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的雨,說下就下。
林舒然撐著傘站在顧以恒的公司大樓前,看著那塊低調卻冷冽的LOGO:AI視覺設計、云計算、SaaS服務——離她的小中醫館,好像隔了一個世界。
“林小姐,這邊請。”
接待員帶她走進辦公室,一路經過開放辦公區,年輕人敲擊鍵盤,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公式,會議室里傳來激烈爭論的聲音。
一剎那,她像回到了從前——那個大廠格子間熬夜寫PPT、等產品上線的日子。
會議室門開了。
顧以恒穿著深色襯衫,神色專注:“坐吧,喝點什么?”
“茶……謝謝。”她干笑著,接過杯子,指尖微涼。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她從沒這么清晰地講過話。
她講:
社群口碑怎么建立,靠留學生、寶媽、白領、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破圈;
平價中醫和高端養生的市場斷層,怎么用“情感信任+透明供應鏈”打穿;
如何用國內供應鏈合作、AI預測訂單需求、減少庫存、拉高毛利。
顧以恒一邊聽,一邊問得極狠:“復購率怎么算?供應端出問題誰兜底?團隊落地靠誰?這不是你一個人就能跑起來的。”
一旁助理偷看她一眼——沒想到這個看起來文弱的女人,居然被問到這種級別的細節,還能穩住。
林舒然深吸一口氣。
“目前復購主要靠茶包30%、理療50%、轉介紹20%,我測過留存率曲線。
供應端我有兩套備選方案,國內合作有老同事,澳洲本地有應急計劃。
團隊——”
她抬起眼,直視他:“我缺的是能打通資本、技術、渠道的合作伙伴。”
顧以恒挑眉,第一次露出帶興趣的笑:“很好。”
她順勢反問:“你們AI團隊做預測模型,能不能用我們的小眾客戶數據跑實驗?我們的數據,比大平臺更直接。”
顧以恒微頓,眼神終于有了點驚訝:“可以,沒問題。”
可就在她以為終于走出一小步時,雷聲落下。
中醫館門口聚了一圈人。
“聽說你們東西有問題?!”
“藥包吃出問題,別想跑!”
“我要看你們的進貨單!”
Candy臉嚇白了,陳師傅急得手發抖:“小姑娘,我們根本沒那個客人啊!”
林舒然冷靜按住陳師傅的肩:“我來處理。”
第一步,她調出最近一周的顧客名單,讓Candy一一打電話核實。
大部分人驚訝:“啥?我們用得好好的啊。”
一個顧客甚至直接說:“要不我錄個小視頻幫你澄清?”
第二步,她聯系顧及恒:“我需要律師。現在。最好是能處理商業抹黑那種。”
第三步,她調出小紅書后臺,截圖所有帶節奏評論,整理證據,立刻交給律師。
深夜,她坐在燈下,發了一條社交長文。
但這次,不是情感喊話。
而是理性、事實、態度。
“大家好,我是林舒然。
我們中醫館是小館子,但小,不等于亂。
我們有進貨單,有客戶數據,有實證。
這幾天被造謠,感謝所有給我們澄清的客戶——你們的聲音,比謠言有力量。
我們已委托律師,依法維權。
不為爭吵,只為干凈。
打工人開的小店,也有尊嚴。”
第二天。
Sandy接到消息時,正在和投資人喝咖啡。
“她居然請了律師?”投資人皺眉。
“顧以恒給她遞話了。”助理低聲補充。
Sandy笑容微滯:“呵,有點意思了。”
當晚,直播間破千人。
鏡頭前,陳師傅在抓藥,Candy笑著分茶包,老顧客錄的小視頻里,一個個素顏笑著講:“我是真的用過。”
而在鏡頭外,林舒然靠著椅背,閉著眼,默默攥緊了手機。
震動一下——
【顧以恒:漂亮的反擊。
等這事過了,我們正式談合作。】
那一刻,她終于笑了。
摔得一地碎片又怎樣?
她偏要,一塊塊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