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工?“她喃喃自語,指尖撫過那個潦草的簽名。
窗外,一陣風吹動紫藤花架,斑駁的光影在紙頁上跳動。恍惚間,她想起上周整理婆婆的舊物時,那本1998年的特教學校工程手冊——扉頁上的設計顧問簽名,也是這般筆跡。
李超的實驗室·傍晚
電腦屏幕的藍光映在李超疲憊的臉上。三維建模軟件正在重構幼兒園地下室的立體結構,當通風系統的紅色線條在屏幕上亮起時,他的瞳孔驟然收縮——管道在西北角突然轉向,形成一個教科書級的聲學共振腔。
“爸!“他撥通電話,“幼兒園的通風系統能放大特定頻段的聲波,正好是銀行金庫報警器的頻段!“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查查2003年的施工監理名單。“
社區檔案室·深夜
周曉棠的指尖在微縮膠片機上輕輕滑動。2003年的社區工程備案表在屏幕上緩緩展開,監理單位一欄赫然寫著“星辰建筑咨詢公司“,而負責人簽名處的“張工“二字,與特教學校手冊上的筆跡如出一轍。
“鄭師傅,“她轉向正在查閱舊報紙的鄭國棟,“您記得03年施工隊里有個戴眼鏡的張工程師嗎?“
老人放下老花鏡:“是不是左手總戴著皮手套?“他從抽屜里找出一張泛黃的合影,“這人只在工地待了三天,說是來'技術指導'。“
照片角落里,一個戴眼鏡的男人站在通風井旁,左手的確戴著皮手套,右手卻有意無意地擋在臉前。
幼兒園地下室·凌晨
手電筒的光束刺破黑暗,照亮了那堵新發現的夾墻。李長治蹲下身,指尖擦過墻根處的水泥——顏色比周圍墻面略深,像是后來補的。
“錘子。“
鄭國棟遞來工具,三下悶響后,墻面裂開一道縫隙。霉味混著某種刺鼻的化學藥劑味撲面而來。李超舉起紫外線燈,光束照進縫隙——十幾臺老式儀器整齊排列,最中間的設備上貼著標簽:“X射線康復儀,1998年試用批次“。
標簽角落有個極小的“X“標記,在紫外線下泛著詭異的熒光。
張翠英的書房·清晨
晨光透過紗簾,落在老人顫抖的指尖上。徐霞云將那張標簽放在書桌上,婆婆的瞳孔驟然收縮。
“這是......“張翠英的聲音輕得像嘆息,“美華死前一周查封的違規設備。“
她從相冊里抽出一張照片:年輕的林美華站在儀器旁,檢測報告上的日期是1998年12月20日。照片背景里,通風管道的走向清晰可見,與幼兒園地下室的布局一模一樣。
“美華說這些儀器輻射超標,“老人的指尖撫過照片,“但第二天,檢測報告就變成了合格證明。“
徐霞云突然想起什么:“媽,特教學校的建筑設計師是誰?“
“劉明的姐夫,“張翠英苦笑,“當年市建筑設計院的副院長。“
社區警務室·正午
李超將兩張圖紙投影在大屏幕上。1998年特教學校的通風系統與2003年幼兒園的改造圖重疊在一起,連管道拐角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不是巧合,“李長治的聲音沙啞,“劫匪知道通風系統能干擾銀行安保信號,特意選了同樣的設計。“
周曉棠調出銀行劫案資料:“劫案發生在1998年12月24日,正是林美華墜樓的日子。“
幼兒園操場·黃昏
夕陽將紫藤花架染成血色。林超云蹲在花架下,小手撥弄著泥土。徐霞云走近時,孩子突然抬頭,掌心托著個銹跡斑斑的金屬片——上面刻著“X射線監測,1998.12“。
“星星......“孩子指向花架深處,“還有......“
徐霞云撥開藤蔓,一個暗格出現在花架根部。里面靜靜躺著本泛黃的日記,扉頁上寫著:“林美華工作筆記,1998年12月“。
社區廣場·夜晚
投影儀將日記內容投在臨時搭建的幕布上。居民們屏息閱讀著那些被時光掩埋的文字:
“12月20日:發現康復儀器輻射超標,上報后材料被退回。“
“12月22日:張星辰說通風系統被人為改造過,要收集證據。“
“12月23日:將最后證據藏在星星里,明天就是圣誕晚會......“
日記戛然而止。
人群后方,劉明副局長轉身要走,卻被鄭國棟攔住。老人手里舉著個銹跡斑斑的螺絲刀:“認識這個嗎?當年你姐夫工具箱里的。“
螺絲刀柄上,刻著小小的“X“標記。
月光如水,紫藤花瓣在夜風中輕輕搖曳。徐霞云看著林超云將那顆銹蝕的金屬片埋在花架下,孩子的小手輕輕拍實泥土,嘴里哼著不成調的兒歌。
張翠英的輪椅停在花架旁,老人手中捧著那本日記,銀發在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
在這個靜謐的夜晚,二十年前的星光終于穿透迷霧。而那些被刻意掩埋的真相,終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雨水順著社區議事廳的玻璃窗蜿蜒而下,在窗臺上積成小小的水洼。徐霞云的手指懸在投影幕布前,幼兒園改造圖的通風系統線條在雨水的折射下微微扭曲。老陳突然按亮激光筆,紅點停在圖紙西北角的通風井位置——那里畫著一個不起眼的檢修口,與二十年前銀行劫案圖紙上的標記完全重合。
“這個角度......“老刑警的聲音沙啞,“正好能看見金庫大門。“
會議室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徐霞云盯著那個被紅圈標記的節點,突然想起上周暴雨時,地下室那堵滲水的墻面——水漬蔓延的軌跡,與圖紙上的通風管道走向如出一轍。
“徐園長,“老陳翻開泛黃的案卷,“劫案當天,值班保安說他聽見通風管里有奇怪的嗡鳴聲。“
檔案照片上,銀行通風口的柵欄被暴力撬開,邊緣處沾著幾片暗紅色的銹跡——與幼兒園地下室那臺廢棄儀器上的銹斑驚人地相似。
幼兒園資料室·午后
塵封的檔案柜散發著淡淡的樟腦味。徐霞云踮起腳尖取下2003年的施工日志,書脊落下的灰塵在陽光中形成一道細小的光柱。當她翻到5月12日那頁時,一張對折的紙條從夾頁中滑落——上面是婆婆熟悉的筆跡:“通風口改向申請被拒,劉工說按原設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