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大山和劉美蘭這對夫婦生活在一個充滿煙火氣的胡同里,這里狹窄的街道上彌漫著各種生活的氣息,從清晨的豆漿油條到傍晚的炒菜聲,一切都顯得那么平凡而真實。他們是一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豐厚的財富,但他們有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
當他們的大女兒薄秀出生時,他們像大多數的家長一樣,滿心歡喜地將她視若掌上明珠,疼愛有加。薄秀的出生給這個小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喜悅和希望,夫妻倆常常在街坊四鄰面前夸贊自己的女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非常完美了,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女兒,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胡同里的親戚朋友紛紛生下男孩。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男孩似乎被視為家族的延續和希望。劉美蘭雖然一直嘴上掛著“女孩也好,女孩是貼身小棉襖”這樣的話,但看著周圍鄰居們家里一個又一個的男孩,她內心里也開始泛起了漣漪,甚至有些心虛和不安。她開始擔心自己家沒有男孩,會不會被人瞧不起,會不會讓家族的香火斷絕。
尤其是當住在劉美蘭家對門的平時她最看不上的鄰居大媽也生下一個男孩后,她的心徹底亂了。那個鄰居大媽每次抱著兒子在胡同里走來走去,臉上滿是得意和炫耀,這讓劉美蘭感到無比的刺痛。她開始變得焦慮和急躁,那種原本對生女兒有著堅定的信念現下也開始動搖了。她常常在夜晚輾轉反側,想著自己該怎么辦,是不是也應該再要一個孩子,希望能有一個兒子來繼承家族的香火,也為了堵住胡同里面那些“只能生女兒”的流言。
經過一番思考和商量,劉美蘭和薄大山決定再要一個孩子。他們希望能夠有一個兒子,讓自己的家庭更加完整。就這樣,二女兒薄玉在這種情況下出生了。薄玉的到來并沒有讓劉美蘭的心情好轉,雖然她嘴上沒有明說,但是旁人都看得出來她對二女兒的愛明顯不如對大女兒那么深厚。她常常安慰自己說:“沒事兒,先開花后結果。”仿佛是在暗示自己,只要再努力一次,就能得到那個“結果”——兒子。
當劉美蘭再次懷上第三胎時,她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了。作為一名護士的她長期勞累,加上高齡產婦身體方面的種種危險讓她在懷孕期間倍受煎熬。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每天都要忍受著各種不適,但她依然堅強地挺了過來,因為她相信這次一定能生個兒子。然而,生產時更是難產,最后不得已只能剖腹產。當醫生、護士和薄大山把她從手術室推回病房時,她還在迷迷糊糊中念叨著“兒子,兒子”,那聲音里滿是對兒子的渴望和期待。
護士抱著孩子走進來的時候,劉美蘭躺在床上看著襁褓中的孩子眼睛瞬間亮了起來,抱著孩子的手緊緊地不松開。她本以為這次受了這么多罪三胎總該是兒子了吧,她連名字都取好了。然而,當護士告訴她是個女孩的時候,她的笑容凝固了。然后她半信半疑地打開襁褓看見孩子真的是女孩,那一刻,她的笑容徹底消失在臉上。
“誰把我兒子抱走了!哪個王八蛋把我兒子抱走了!”劉美蘭在床上歇斯底里地叫喊著,暴跳如雷,情緒失控地讓薄大山去找醫院找回她的兒子。她的聲音在病房里回蕩,充滿了憤怒和不甘。
薄大山無奈地看著她,試圖安撫她的情緒,也為讓她接受現實:“就是女孩,這就是咱的閨女。”他的聲音中帶著無奈和心疼,既是對妻子的無奈也是對這無辜的孩子的心疼。
劉美蘭看著懷里的孩子,一氣之下就想把孩子掐死,幸虧薄大山眼疾手快,一把奪了過來,抱著孩子勸慰道:“怎么說也是自己十月懷胎生的,好歹是一個生命,女孩也挺好。”他的聲音中帶著不安。
出院后,劉美蘭的情緒依舊沒有好轉。她曾經幾次偷偷地想把薄麗丟掉,比如把她放在木盆里然后放到河里,讓她自生自滅,或者在寒冬臘月的大雪天把她丟在垃圾桶里。但是每次都被薄大山及時發現,又把她撿了回來。薄大山的舉動讓劉美蘭又氣又恨,她掐著腰挺著嗓門罵道:“要養你養,我就當沒生過這個孽障!”她的聲音里滿是憤怒和不甘,但更多的是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迷茫。而薄大山對于妻子的態度只能做到一聲不吭的受著別無他法。