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青銅器有破爛的,有完整的,有小型的圓鼎、方鼎、青銅爵等等,粗看一眼都有幾十件。
黎渙對青銅器略有研究,拿這個看看,又拿這個看看,突然想起三星堆里挖出來的文物。
三星堆屬于古蜀的遺跡,嚴格來說已經不算是古董買賣能涉及的范圍了。何況這還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年代太遠,過于珍貴,所以價格開多少都不算高,就是國家把這玩意兒看得太嚴,不好出手。
黎渙不敢拿,怕命里容不下這些東西,她看了看周圍,老規矩地在東南角點上一支蠟燭。
“黎姑娘,你過來看看這個”張璟文站在不遠處說道。
張璟文和陳季前面突然出現一個巨型的木槨墓。黎渙走過去一看,上手摸了摸,征道:“臥槽,黃腸題湊啊?!?/p>
黃腸題湊是一種木頭,質量堅硬無比,很適合拿來做棺材。記得在2011年的時候,陜西風翔的一伙盜墓賊,花了十萬多塊,炸了十九米深,連炸三四天,才破壞一根黃腸題湊,可想而知這種堅硬的程度簡直是盜墓者的噩夢。
陳季對黎渙說:“黎姐,這怎么可能?用黃腸提湊做成的棺材不是漢代才有的嗎?這可是戰國墓??!”
張璟文扭頭看了他一眼,顯然覺得有點兒意外。他道:“黃腸提湊在商周晚期就出現了雛形,而且漢代是流行,不是發明。漢代的黃腸提湊和戰國墓的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p>
黎渙聽后,嗯了一聲。陳季說道:“這樣子啊,張璟文你竟然還懂這個?!?/p>
張璟文點頭:“是的,我高中歷史學得好?!?/p>
這個木槨墓大約有五米長,一米多高,四周和槨蓋都浮雕著壁畫,幾乎都是白描,沒有上色。畫中有日月星辰,主要的則是十八名宮女,宮女們一個個身材苗條,有的跪在地上奉茶,有的手托玉壺,有的端著樂器,展現出了一幅戰國宮廷生活的繪卷。
黎渙看得連連皺眉:“這也太奇怪了,從壁畫上來看,這古墓的主人不是小諸侯王,就是王侯貴族。如果是個女的,說不定是個貴妃或者長東主之類的?!?/p>
張璟文眼睛毒,他盯著看了好一會兒,對黎渙道:“這些宮女們的腰看起來細得夸張,應該楚國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聞言,陳季又仔細地看了看,道:“哎小張,這還真被你說對了,這小腰真怪細的,要不咱們打開看看?”說著,就去拿工兵鏟。
黎渙拉住了他,不自覺地聳了聳肩,說道:“先不用打開,我感覺有點不對勁,好像有人在窺視我們?!?/p>
陳季一聽,對黎渙道:“有沒有搞錯啊,不會這么倒霉吧?”
黎渙松開手,說先看看這耳室里有沒有其它東西,然后再回來打開這木槨墓也不遲,而且…
話剛說到半截,突然被張璟文打斷,陳季也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做了個噤聲的手。黎渙扭頭一看,只見東南角的燈影后邊,出現了一個“人影”。
蠟燭的燈影在角落中閃爍不定,映得墻角忽明忽喑的,那個“人影”身著奇怪服飾,一米八左右,身體卻隱在蠟燭照明的范圍之外。
黎渙和陳季、張璟文三個人站在木槨墓的旁邊,這個耳室的面積比較廣,由于離得遠,光線又過于昏暗,更顯得那“人影”鬼氣森森。
雙方對峙了幾分鐘后,陳季小聲對黎渙說道:“黎姐,這不會是個忍者行家吧?我看這家伙也不是善薦,手電筒又不敢照上去,要不咱們撤回退吧?”
