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蘭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奴婢該死,這就去查。”
石蘊容沒作聲,
但二人都知曉她這是動怒了。
福月略帶嫌棄的看了眼瑞蘭,
宮中是個什么地方,主子所處位置又是如何要緊,幾近人盡皆知,
瑞蘭同她作為陪嫁宮女也入宮一年了,怎的還如此粗心大意?
心中雖然腹誹不停,但作為自小便一同侍奉在主子身邊的姐妹,福月少不得出來打個圓場,
“娘娘,瞧著似要起風了,可要回宮?”
石蘊容只當沒看到二人之間的眉眼官司,淡淡掃了眼瑞蘭,輕聲應道:“嗯,回吧。”
瑞蘭保持著伏跪的姿勢,待石蘊容的身影徹底消失不見后,才緩緩起身,擦了擦額角的汗,飛快回去查探。
胤礽并未封鎖消息,也好查的緊,
不出半個時辰,瑞蘭便帶著消息回了正院,
“索大人尋了兩個布庫師傅送進宮,太子爺近兩日都在練布庫,前邊的人都猜、猜測是大阿哥能伴駕出征,太子爺心中不痛快,才……”
瑞蘭低下頭,
先前的猜測之言已是冒犯,后面的話她不該說。
還真是上進啊。
可惜沒有人能猜到,胤礽根本不是因為御駕親征不帶他,而是想要報復她這個太子妃。
石蘊容放下手中的銀箸,接過福月遞上的手帕擦了擦唇角,才慢條斯理道:“既然如此,那便吩咐后院,不許讓人去打擾太子爺,若有違者,不必來回本宮了,直接拖去慎刑司。”
胤礽都這么用功了,她作為“處事妥帖”的太子妃又如何能阻攔呢?
且讓她瞧瞧,胤礽到底能練到個什么程度!
“是。”瑞蘭應下,前去后院各院傳消息。
后院眾妾室一頓鬧騰不提,
康熙得知這個消息后,不僅沒覺得胤礽這是在發脾氣,反而高興他同自己這個皇上一般懂得身先士卒,有敢為人先的念頭,
大笑三聲,讓梁九功送去了大批賞賜安撫。
陰差陽錯還討了康熙的喜,胤礽無所謂一笑,丟到腦后,繼續和布庫師傅們摔打,一眾阿哥卻暗自咬碎了牙。
他們連鬧都不敢鬧,太子賭氣還被夸?
胤褆冷哼一聲,“太子就只會這些小女兒家的手段。”
二月初五,晴空萬里無云,連倒春寒的天氣都暖了幾分,
乾清門處,石蘊容攙扶著太后率領一眾后宮嬪妃、宗室福晉、外命婦們立于門前,等待為康熙送行。
門后不遠處,胤礽帶領著阿哥、朝臣們恭候康熙圣駕。
一炷香后,一身明黃盔甲,腰挎寶劍,背帶彎弓的康熙出現于人前,
“兒臣/微臣/奴才/臣妾/臣婦等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目之所及,除太后外皆跪倒在地,高呼萬歲,康熙心中不禁生出萬丈豪情,
此番親征,噶爾丹也必定如天下臣民般匍匐在他腳下,同擒鰲拜、除三藩一般為他在位功績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兒子不孝,累皇額娘親自前來相送。”回神不過片刻,康熙揮手叫起后快步走向太后。
太后慈聲道:“能親眼看著皇帝率兵親征是哀家的福氣。”
左右勸也勸過了,皇帝執意御駕親征,她又何必再在人前掃興,
只慈祥的囑咐些吃食、衣著的小事,又特意敲打了康熙身邊的奴才,彰顯作為嫡母的用心。
“皇帝放心,哀家在后宮有太子妃及惠妃、宜妃她們幾個陪著,不會出什么岔子,只等皇帝凱旋而歸了。”
“請皇阿瑪/萬歲爺安心,兒臣/臣妾等必恪守本分,用心侍奉太后。”石蘊容與眾嬪妃齊聲道。
“太子妃是個好的,有太子妃陪著皇額娘,兒子也可放心了。”康熙點點頭,親手扶起石蘊容以示看重,
隨即便不再理會她們,轉頭去囑咐胤礽。
胤礽一身杏黃四爪金龍朝服,頭戴頂戴于眾星捧月間立于康熙身側,張揚肆意,
遠遠瞧上去倒是十分俊逸明朗、意氣風發。
石蘊容忍不住多看了兩眼,縱使他再如何,她也不得不承認,這身皮相是極好的,
許是她的目光太過明顯,胤礽有所察覺,視線略過層層疊疊的人群落到她身上,
發現是她在看他后,胤礽眉頭微蹙,神色有一瞬的僵硬,轉息又恢復如常,快速收回視線,恍若未聞。
這頭康熙也已囑咐完,拍了拍胤礽的肩,揮劍下令出發。
“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排山倒海般的恭送聲中,康熙的依仗漸行漸遠,直至徹底消失。
眾人起身,卻絲毫沒有動作,包括胤礽,皆在等待太后的令,而太后仍舊在眺望康熙消失的方向,
“皇瑪嬤放心,皇阿瑪定會平安歸來的。”胤礽見狀快步走到太后身邊,繞過石蘊容攙扶住太后另一側手臂,“此處風大,皇瑪嬤還是盡早回壽康宮歇息吧。”
說完給了石蘊容一個眼神示意。
石蘊容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也知曉此刻該作何反應,但實在懶得看他那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未曾理會他,只同樣溫聲勸慰著:“皇瑪嬤,讓孫媳陪您回壽康宮吧。”
太后緩緩收回視線,拍了拍他倆的手,又捉著石蘊容的手放到胤礽手中,
“有宜妃她們陪著哀家便好,蘊容留下陪保成看看有什么需要料理的。”
石蘊容、胤礽二人神色齊齊一僵。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太后在為太子夫妻和睦費心,自然沒有不長眼的反駁,宜妃等人連忙上前應和著陪太后回了壽康宮,
宗室、大臣們也紛紛告退與福晉、命婦們離去,
獨留石蘊容與胤礽留在原地,面面相覷。
周遭何玉柱、瑞蘭福月等人還在猶豫著要不要離遠些,好給這對尊貴的夫妻留出足夠的空間解除誤會、增進感情,
下一瞬卻見二人對視一眼,默契十足的同時轉身離去。
何玉柱與瑞蘭福月互相看了看,紛紛露出個苦笑,連忙追上各自主子。
毓慶宮就在那,哪怕兩人選擇了不同的路回宮也依舊避免不了碰上。
就在兩人第二次換了不同的路仍舊在下一個岔路口相遇時,胤礽終于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