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自己,在夢里,穿破洞襪子,襪子多層。有個男生對輔導員特別好,鞍前馬后,還送磁帶,估計對老師有所求,我還說自己寧愿破洞襪子,也不那樣功利求別人。
我的老師指導我,我擔心他的身體過度勞累,沒多問什么問題,另一個學生和老師說,走吃飯去,我看著他們親密的樣子,不禁有些羨慕,但是當這個學生使出渾身解數送音樂磁帶時,我看到他臉上的不確定和疲累,感覺他在透支自己,而我穿破洞襪子和鄰居阿姨一起,他們看到我襪子,也接納我。
現實生活中,有時會羨慕他人的物質條件好,和老師關系好,但他是能量透支模式,而我物質條件差,穿破洞襪子,也不送老師禮物,老師也指導我。同時鄰居阿姨也接納這樣的我,比如:我的破洞襪子。
物質上的匱乏,并沒有影響我精神上的自由。夠吃夠喝、精神自由、朋友老師。接納金錢上貧窮以及在別人眼里對自己的看法。
曾經的自己,在三次元時空里,追求面子,寧愿花很多錢,都要用面子撐門面,但其實內在很自卑和缺愛,用單一化付出控制著被愛的滿足方式。
現在的自己,在五次元時空里,接納面子的失去,自信和圓滿,不刻意索取他人的愛。
生活里我不會暴露需求,認為那樣很丟面兒。但是暴露需求,允許其他人來愛自己,也是一種自由。
活在面子中的人,認為自己不被愛,于是不會提需求,也不會付出愛,只會交換,交換讓他安全,交換是可見的。
哪怕在關系里,如果非要付出愛,那也是帶著需求的,通過指責攻擊他人,讓他人滿足他的需求。這映射到控制型父母對子女的投資,都帶著要求感恩和不被愛的指責。
活在愛里的人,自由給出愛和接收愛。
放下面子,意味著展示真實的自己,放下對外在愛的渴求,允許失去,就像原先面對分離,自己不能接受,想要討好他人,其實是因為想要獲得他人的愛。
而放下面子,展示不體面的一面,則是不再討好什么,反而遇到了真誠的友誼。
放下面子,其實也可以是向他人暴露需求,展現被愛的可能性。
索取模式里,并不會愛,都是單一化給,單一化得。愛的模式里,才會自由地給,自由地得。
當年要面子,但很自卑,并不確信他人會愛自己。只是用面子來證明自己,控制自己需求滿足的安全感,面子更像是一種誘餌。
而如今的我,放下面子,確信愛與被愛,不再用面子控制和保護自己的被愛,允許他人用他人的方式來愛我。
接納三次元面子的失去,放下對被愛的控制,放下線性模式,反而讓我收獲了真誠的友誼,活出了五次元愛與被愛的關系模式。
放下面子,意味著不再通過展現優秀索取他人的愛,而是即便暴露脆弱和瑕疵,也能自由地愛與被愛。某種程度上自己那個索取愛和要面子的部分死去了,變成了自由地接收愛,自由地給予愛,活出愛與被愛的五次元狀態,允許消失和分離,允許變化時期的空檔和未知。
而能允許分離和消失的關鍵是,在三次元時空,自己滿足自己衣食住行和情感需求的能力,是否能夠耐受孤獨,是否能夠保障衣食住行。
就我個人而言,情感需求可以回到了覺知狀態,衣食住行每個月就是房租、水電網話費、五谷雜糧和蔬菜,在這個基礎上,應對外界變化和體驗,實現給予和接收方面愛的自由。
面子是一種線性思維產物,用面子這一種方式來滿足被愛的需求。這和之前的比較是一樣的,都是在用撐門面的方式保護背后的某一種需求和期待。
但其實,可以用多次元的方式給予他人,多次元的方式接收被愛,停止比較和面子的證明,愛與被愛,生生不息。
面子,在某些時候,表現在物質擁有、關系維度、學習維度、豪車豪宅等方面來單一化證明自己,本質背后都是指向索取愛。
衣食住行、學習維度、關系維度、事業維度,都不需要比較和面子來證明,一切都有方式方法應對,靈魂的自由度,通過自由給予和靈活接收開始。
