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九點,祝錚準時出現(xiàn)在華燈大酒店門口。
林秀琴已經(jīng)坐在一輛黑色小轎車里等她了,車身上印著“林氏航運”的字樣,在街頭上格外惹眼。
“上來吧。”林秀琴搖下車窗,笑著招手。
祝錚拉開車門坐進去,一股淡淡的香水味撲面而來。
司機是個穿著制服的中年男人,見她上車,恭敬地問:“林太太,現(xiàn)在就去霞飛路嗎?”
“對。”林秀琴點點頭,轉(zhuǎn)頭打量祝錚,“你這大衣真好看,是南洋那邊的款式吧?”
祝錚今天穿的是系統(tǒng)獎勵的駝色羊毛大衣,長度及膝,袖口繡著精致的麥穗紋,確實比滬城市面上常見的款式要洋氣些。
“嗯,家里老裁縫做的。”祝錚笑了笑,“不過我還是覺得滬城的衣服更合心意,畢竟是祖籍地,穿著也自在。”
林秀琴被她哄得眉開眼笑:“你這丫頭,嘴巴真甜。等會兒看完房子,我?guī)闳セ春B返牟剂系辏抢镉袆偟降倪M口料子,做幾身時興的衣裳。”
“那就多謝林太太了。”祝錚順勢應(yīng)下,心里卻在盤算著怎么把美容院的事說出來。
昨日她回到房間就在琢磨這件事,林太太這個機會,她一定要把握住。
要說如今什么能掙錢,美容院絕對算一個。
車子很快就到了霞飛路。
這里的房子大多是西式洋房,墻面上爬滿了干枯的爬山虎,路邊停著不少自行車,偶爾有幾個穿著時髦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呼嘯而過,帶著八十年代特有的蓬勃氣息。
祝錚帶著林秀琴走到一棟三層小樓前,掏出鑰匙打開鐵藝大門。
院子里雜草叢生,臺階上積著厚厚的灰塵,但不難看出當(dāng)年的精致。
雕花的欄桿,圓形的拱門,還有一個干涸的噴水池。
“這房子可真不錯。”林秀琴眼睛一亮,走上臺階摸了摸欄桿,“就是年久失修了點,好好拾掇拾掇,絕對是滬城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宅子。”
祝錚推開門,一股陳舊的木頭味撲面而來。
客廳很大,鋪著暗紅色的木地板,墻上還掛著幾幅模糊的油畫,角落里堆著一些破舊的家具。
“你看這層高,這窗戶,多敞亮。”林秀琴興致勃勃地四處打量,“樓上是不是還有露臺?”
“有的。”祝錚點點頭,“我打算把一樓改成客廳和餐廳,二樓做臥室,三樓留個書房,露臺種點花草。”
她正說著,腦海里突然響起系統(tǒng)提示音:【霞飛路洋房打卡成功,獎勵:人民幣十萬元,已存入滬市工商銀行存折,存折已發(fā)放。】
祝錚心里一喜,伸手摸了摸口袋,果然多了一個紅色的存折。
十萬元在1983年可不是小數(shù)目,普通工人不吃不喝攢一輩子也未必能攢這么多,有了這筆錢,別說裝修小洋樓了,就連她開美容院的啟動資金都差不多夠了。
“怎么了?”林秀琴見她愣神,好奇地問。
“沒什么。”祝錚悄悄掖了掖口袋,笑著說,“就是覺得這房子改造起來要花不少錢。”
“錢不是問題。”林秀琴擺擺手,“我認識一個裝修隊,手藝好,價格也公道,我讓他們先來給你出個方案?”
“您的心意心領(lǐng)了。”祝錚連忙擺擺手,“華燈酒店有現(xiàn)成的,就不麻煩您了。”
“那后面有什么需要記得和我說。”林秀琴拍了拍她的肩膀,“對了,你打算什么時候開始裝修?我認識建材廠的人,水泥鋼筋什么的都能拿到批發(fā)價。”
祝錚想了想,覺得是時候說美容院的事了:“林太太,其實我這次回來,除了定居,還有個想法。”
“哦?什么想法?”林秀琴饒有興致地看著她。
“我想開個護膚的地方。”祝錚斟酌著用詞,“就是幫人做臉、做頭發(fā),用國外那邊的法子,都是天然的草本精華,效果特別好。”
林秀琴愣了一下,隨即眼睛一亮:“你說的是那種美容院?我在廣州見過,都是華僑去的地方,做個臉要好幾塊錢呢。”
“差不多吧。”祝錚點點頭,“不過我想做得更專業(yè)點,不光做臉,還能做身體護理,比如按摩什么的。”
“這個主意好啊!”林秀琴拍了下手,“現(xiàn)在滬城的女人越來越愛美了,國營理發(fā)店就只會剪剪頭發(fā),哪有這些新鮮花樣?你要是開起來,我第一個去捧場!”
祝錚心里松了口氣,看來林秀琴很支持這個想法。
她繼續(xù)說:“我還想在店里賣一些自己配的護膚品,比如雪花膏、護發(fā)素什么的,用料實在,價格也公道,肯定能受歡迎。”
“這個可以有。”林秀琴點點頭,“我認識百貨公司的經(jīng)理,到時候可以幫你把護膚品擺進柜臺里賣。”
兩人越聊越投機,林秀琴還給她提了不少建議,比如店鋪要開在繁華地段,裝修要洋氣,雇幾個手腳麻利的小姑娘當(dāng)學(xué)徒等等。
“對了,你這美容院打算叫什么名字?”林秀琴突然問。
祝錚想了想:“就叫‘南洋護膚坊’吧,既點明了來歷,又好記。”
“不錯不錯。”林秀琴笑著說,“等你開起來,我?guī)湍愣嗬c客人,保證讓你生意興隆。”
從洋房出來,已經(jīng)快中午了。
林秀琴帶著祝錚去了淮海路的一家布料店,店面不大,但裝修得很精致,墻上掛著各種顏色的布料,有的確良、卡其布,還有幾塊進口的毛料,在陽光下閃著柔和的光澤。
“張師傅,給我這位妹妹做幾身衣裳。”林秀琴一進門就喊。
一個戴著老花鏡的老師傅連忙迎上來:“林太太來了,這位是?”
“這是祝錚,剛從南洋回來的華僑,你給她做幾身時興的款式。”林秀琴介紹道。
張師傅打量了祝錚幾眼,笑著說:“姑娘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想要什么樣的?”
祝錚看了看墻上的樣板,指著一件收腰連衣裙說:“我想要一件這樣的連衣裙,用那塊淺藍色的的確良做,再做一套西裝套裙,用深灰色的毛料,再來一件棉襖,要短款的,方便活動。”
“好眼光。”張師傅點點頭,“淺藍色顯白,深灰色顯瘦,棉襖如今穿正好。”
他拿出軟尺給祝錚量尺寸,林秀琴在一旁幫著參考:“裙子的領(lǐng)口再開低一點,顯得脖子長;西裝的肩膀要墊得薄一點,不然顯壯;棉襖里面要加層駝毛,暖和。”
祝錚聽著她們的話,心里暗暗佩服,林秀琴在穿衣打扮上確實有一套。
量完尺寸,張師傅說三天后來取衣裳。
林秀琴又挑了幾塊布料,給自己做了兩件旗袍和一件大衣,才和祝錚一起離開。
“中午我請你吃飯吧。”林秀琴說,“前面有家粵菜館,味道不錯。”
祝錚沒有推辭,她知道這是拉近關(guān)系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