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來生,我愿做一只自由的鳥,不用在受束縛,想去什么地方就用力煽動自己的翅膀,在高空中欣賞山林的翠綠,在路途中找到與自己目標一致的同類,一起飛行。我是真的想做鳥嗎?好像不是的,我想要的不過的是鳥的自由。
我好像很不幸,一出生就在一個無形的牢籠中,沒有邊界卻又狹小無比,放眼望去牢籠的邊界是數(shù)座連綿不斷的大山,它們圍起來就像牢籠,我不知道我所見的對面的山頭是哪里,或許對面的人望向這邊時也不知道這邊是哪里,這若大的籠子里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偏偏這時候我以為自己遇見了知己,可是他們比我幸運。他們或有父母的陪伴,或有金錢的滋養(yǎng),我不幸的沒有擁有任何一樣。我沒有大聲抱怨,而是默默接受,接受我的平庸之姿。所謂的朋友來了又走,我終是沒有能力挽留,那就讓該走的都離開吧,或許寂寞是常態(tài)。
我渴望的東西有很多,因為我擁有的太少了。每當(dāng)看到身邊的人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后便會暗暗發(fā)誓要繼續(xù)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次兩次夜以繼日,不知道已經(jīng)發(fā)了多少誓言,但成功的案例寥寥無幾,久而久之便開始了麻痹,我開始對自己說,沒關(guān)系反正我未曾擁有。
要多少汗水我才能擁有別人生來就有的天賦和財力呢?或許我的汗水流完也不夠,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你當(dāng)像鳥飛往你的山》,我很佩服作者塔拉擁有逃出大山的勇氣,巴克峰雖然是她從小生長的地方,她在那里被封建的父親用為拾垃圾的一份子,被哥哥毆打欺凌,母親則只是看著這一切默不作聲。小時候塔拉的處境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要壓抑,她不能上學(xué),沒有朋友,在她十幾歲時她覺悟了,她要學(xué)習(xí),一步步的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學(xué),命運多舛,但她點頭說好。書中說機會渺茫,但我是抓住機會的女王。我是否也可以變成這個女王呢?抓住機會逃出我的巴克峰,再試試吧或許真的可以呢。
我實在渴望自由,卻被自己的條件束縛。沒有金錢,沒有同伴,沒有經(jīng)驗。我不知道如何打開一本名為世界的書,難道是太年輕了嗎,我所積累的還不夠格踏足世界。
我實在渴望朋友,卻又害怕不夠真誠。失去是一件極其容易的事情,當(dāng)我再次回味曾經(jīng)的擁有我會在心中默默地后悔著。我遲遲沒有將朋友這個位置再次交給一個新的人,我遲遲沒有遇見那個再次值得交付出這個位置的人。
我實在渴望長大,卻又怕承擔(dān)長大后的責(zé)任。我覺得我的肩膀太窄無法挑起這份名為成長的負擔(dān),我雖沒有體驗過這份負擔(dān),但是我的內(nèi)心是害怕的,抗拒的。
我一邊渴望,一邊害怕,如果我就只能想想我想要的,那一切是多么的不值得,我不要讓自己的目的只停留在意象,我當(dāng)然知道付出行動的困難性,可是要做抓住機會的女王,怎么還要畏懼這些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