。
會議結束時,林然獨自走出圖書館,陽光從高大的梧桐樹縫隙間落下,斑駁地照在石板路上。
她忽然覺得有點冷,明明是巴黎的初秋。
“沒關系,”她心想,“項目總歸要推進,感情……最好別摻雜進去?!?/p>
可腳步還是慢了半拍。
她忍不住回頭看了看圖書館的大門——
Rémy,
真的只是遲到?
還是,
他在猶豫什么?
突然門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