線性思維里的人,想要依賴,又害怕被拒絕和否定,于是才那么證明自己。其實是害怕面對分離和控制自己被愛的方式。
多次元思維的人,不需要證明,不需要控制依賴,面對開始和結束,純粹地愛與被愛。愛的那一刻,從未想過自己會不被愛,因為他們一直在踐行愛。
匱乏之人,其實并不相信愛,更相信的是恐懼,一直活在索取的單一化需求線程里,要么得到要么失去,要么生要么死。
那些維護被愛的面子,恰恰是他們索取愛的誘餌,以為優秀了就會被愛。其實優秀也不會被愛,索取愛的模式是得不到愛的,分離意識狀態,要什么,什么就得不到。
在這樣的關系里,你只看到他的面子,卻用不到,有人說,戀愛關系里,有些男生的錢是給女生看的。就是對方在用優秀來吸引女生的關注和愛,并不是真愛女生。
成功的樣子是他們最想讓別人知道的,但卻不是想要付出的,而是想要索取的。條件化付出,優秀是用來交換的。
一個人要獲得真愛,空掉自己的欲望和對欲望滿足方式的控制,純粹活在愛與被愛里。當一個人還在試圖控制個人私欲的滿足,就不會是真愛。
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空掉自己對被愛的欲望控制。如果沒有空掉,那只能是一種交易。對別人的好,都帶著自己的需求感,換一句話說,你滿足我需求,我才對你好。
且不說這樣的方式好不好,這是一種表面上的安全感,認為自己的需求滿足可控、可見,就是安全。
但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不安全。索取的模式,交換的模式,其實在五次元時空里,愛的存儲能量為0,也就是交換是迎合、交換和索取,一種不停需要勞作的方式,才能維護她本身的需求,不然就會死掉。
做別人的工具人,并沒有產生價值,只是順從了他人現有的能量狀態,再加上直接兌換索取了,就沒有產生存儲,且付出和接收因為交易性,而變得很單一和刻板,同時還有對未來的恐懼,并沒有訓練出來面對變化和失去的能力。
人與人合作和交換容易,但獨立卻很難,那涉及到了愛的層面。
愛與被愛的方式是多次元給予,多次元接收,相當于是一種多線程運轉方式,而帶著索取心的交換是一種單線程運轉方式。
多線程運轉,沒有恐懼,單線程運轉,充滿恐懼。
多線程運轉能夠允許分離和失去,單線程運轉付出和接收的方式都很死板。
所以,那些能面對失去和分離的關系,才是有活力的關系,生命中有趣、靈活,而不是單一化。
其實,單一化的人都很慫,怕死、怕失去,于是認為獲得才是安全感,于是被三次元空間的線性思維死死框住。
多次元時空有自由,愛是一種自由,三次元時空沒有自由,付出和得到都是單一化的條件交換。
這就是形成商業的原因,商業不是愛,是三次元時空獨有的線性交換,一樣物品換另一樣,金錢是管道。
商業化,金錢化,物物交換,但不會有愛,也不自由,一定要花錢才能買到。
這個三次元時空設置,大多數情況都是線性的交換,并不會包含真正的愛。
愛是無條件的給予,那意味著自己要面對需求不被滿足的可能性,涉及到三次元時空的消亡,只有面對這個的人,才能真正超越三次元時空,不怕死亡,超越生死和分離,活出五次元的愛與自由。
對五次元時空來說,分離和切換是很正常的自然屬性,因為背后覺知和愛是永恒存在的,因此光體沒有肉體消失的恐懼,只有給予,結束的時候,自然就結束了,身份自然脫落。就像大海同時生出很多浪花,浪花落了就落了。
我們的覺知,會生出很多個版本的自己,其中一個版本的身份下線,其他版本照樣運行,生生不息。
這大概給自己一個啟示,允許自己生活里不太適應不合時宜的部分死去,也是一種保持系統活力,展現覺知創造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