黎渙是這三個人之中的主心骨,她對二人道:“先別輕舉妄動,我去弄清這貨到底是人是鬼再說。”
現在她最害怕的就是這里有一具木槨墓的,不知道那個“人影”是不是粽子,如果是的話,那就麻煩了,也不知道是白毛還是黑毛。
但是反過來想又覺得不對,那要是粽子的話,早就飛過來把他們三個撕成碎片了。有可能對方是個行家,比他們還要早來到這里,而且這地宮不是誰都能敢進的,說不定對方是個高手中的高手。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三百六十行,就是指世界上的各種營生,連乞丐都算一行。
同行與同行之間,基本是不會發生多大的矛盾。何況摸金校尉的戒規森嚴,不同于其他的土夫子,不管是什么的古墓,都只取一兩樣東西便要停手了,而且有些古墓中的陪葬品都十分豐富,雙方之間不會產生太大的沖突。
如果是那種有些規矩守又不守的摸金校尉的話,那這就麻煩了,黎渙就屬于這類型的人。
而角落上那個“人影”到底是怎么進來的,恐怕是從古墓的虛位上打盜洞。像這種盜墓者,不管是發丘還是摸金,只要是干盜墓這一行的,都對這種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黎渙將客套話在腦子里轉了三轉,同時,也才上前走了幾步。
突然“噗”地冒了一絲青煙,蠟燭竟然滅了,隨后那個“人影”也立刻消失在了一片黑暗之中。
蠟燭一滅,黎渙出于摸金校尉的本能,身上感受到了一陣寒意。她隨即安慰著自己:沒事沒事,這是正常的物理現象,古墓下面本來就沒有多少空氣,角落里更是少之又少,火依靠氧氣才能燃燒,世界上才沒有鬼呢。
陳季在后面說道:“黎姐姐,我突然想起一一我那一家老小,還全指望我一個人養活,咱們要一一要不拿幾個青銅器出去得了吧?反正夠我們吃一輩子了。”
黎渙一聽,心中那個氣啊,這小子之前還把自己說得天不怕地不怕的,現在可好,跟個膽小鬼似的。她沖陳季擺了擺手,意思是現在還不是說話的時候。
這時,張璟文走到黎渙的身邊,差點兒把黎渙嚇了一跳,她心想真是的,還沒被那個人嚇死,就先被你嚇死了,張璟文!
張璟文悄聲對黎渙說:“黎姑娘,這會不會是個人俑?哪有人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的?而且角落里的蠟燭光線不停地在閃爍,很容易看花了眼睛。我剛剛也在后邊看了一下,好像不是個人,反而是個像人的東西。”
黎渙一聽,有些醒悟過來,尤其是做倒騰明器生意的,都不能太過于迷信。剛才她也是犯迷糊了,經過張璟文的提醒,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二人走過去一看,原來那角落旁邊的那一片石墻前面,擺放著四個石俑,一個個都有著不同的動作和神情。
似乎是用石頭雕刻而成的,只不過是藝人的手法太過于寫實,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才會被誤會成真的“人”。
雖然如此,但是因為環境作用,黎渙根本笑不出來,這四個石俑簡直是鬼斧神工。雕刻得實在是太逼真,近距離去看,壓迫感更強烈,場面駭人不已。
但是這四個石俑身上的服飾不像是漢文化的風格,胸前還雕刻著雙頭鳥。這種衣服的風格,黎渙從來沒有見過,而且色彩已經褪色了,但是整體還是挺完整的,沒有缺一塊。
陳季走了過來,看了看這四個石俑,倒吸一口冷氣,對張璟文說道:“小張,這不就是那個傳說嗎?”
張璟文點頭:“但是傳說不一定是真的,只怕多想就會引起沒必要的麻煩?!?/p>
黎渙見他們兩個打啞迷,于是就問那個傳說是什么。
陳季道:“中國古代的草原地帶上有個小國叫作奇肱國。流傳著‘一臂三目’的傳說。并且有一只身披赤黃羽毛,兩顆腦袋并立的神鳥,這兩顆腦袋分工明確,一個頭仰望星空,觀測天象變化,另一個頭則俯瞰大地,洞察地理脈脈。”
他又說:“這只雙頭神鳥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鳴。為黃帝運送昆侖山的玄玉,助力大禹測繪九州河道,還被刻在占卜用的龜甲上,唐代的《酋陽雜俎》就記載著它庇護下的奇肱國子民身形獨特,僅有一只手臂和三只眼睛?!?/p>
黎渙聽完,說道:“小季,你說的好像是《山海經》里面的吧,我記得在商朝時候,就有句話叫‘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故事的內容我幾乎忘得差不多了,反正就是東部地區的人們非常崇拜鳥。還有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關中地區就出土了一座漢墓,里面的壁畫就刻有雙頭鳥。朝代接近,傳說相似,說明與這四個石俑是有聯系的?!?/p>
她這么一說,陳季和張璟文都表示贊同。張璟文重新點上蠟燭,憑借著蠟燭和狼眼手電筒的光亮。
這些石俑人的表情皆是毫無表情,極致的冷漠中又夾帶著一絲詭異。在光線的折射下,竟然都顯示著不同的表情,有喜、有憂、有怒、有哀等等。
張璟文借著光亮,在四個石俑的臉上看了好一會兒,對陳季和黎渙說道:“這些人都能在不同的折射中展現出不同的表情,但是不管是什么表情,都隱隱透著一股……怎么說呢,我就是感覺很不對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